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车硐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89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车硐室结构,包括具有行车空间的硐室和水处理系统;所述硐室的前端具有与巷道连通的硐室门口;所述硐室的硐室底板的后端具有向下凹陷的沉坑;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集水仓、供水仓、净水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具有第一阀门的排水管、具有第二阀门的连接管道、具有第三阀门的供水管和冲洗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调车硐室结构,将井下巷道涌水净化后再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集调车、洗车、排水、水质净化一体化,提高了硐室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车硐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矿井
,尤其涉及一种调车硐室结构。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巷道采用人车运输人员与物料时,由于井下巷道宽度有限,为了使人车能够调头,普遍的做法是在巷道的一侧开挖专门的调车硐室。而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已开挖好的巷道内部会不断汇集地下水。为了保证巷道的正常使用,当前普遍的做法是在巷道一侧开挖专门的水仓,先将地下水排放至水仓内,然后利用管路将地下水统一排放至地面。现有技术中,调车硐室与水仓没有关联,如需要对调车硐室中的车进行清洗,还需要引来清洗水来洗车,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车硐室结构,集调车、洗车、排水、水质净化一体化,提高了硐室的使用效率。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调车硐室结构,包括具有行车空间的硐室和水处理系统;所述硐室的前端具有与巷道连通的硐室门口;所述硐室的硐室底板的后端具有向下凹陷的沉坑;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集水仓、供水仓、净水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具有第一阀门的排水管、具有第二阀门的连接管道、具有第三阀门的供水管和冲洗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车硐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行车空间的硐室和水处理系统;/n所述硐室的前端具有与巷道连通的硐室门口;/n所述硐室的硐室底板的后端具有向下凹陷的沉坑;/n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集水仓、供水仓、净水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具有第一阀门的排水管、具有第二阀门的连接管道、具有第三阀门的供水管和冲洗喷头;/n所述集水仓和所述供水仓布置在所述沉坑中,所述集水仓处于所述供水仓的前侧;/n所述第一水泵布置在所述集水仓中,所述净水器和所述第二水泵布置在所述供水仓中,所述冲洗喷头安装在所述硐室的硐室顶板上,所述冲洗喷头朝向所述硐室底板;/n所述排水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巷道中的主排水管道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车硐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行车空间的硐室和水处理系统;
所述硐室的前端具有与巷道连通的硐室门口;
所述硐室的硐室底板的后端具有向下凹陷的沉坑;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集水仓、供水仓、净水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具有第一阀门的排水管、具有第二阀门的连接管道、具有第三阀门的供水管和冲洗喷头;
所述集水仓和所述供水仓布置在所述沉坑中,所述集水仓处于所述供水仓的前侧;
所述第一水泵布置在所述集水仓中,所述净水器和所述第二水泵布置在所述供水仓中,所述冲洗喷头安装在所述硐室的硐室顶板上,所述冲洗喷头朝向所述硐室底板;
所述排水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巷道中的主排水管道之间;
所述连接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器的进水口之间;
所述供水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冲洗喷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车硐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顶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冲洗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车硐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控制器、用于监测所述集水仓中的水位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监测所述供水仓中的水位的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黄辉吕兆海孙昊李立波陈小磊谢刚马涛白立军史春黄海鹏王浩姚荣孙海鹏张舜刘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