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75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1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包括:外墙,外墙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叶墙与内叶墙;保温层,设置于外叶墙与内叶墙之间,保温层包括用以保温的保温芯板以及用以包裹保温芯板防止渗水的的防水层,保温层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穿透保温芯板和防水层;拉接组件,贯穿保温层使保温层、外叶墙和内叶墙三者紧固连接;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用以将拉接组件与保温层密封。通过设置一种新型拉接组件以及与拉接组件配合的密封件,使保温层与内、外叶墙紧固连接的同时减少对保温层的保温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属于一种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包括内叶墙、外叶墙及内、外叶墙中间夹的保温层。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的外叶墙和内叶墙必须同步砌筑,保温层一般采用塑料布密封包装的保温芯板,但由于结构要求,内、外叶墙体之间需要设置拉接钢筋破坏了塑料布的防潮隔汽作用,一旦潮气进入塑料布内又难于排除,使保温能力降低甚至保温材料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拉接组件以及密封件,用以防止潮气对保温层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叶墙与内叶墙;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墙与所述内叶墙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用以保温的保温芯板以及用以包裹所述保温芯板防止渗水的的防水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透所述保温芯板和防水层;拉接组件,贯穿所述通孔使所述保温层、外叶墙和内叶墙三者紧固连接,其中所述拉接组件包括:连接杆,设置于所述通孔中;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所述定位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内;所述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以将所述拉接组件与所述保温层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两端延伸出所述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设置有环状空腔,所述密封件通过环状空腔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与所述连接杆紧密连接,所述密封件一端与所述保温层侧壁紧密抵触。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靠近所述保温层一端设置有沿其外壁向外延伸的环形裙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两端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密封件内壁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材料为玻璃纤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为L形。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一种新型的拉接组件以及与拉接组件配合的密封件,使保温层与内、外叶墙紧固连接的同时减少对保温层的保温效果的影响。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的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100,包括外墙1、和外墙1保温的保温层2。其中,外墙1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叶墙11与内叶墙12,保温层2设置于内叶墙12与外叶墙11之间且内叶墙12与外叶墙11将保温层2夹持,保温层2与内、外叶墙11之间通过粘接剂和水泥砂浆进行紧密连接,为了满足外墙1结构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刚度,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100还包括拉接组件3,其中拉接组件3贯穿保温层2且两端分别与内、外叶墙11固定,为减小拉接组件3贯穿保温层2而对保温层2的保温效果产生影响,在保温层2与拉接组件3之间设置密封件4。具体的,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100在砌筑时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将内、外叶墙11与保温层2同步砌筑,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100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将内、外叶墙11采用空心混凝土砌块,相对与采用粘土砖,不仅施工速度快,且减少基础费用和砌筑砂浆,墙厚减薄了,增加了使用面积,价低了综合造价。保温层2包括用以保温的保温芯板(未图示)以及用以包裹所述保温芯板防止渗水的的防水层(未图示),其中,保温芯板设置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防水层设置为塑料布,材料易得,造价低。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外墙1与保温层2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保温层2在砌筑前先均匀设置若干通孔便于后期拉接结构的安装。拉接组件3包括设置于通孔中的连接杆31以及与连接杆31连接的定位杆32,其中,连接杆31两端制有轴向螺孔,定位杆32设置于连接杆31两端,定位杆32靠近连接杆31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与螺孔配合的螺纹,连接杆31与定位杆32通过螺孔与螺纹紧密连接,定位杆32远离连接杆31一端埋设在边墙内,在边墙砌筑与边墙固定连接。为保证拉接组件3对保温层2与边墙之间的拉接效果和节约制造成本,将定位杆32采用普通钢筋制造,定位杆32设置为L形,且定位杆32固定在边墙内的部分为L形,增加定位杆32在边墙内的接触面积,还内、外边墙之间可承受更大的拉力。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32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定位杆32固定在外墙1内的部分也可设置为S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达到增大固定杆与外墙1之间的拉力即可。为保证连接件的强度和防止拉接组件3通过自身的热传导降低保温层2的保温效果,将连接杆31的制作材料采用高强度的玻璃纤维,其自身热阻高,中部为实心结构,具有很好的“断桥”作用,在固定外墙1与保温板的同时,阻断了保温板内、外的热桥,减少了热能损耗。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密封件4的安装,连接杆31两端延伸出通孔。密封件4设置有环状空腔,密封件4通过环状空腔套设在连接杆31上与连接杆31紧密连接,密封件4一端与保温层2侧壁紧密抵触,以达到将连接杆31与保温层2之间密封连接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为使密封件4与连接杆31之前密封连接且便于使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紧密接触,将连接杆31两端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密封件4空腔内壁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密封件4与连接杆31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且密封件4可通过螺纹在连接杆31上滑动便于调节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的距离,降低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紧密连接的安装难度。由于保温层2的弹性变形较差,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紧密接触后容易使保温层2发生塑性变形,影响密封件4对拉接组件3与保护层之间的密封效果,为此,密封件4靠近保温层2一端设置有沿其外壁向外延伸的环形裙带,增加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中例中,为进一步加强密封件4的密封效果,在裙带与保温层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增加密封件4与保温层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增加拉接组件3与保温层2之间的密封性,为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综上所述,拉接组件3通过贯穿保温层2将保温层2与内、外叶墙11相互拉接固定,但保温层2被穿透导致保温芯板失去防水层的保护,长期下去会导致保温芯板进水,影响保温层2的保温效果,为降低保温层2被穿透而照成的保温效果的减弱,在保温层2与拉接组件3之间设置密封件4,且密封件4设置保温层2两侧,密封件4通过套设在连接件上且与连接件紧固连接,密封件4一端通过与保温层2侧边紧密抵触以达到密封通孔的效果。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墙,所述外墙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叶墙与内叶墙;/n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墙与所述内叶墙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用以保温的保温芯板以及用以包裹所述保温芯板防止渗水的防水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透所述保温芯板和防水层;/n拉接组件,贯穿所述通孔使所述保温层、外叶墙和内叶墙三者紧固连接,其中所述拉接组件包括:/n连接杆,设置于所述通孔中;/n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所述定位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内;/n所述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以将所述拉接组件与所述保温层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墙,所述外墙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叶墙与内叶墙;
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墙与所述内叶墙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用以保温的保温芯板以及用以包裹所述保温芯板防止渗水的防水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透所述保温芯板和防水层;
拉接组件,贯穿所述通孔使所述保温层、外叶墙和内叶墙三者紧固连接,其中所述拉接组件包括:
连接杆,设置于所述通孔中;
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所述定位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内;
所述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以将所述拉接组件与所述保温层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两端延伸出所述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芯外保温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朋均白小同韩丽淑刘朋朋林海波李中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