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玛丽专利>正文

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668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马凳支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所述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镜像对称设有两个;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凸起座在建筑施工工地进行移动可在人工推动下进行移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在上述动作的实施下,由两个旋转架的旋转使得两个转动轮由竖直状态便于水平状态,进而便于马凳进一步由移动的状态变为稳定的状态,操作简单,使用省力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凳支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公开号201920013247.5一种钢筋楼板新型马凳支撑施工装置该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楼板新型马凳支撑施工装置,包括马凳支撑架,所述马凳支撑架两侧设有横柱,所述马凳支撑架上方设有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所述固定架一与所述固定架二之间通过合页一连接,所述固定架一与所述固定架二上均设有钢网,所述马凳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马凳支撑架一侧设有连接扣件,所述连接扣件远离所述支撑腿一侧设有万向轮连接件,所述万向轮连接件远离所述连接扣件一侧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连接件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有益效果:我们可以手动转动螺帽二,螺杆二就会在固定板内转动下降,从而支撑块也会下降到地面进行固定。但是它不适合马凳在建筑工地进行移动以及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可以适合马凳在建筑工地进行移动以及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马凳支撑移动至建筑施工场地;步骤二:将马凳支撑打开有利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步骤三:将马凳支撑打开在建筑施工场地时同时进行升高;步骤四:将马凳支撑进行升高之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所述的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该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一种马凳支撑装置;所述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镜像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凸起座、侧支杆、横杆、伸缩杆、凹型架、双向推杆、凸座Ⅰ、旋转架和转动轮,凸起座两侧设有侧支杆,伸缩杆的固定端固接在凸起座上,横杆的前后两侧分别固接在两个侧支杆上,伸缩杆的活动端固接在凹型架的中部,双向推杆固定端的两侧固接在凹型架上,双向推杆的两个活动端分别固接一个凸座Ⅰ,两个凸座Ⅰ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旋转架,两个旋转架的下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支杆的下端,每个旋转架上均转动连接一个转动轮,每个转动轮上均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两个侧支杆的下侧设有沿由下至上方条孔。还包括稳固部件,所述稳固部件设有多个,每个转动轮上分别均匀设有多个稳固部件。所述稳固部件包括支撑件、凸齿和啮合座,凸齿设有多个,每个支撑件后侧均设有多个凸齿,啮合座设在支撑件的下侧,每个转动轮上的凹槽内均固接一个啮合座。本专利技术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便于凸起座在建筑施工工地进行移动可在人工推动下进行移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在上述动作的实施下,由两个旋转架的旋转使得两个转动轮由竖直状态便于水平状态,进而便于马凳进一步由移动的状态变为稳定的状态,操作简单,使用省力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凸起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稳固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转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顶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板的仰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稳固部件与旋转架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丝杠与移动座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座与顶板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侧支杆与凸座Ⅱ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凸起座101;侧支杆102;横杆103;伸缩杆104;凹型架105;双向推杆106;凸座Ⅰ107;旋转架108;转动轮109;支撑件201;凸齿202;啮合座203;转盘301;把手302;插销303;丝杠304;顶板401;凸座Ⅱ402;中座403;移动板501;条孔502;握杆503;连接杆504;移动座505;短杆506;具体实施方式该部分根据图1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侧支杆102设有两个,两个侧支杆102分别设在凸起座101的前后两端,凸起座101下端的中部固接在伸缩杆104的固定端,两个侧支杆102上端的中部分别固接在横杆103的前后两端,凹型架105上端的中部固接在伸缩杆104的活动端,凹型架105下端的前后两端分别固接在双向推杆106固定端的前后两端,凸座Ⅰ107设有两个,双向推杆106的两个活动端分别固接一个凸座Ⅰ107,旋转架108镜像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旋转架108上端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凸座Ⅰ107上,转动轮109设有两个,两个转动轮109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旋转架108的外侧,每个转动轮109上均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凹槽。作进一步说明,使用时,驱动双向推杆106带动两端的凸座Ⅰ107推动两个旋转架108在两个侧支杆102上进行转动,在这之前两个转动轮109可以带动凸起座101进行移动,进而此时为便于凸起座101在建筑施工工地进行移动可在人工推动下进行移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在上述动作的实施下,由两个旋转架108的旋转使得两个转动轮109由竖直状态便于水平状态,进而便于马凳进一步由移动的状态变为稳定的状态,操作简单,使用省力方便。该部分根据图1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每个侧支杆102下端的位置均设有方条孔。作进一步说明,每个侧支杆102的方条孔,便于旋转架108在旋转时可以不发生阻碍,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自由度。该部分根据图2和7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多个凸齿202分别设在支撑件201的后端,每个支撑件201的下端均设有一个啮合座203,每个啮合座203分别固接在转动轮109上的凹槽内。作进一步说明,当转动轮109在旋转移动时,支撑件201的背面可以提高转动轮109在转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在移动时更加稳定,当转动轮109处于水平状态时,为便于转动轮109更加稳定,可以由凸齿202与建筑施工场地进行接触,进一步的提高转动轮109的稳定性,并且提高凸齿202与地面的摩擦力。还包括转盘301、把手302、插销303和丝杠304,把手302固接在转盘301的下侧,沿转盘301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小孔,插销303活动连接在该小孔内,丝杠304的右侧固接在转盘301左侧的中部。该部分根据图3、8和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转盘301的下端固接有把手302,沿转盘30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小孔,插销30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沿转盘301位于上端的小孔内,转盘301左端的中心位置固接在丝杠304的右端,丝杠304左右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作进一步说明,使用时,由人工抓住把手302带动丝杠304旋转,为后续马凳的展开提供动力,并且人工控制更加灵活方便。还包括顶板401、凸座Ⅱ402和中座403,顶板401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一个凸座Ⅱ402,顶板401下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中座403,丝杠304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中座403上。该部分根据图3和4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凸座Ⅱ402设有四个,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马凳支撑移动至建筑施工场地;/n步骤二:将马凳支撑打开有利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n步骤三:将马凳支撑打开在建筑施工场地时同时进行升高;/n步骤四:将马凳支撑进行升高之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马凳支撑移动至建筑施工场地;
步骤二:将马凳支撑打开有利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
步骤三:将马凳支撑打开在建筑施工场地时同时进行升高;
步骤四:将马凳支撑进行升高之后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马凳支撑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一种马凳支撑装置;
所述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镜像对称设有两个;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凸起座(101)、侧支杆(102)、横杆(103)、伸缩杆(104)、凹型架(105)、双向推杆(106)、凸座Ⅰ(107)、旋转架(108)和转动轮(109),凸起座(101)两侧设有侧支杆(102),伸缩杆(104)的固定端固接在凸起座(101)上,横杆(103)的前后两侧分别固接在两个侧支杆(102)上,伸缩杆(104)的活动端固接在凹型架(105)的中部,双向推杆(106)固定端的两侧固接在凹型架(105)上,双向推杆(106)的两个活动端分别固接一个凸座Ⅰ(107),两个凸座Ⅰ(107)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旋转架(108),两个旋转架(108)的下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支杆(102)的下端,每个旋转架(108)上均转动连接一个转动轮(109),每个转动轮(109)上均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支杆(102)的下侧设有沿由下至上方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固部件,所述稳固部件设有多个,每个转动轮(109)上分别均匀设有多个稳固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凳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部件包括支撑件(201)、凸齿(202)和啮合座(203),凸齿(202)设有多个,每个支撑件(201)后侧均设有多个凸齿(202),啮合座(203)设在支撑件(201)的下侧,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玛丽
申请(专利权)人:刘玛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