再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910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再冷凝系统,属于天然气存储技术领域。该再冷凝系统包括总输出管,总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再冷凝器,再冷凝器的底端与总输出管连通;蒸发气输入管,蒸发气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液化天然气输入管,液化天然气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并且还设置了密度检测装置测量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LNG的密度以反映LNG的组份。从而方便控制器基于BOG的温度和标准体积流量、LNG的温度和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注入到再冷凝器中的LNG的流量,使LNG输入到再冷凝器中的冷能能够与BOG带入再冷凝器中的热量匹配,提高再冷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冷凝系统
本公开涉及天然气存储
,特别涉及一种再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当前,由于对环保注重、对能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以及能源资源的多样化,LNG(LiquefiedNaturalGas,液化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占比逐年稳步攀升,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LNG接收站的建造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在LNG接收站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热量的漏入、装船或卸船过程中的体积置换、低压输送泵做功等因素,在LNG储罐和BOG(BoilOffGas,蒸发气)管线的气相空间会产生一定量的BOG,这些BOG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为可燃的爆炸性气体,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空气,形成温室效应,还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等事故。通常情况下,LNG接收站处理BOG的方式为再冷凝工艺,即用BOG压缩机将BOG压缩到较低的压力(通常为0.5MPaG~1.0MPaG)后,将其与LNG低压泵送出的LNG在再冷凝器的填料层中混合,利用LNG的冷量将BOG冷凝为液态,再由高压泵增压后输送至气化器。但是难以准确把控输送到再冷凝器中的BOG和LNG的流量,导致再冷凝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冷凝系统,能够方便控制进入再冷凝器中的BOG和LNG的流量,提高再冷凝的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冷凝系统,包括: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低压泵和高压泵的总输出管,所述总输出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再冷凝器,所述再冷凝器的底端与所述总输出管连通;蒸发气输入管,与所述再冷凝器的顶端连通,所述蒸发气输入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确定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标准体积流量的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天然气输入管,与所述再冷凝器的顶端连通;液化天然气输入管,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总输出管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所述再冷凝器内,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用于调节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用于测量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液化天然气密度的密度检测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密度检测装置相连。可选地,所述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蒸发气输入管上,且均与所述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器相连,所述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可选地,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沿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内的液化天然气的流向,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均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喷淋头之间。可选地,所述天然气输入管上设置有液位调节阀。可选地,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位于所述再冷凝器的外壁上。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手动输入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液化天然气密度的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可选地,所述总输出管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总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沿所述总输出管内的液化天然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总输出管靠近低压泵的一端,且再冷凝器与所述总输出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之间。可选地,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再冷凝器的顶端连通。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蒸发气输入管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BOG的温度,设置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检测BOG的标准体积流量,在液化天然气输入管上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LNG的温度,设置第一流量传感器检测LNG的流量,设置流量调节阀调节LNG的流量,并且还设置了密度检测装置测量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LNG的密度以反映LNG的组份。从而方便控制器基于BOG的温度和标准体积流量、LNG的温度和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注入到再冷凝器中的LNG的流量,使LNG输入到再冷凝器中的冷能能够与BOG带入再冷凝器中的热量匹配,提高再冷凝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再冷凝系统包括:总输出管10、再冷凝器20、蒸发气输入管30、天然气输入管40、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密度检测装置60和控制器70。总输出管10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低压泵和高压泵,总输出管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再冷凝器20的底端与总输出管10连通。蒸发气输入管30与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蒸发气输入管3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确定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标准体积流量的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天然气输入管40与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一端与总输出管10连通,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淋头51,喷淋头51位于再冷凝器20内,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低压泵和高压泵的总输出管(10),所述总输出管(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n再冷凝器(20),所述再冷凝器(20)的底端与所述总输出管(10)连通;/n蒸发气输入管(30),与所述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所述蒸发气输入管(3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确定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标准体积流量的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n天然气输入管(40),与所述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n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一端与所述总输出管(10)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淋头(51),所述喷淋头(51)位于所述再冷凝器(20)内,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53)、用于调节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54);/n用于测量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液化天然气密度的密度检测装置(60);/n用于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54)的开度的控制器(70),所述控制器(70)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所述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所述流量调节阀(54)和所述密度检测装置(6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低压泵和高压泵的总输出管(10),所述总输出管(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
再冷凝器(20),所述再冷凝器(20)的底端与所述总输出管(10)连通;
蒸发气输入管(30),与所述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所述蒸发气输入管(3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确定其内部的蒸发气的标准体积流量的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
天然气输入管(40),与所述再冷凝器(20)的顶端连通;
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一端与所述总输出管(10)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淋头(51),所述喷淋头(51)位于所述再冷凝器(20)内,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管(5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检测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53)、用于调节其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54);
用于测量液化天然气储罐中的液化天然气密度的密度检测装置(60);
用于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54)的开度的控制器(70),所述控制器(70)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所述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所述流量调节阀(54)和所述密度检测装置(6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体积流量检测装置(32)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321)、第二流量传感器(322)、第三温度传感器(323)和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器(324),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21)、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322)、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323)均设置在所述蒸发气输入管(30)上,且均与所述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保印宋媛玲刘以荣王红赵甲递周怡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