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索林专利>正文

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00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它包括上密封单元以及连接于上密封单元下方的下密封单元;所述上密封单元包括用于与管状器械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两片设于固定部上且向下倾斜的上瓣膜;所述下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两片向上倾斜的下瓣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状器械密封件,其朝向相反的上瓣膜与下瓣膜使该密封件有双侧导向的功能,器械进出密封件的张合缝时均有导向结构。特别是在取标本时,相对底部平口无导向结构的密封件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状器械密封件阻力更小,更容易取出标本,同时也降低扯破密封件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穿刺器中阻气阀大多数使用密封圈来实现密封效果,然而,多数密封圈只有单侧导向功能,在手术时通过穿刺器通道进出器械较为不顺畅,特别是医生在手术取标本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度才能够从穿刺通道中取出标本,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将密封圈扯破,给医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见,传统的密封圈,在手术中进出器械或取出标本时存在较大弊端,不利于器械通过穿刺通道或取出标本。另外,传统的密封圈,器械长期操作过程中,密封稳定性较差,无法闭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且具有双侧导向作用的管状器械密封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它包括上密封单元以及连接于上密封单元下方的下密封单元;所述上密封单元包括用于与管状器械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两片设于固定部上且向下倾斜的上瓣膜;所述下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两片向上倾斜的下瓣膜。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该管状器械密封件,其朝向相反的上瓣膜与下瓣膜使该密封件有双侧导向的功能,器械进出密封件的张合缝时均有导向结构。特别是在取标本时,相对底部平口无导向结构的密封件而言,本技术管状器械密封件阻力更小,更容易取出标本,同时也降低扯破密封件的风险。2.导向筒与环形固定盘的连接处呈向下倾斜的倒角结构,能够降低瓣膜的闭合干扰,受力减少,加速闭合。3.该管状器械密封件侧壁上的凹槽,一方面使得当撤出器械时,上下瓣膜能快速回弹,另一方面能够使该管状器械密封件的密封性更加稳定。4.另外,该管状器械密封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十字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十字密封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V密封件的立体图。图6是气压对十字密封件侧壁凹槽的作用示意图。图7是气压对V密封件侧壁凹槽的作用示意图。图8是带有管状器械密封件的穿刺器结构示意图。图9是器械进入穿刺鞘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器械离开穿刺鞘时的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管状器械密封件、11环形固定盘、111环形凸沿、12上瓣膜、13下瓣膜、14张合缝、15筒状体、16凹槽、17导向筒、18倒角结构、21穿刺针、211后盖、212穿刺芯杆、22穿刺鞘、221密封上盖、222注气阀、223穿刺鞘管、224限位器、225O型密封圈、3器械、4标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管状器械密封件的实施例示意图。所述管状器械密封件1,它可用于管状器械中。所述管状器械密封件1,它包括上密封单元以及连接于上密封单元下方的下密封单元;所述上密封单元包括用于与管状器械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两片设于固定部上且向下倾斜的上瓣膜12;所述上瓣膜12以管状器械的中心轴线环形分布(优选以管状器械中心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上瓣膜12与上瓣膜12的内边沿之间相互紧靠且形成上张合缝;所述下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两片向上倾斜的下瓣膜13,所述下瓣膜13以管状器械的中心轴线环形分布(优选以管状器械中心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下瓣膜13与下瓣膜13的内边沿之间相互紧靠且形成与上张合缝相通的下张合缝。所述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以管状器械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上瓣膜12的内边沿与位于其下方的下瓣膜13的内边沿相互连接,使上张合缝与下张合缝连接成一体。为了表述方便,将上张合缝与下张合缝连接成一体的缝,统称为张合缝14。上瓣膜12的内边沿与位于其下方的下瓣膜13的内边沿相互连接,使上密封单元与下密封单元连接形成一体。所述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可以均为4个,所述上张合缝与下张合缝均为十字形。所述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可以均为2个,所述上张合缝与下张合缝均为一字形。上下瓣膜各为4个或2个仅是本技术管状器械密封件1的常用实施例,上下瓣膜的个数不仅限于4个或2个。本技术将张合缝14为十字形的管状器械密封件1命名为十字密封件。将张合缝14为一字形的管状器械密封件1命名为V密封件,因2个上瓣膜12组合形成的形状,其截面呈V形,因此命名成V密封件。本技术管状器械密封件1的材质为柔性弹性材质,如硅橡胶、TPE等。上瓣膜12向下倾斜、下瓣膜13向上倾斜且上瓣膜12的内边沿与位于其下方的下瓣膜13的内边沿相互连接,使得整个管状器械密封件1的侧壁会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16。当器械3穿过上下瓣膜时,上下瓣膜在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外力时张合缝14会被撑开,凹槽16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当撤出器械3时,上下瓣膜能快速回弹,另一方面能够使管状器械密封件1的密封性更加稳定。如图6、7所示:十字密封件(即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均为4个时)和V密封件(即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均为2个时)的侧壁均带有凹槽16,手术时,穿刺鞘管223内的气体压力通过密封件侧壁的凹槽16,支撑上下瓣膜,从而达到闭合切口目的,其密封稳定性更佳。所述下密封单元还包括上下贯通的筒状体15,所述下瓣膜13的外边沿与筒状体15连接。所述固定部为环形固定盘11,所述上瓣膜12设于环形固定盘11的下方且其外边沿与环形固定盘11连接。所述上密封单元还包括连接于环形固定盘11与上瓣膜12之间的导向筒17;所述导向筒17与环形固定盘11相通且其上端与环形固定盘11连接,所述上瓣膜12设于导向筒17的下端;所述导向筒17与环形固定盘11的连接处呈向下倾斜的倒角结构18。如图2所示,所述环形固定盘11与上瓣膜12之间通过导向筒17形成连接关系。所述导向筒17的上端与环形固定盘11的内边沿连接,上瓣膜12的外边沿与导向筒17的下端连接;导向筒17与环形固定盘11的连接处呈倒角结构,能够降低瓣膜的闭合干扰,受力减少,加速闭合。所述环形固定盘11的外边沿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凸沿111。本技术的管状器械密封件1可用于大部分需要密封并进出器械3的管状器械(如穿刺器)中。如图8所示:所述穿刺器包括穿刺针21和穿刺鞘22;所述穿刺针21包括带手柄的后盖211以及穿刺芯杆212;所述穿刺鞘22包括密封上盖221、注气阀222、穿刺鞘管223以及限位器224,其密封系统包括O型密封圈225。本技术管状器械密封件1作为穿刺器的密封件时,其可设于O型密封圈225的下方,与O型密封圈225组合形成穿刺鞘22的密封系统。管状器械密封件1设于穿刺鞘22上时,其环形凸沿111设于穿刺鞘22上并通过穿刺鞘22的密封上盖221进行固定,使该管状器械密封件1固定于穿刺鞘22中。该管状器械密封件1的张合缝14与穿刺鞘22本身的器械进出通道相通。从穿刺鞘22密封上盖221上的通孔进入的器械3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密封单元以及连接于上密封单元下方的下密封单元;/n所述上密封单元包括用于与管状器械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两片设于固定部上且向下倾斜的上瓣膜(12);所述下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两片向上倾斜的下瓣膜(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密封单元以及连接于上密封单元下方的下密封单元;
所述上密封单元包括用于与管状器械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两片设于固定部上且向下倾斜的上瓣膜(12);所述下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两片向上倾斜的下瓣膜(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12)以管状器械的中心轴线环形分布,上瓣膜(12)与上瓣膜(12)的内边沿之间相互紧靠形成上张合缝;
所述下瓣膜(13)以管状器械的中心轴线环形分布,下瓣膜(13)与下瓣膜(13)的内边沿之间相互紧靠且形成与上张合缝相通的下张合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以管状器械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呈上下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12)的内边沿与位于其下方的下瓣膜(13)的内边沿相互连接,使上张合缝与下张合缝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管状器械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12)与下瓣膜(13)均为4个,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索林莫易凡高锦坛林聪杰胡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索林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