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79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脚手架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包括承载板、主梁、支撑柱、缓冲组件、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主梁固定安装在承载板的底部轴心处,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承载板的底端四角,且支撑柱通过缓冲组件连接至承载板底端面轴心处两侧,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分别活动安装在主梁和支撑柱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省时省力,同时结构稳固,防护到位,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
,具体是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安装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建筑安装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建筑安装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安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建筑安装行业中的翘楚。建筑安装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安装工程为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及构筑物所进行的施工工作而完成的工程实体。在工程项目里是以各个单位工程单体出现,按照GB50300-2001统一标准,每个单位工程由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建筑智能等九个分部组成。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需要运用到多种辅助工具,其中最常见的辅助工具就是脚手架。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目前市场上脚手架种类繁多,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由于其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所以常见于各个建筑安装场合,使用范围广泛。然而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大部分传统的脚手架由于体型较为庞大笨重,所以使用不灵活、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脚手架普遍运用于高层或外墙,危险系数较高,但是传统的脚手架防护措施不到位,稳定性较差。<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大部分传统的脚手架由于体型较为庞大笨重,所以使用不灵活、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脚手架普遍运用于高层或外墙,危险系数较高,但是传统的脚手架防护措施不到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包括承载板、主梁、支撑柱、缓冲组件、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主梁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轴心处,所述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板的底端四角,且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缓冲组件连接至所述承载板底端面轴心处两侧,所述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主梁和支撑柱底部;所述承载板底端面轴心处两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缓冲塑胶条、加强梁和固定座,所述缓冲塑胶条镶嵌在所述加强梁的顶端并于所述承载板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强梁的底部;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气撑杆和缓冲气缸,所述气撑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气缸的两端,所述缓冲气缸内部设有内腔,且所述气撑杆延伸至所述内腔的一端设置有永磁铁,所述气撑杆远离所述永磁铁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通过其上安装有的连接铰链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和固定座之间;所护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旋转轴和地撑轴,所述旋转轴活动镶嵌在所述支撑座内部,所述地撑轴具有多个,均贯穿所述支撑座并均匀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的两侧,各所述地撑轴的顶端均安装有止滑垫圈,且各所述地撑轴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销,所述支撑销的顶端设置有圆帽;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导向柱、减震弹簧和外壳,所述减震弹簧在围绕所述导向柱的外围,且两者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设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内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且所述活塞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具有多个,且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承载板之间过盈相连接,所述承载板上端面四周边活动折叠安装有侧板,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梁之间位于所述承载板底端竖向固定铆接有顶梁,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竖向固定铆接有侧梁,且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横向固定铆接有横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竖向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具有多个,各所述支杆外围均包覆有硅胶凸粒膜,且所述支杆均匀分布在所述侧梁的上下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梁呈U型结构,且所述缓冲塑胶条和固定座均采用锯齿镂空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梁短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主梁底部活动连接有的所述支撑组件高于地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组件具有多个,且各所述减震组件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当该装置摇晃或振动时,活动连接与支撑柱和加强组件之间的缓冲组件有效起到缓冲防护作用,缓冲气缸的内腔中缓冲气体受到挤压,气撑杆延伸至缓冲气缸内部的活塞挤压缓冲气体,磁性相同的永磁铁之间产生强大的磁性排斥,使得气撑杆之间的阻尼增强,上下伸缩,减缓冲击力和张力,增强抗风抗震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佳。2、本技术中,在实际施工时,放置好该装置,旋转调节旋转轴使地撑轴与地面之间稳固卡接,支撑销有效起到双重固定作用,多根地撑轴和支撑销提高稳定保障,同时止滑垫圈和圆帽有效起到防滑维稳作用,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抓地力,使其稳定不摇晃。3、本技术中,当该装置上下颠簸时,减震弹簧沿着导向柱上下收缩回弹,消耗减缓一部分震颤力,并施加于活塞板一个上下方向的弹力,活塞板二次消耗震颤力,大幅降低震动,提高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脚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组件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组件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加强组件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载板;2、主梁;3、顶梁;4、支撑柱;5、侧梁;6、横梁;7、支杆;8、加强组件;801、缓冲塑胶条;802、加强梁;803、固定座;9、缓冲组件;901、铰接件;902、永磁铁;903、内腔;904、连接铰链;905、气撑杆;906、缓冲气缸;10、支撑组件;1001、支撑座;1002、旋转轴;1003、地撑轴;1004、止滑垫圈;1005、支撑销;1006、圆帽;11、减震组件;1101、导向柱;1102、减震弹簧;1103、连接轴;1104、外壳;1105、活塞板;12、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包括承载板1、主梁2、支撑柱4、缓冲组件9、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主梁2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的底部轴心处,支撑柱4均匀分布在承载板1的底端四角,且支撑柱4通过缓冲组件9连接至承载板1底端面轴心处两侧,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分别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包括承载板(1)、主梁(2)、支撑柱(4)、缓冲组件(9)、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轴心处,所述支撑柱(4)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端四角,且所述支撑柱(4)通过所述缓冲组件(9)连接至所述承载板(1)底端面轴心处两侧,所述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主梁(2)和支撑柱(4)底部;/n所述承载板(1)底端面轴心处两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8),所述加强组件(8)包括缓冲塑胶条(801)、加强梁(802)和固定座(803),所述缓冲塑胶条(801)镶嵌在所述加强梁(802)的顶端并于所述承载板(1)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固定座(803)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强梁(802)的底部;/n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气撑杆(905)和缓冲气缸(906),所述气撑杆(905)活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气缸(906)的两端,所述缓冲气缸(906)内部设有内腔(903),且所述气撑杆(905)延伸至所述内腔(903)的一端设置有永磁铁(902),所述气撑杆(905)远离所述永磁铁(902)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件(901),所述铰接件(901)通过其上安装有的连接铰链(904)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4)和固定座(803)之间;/n所护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座(1001)、旋转轴(1002)和地撑轴(1003),所述旋转轴(1002)活动镶嵌在所述支撑座(1001)内部,所述地撑轴(1003)具有多个,均贯穿所述支撑座(1001)并均匀连接在所述旋转轴(1002)的两侧,各所述地撑轴(1003)的顶端均安装有止滑垫圈(1004),且各所述地撑轴(10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销(1005),所述支撑销(1005)的顶端设置有圆帽(1006);/n所述减震组件(11)包括导向柱(1101)、减震弹簧(1102)和外壳(1104),所述减震弹簧(1102)在围绕所述导向柱(1101)的外围,且两者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104)的内部,所述减震弹簧(1102)的底端设有活塞板(1105),所述活塞板(1105)内嵌在所述外壳(1104)的内壁,且所述活塞板(11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包括承载板(1)、主梁(2)、支撑柱(4)、缓冲组件(9)、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轴心处,所述支撑柱(4)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端四角,且所述支撑柱(4)通过所述缓冲组件(9)连接至所述承载板(1)底端面轴心处两侧,所述支撑组件(10)和减震组件(11)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主梁(2)和支撑柱(4)底部;
所述承载板(1)底端面轴心处两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8),所述加强组件(8)包括缓冲塑胶条(801)、加强梁(802)和固定座(803),所述缓冲塑胶条(801)镶嵌在所述加强梁(802)的顶端并于所述承载板(1)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固定座(803)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强梁(802)的底部;
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气撑杆(905)和缓冲气缸(906),所述气撑杆(905)活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气缸(906)的两端,所述缓冲气缸(906)内部设有内腔(903),且所述气撑杆(905)延伸至所述内腔(903)的一端设置有永磁铁(902),所述气撑杆(905)远离所述永磁铁(902)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件(901),所述铰接件(901)通过其上安装有的连接铰链(904)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4)和固定座(803)之间;
所护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座(1001)、旋转轴(1002)和地撑轴(1003),所述旋转轴(1002)活动镶嵌在所述支撑座(1001)内部,所述地撑轴(1003)具有多个,均贯穿所述支撑座(1001)并均匀连接在所述旋转轴(1002)的两侧,各所述地撑轴(1003)的顶端均安装有止滑垫圈(1004),且各所述地撑轴(10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销(1005),所述支撑销(1005)的顶端设置有圆帽(1006);
所述减震组件(11)包括导向柱(1101)、减震弹簧(1102)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莉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辰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