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具体是涉及隧道的进口段结构。
技术介绍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案例,然而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仍然会给工程一线建设人员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面临超浅埋、隧道断面大、围岩软弱、地下水丰富等复杂施工条件时,隧道极易发生坍塌、冒顶、支护侵入隧道限界等状况,并导致高速公路地表沉降过大,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主要应用于大变形地层的隧道支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包括两道并排成双联拱形的隧洞,隧洞洞口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其包括用于超前支护的混凝土套拱。所述混凝土套拱长2~3m、厚20~40cm,内部设有外层管棚和内层管棚。所述外层管棚和内层管棚均为朝洞口外以梅花状铺设的钢管,外层管棚和内层管棚的中线间距不小于100mm;外层管棚的钢管的环向间距为 ...
【技术保护点】
1.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包括两道并排成双联拱形的隧洞(4),隧洞(4)洞口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其包括用于超前支护的混凝土套拱(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套拱长2~3m、厚20~40cm,内部设有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所述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均为朝洞口外以梅花状铺设的钢管,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的中线间距不小于100mm,外层管棚(5)的钢管的环向间距为0.4~0.5m,管径为100~160mm,内层管棚(6)的钢管为相间铺设的大钢管和小钢管,大钢管和小钢管的环向间距为0.2~0.3m,大钢管的管径为100~160mm,小钢管的管径为30~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下穿既有公路的隧道结构,包括两道并排成双联拱形的隧洞(4),隧洞(4)洞口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其包括用于超前支护的混凝土套拱(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套拱长2~3m、厚20~40cm,内部设有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所述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均为朝洞口外以梅花状铺设的钢管,外层管棚(5)和内层管棚(6)的中线间距不小于100mm,外层管棚(5)的钢管的环向间距为0.4~0.5m,管径为100~160mm,内层管棚(6)的钢管为相间铺设的大钢管和小钢管,大钢管和小钢管的环向间距为0.2~0.3m,大钢管的管径为100~160mm,小钢管的管径为30~50mm。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璐,张无畏,周勇狄,农纪源,梁承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