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红专利>正文

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69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09
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包括底板、固定柱、加强板、第一滤网、缓冲垫、弹簧、密封块、警报器、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加固山体的加固板;底板上设有排水槽,底板通过固定柱设置在山体上;加固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底板,加固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山体,加固板上设有进水槽、汇聚槽、装配槽和连通槽;装配槽在加固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密封块上设有第二安装槽;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缓冲垫安装在加固板上,缓冲垫压紧山体;加强板转动连接加固板,加强板可拆卸连接山体;警报器安装在加强板上;第一控制器安装在汇聚槽内,第一控制器控制连接警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加固板进行水流导向,对行人进行提醒且提高加固板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在治理边坡后缘山体高陡、地表汇水急促,坡体所在区域暴雨频发,且坡体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或碎石土等组成的土质滑坡时,会在边坡上设置截水沟对沿坡面流动的地表水体进行截流,并通过截水沟的两端将水排走,从而减少地表水体下渗和对坡面的冲刷;同时,在边坡的坡脚设置排水边沟来对边坡水体进行收集排流,避免水体长时间冲刷和下渗至坡体内而导致边坡稳定性的大幅度降低。当滑坡变形体初步形成后,不能及时进行排水,会导致高边坡的碎石向低边坡的滑动,造成山体滑坡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本技术对加固板进行水流导向,对行人进行提醒且提高加固板的加固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包括底板、固定柱、加强板、第一滤网、缓冲垫、弹簧、密封块、警报器、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加固山体的加固板;底板上设有排水槽,底板通过固定柱设置在山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固定柱(3)、加强板(4)、第一滤网(7)、缓冲垫(9)、弹簧(11)、密封块(12)、警报器(13)、第一控制器(14)和用于加固山体(1)的加固板(6);/n底板(2)上设有排水槽(201),底板(2)通过固定柱(3)设置在山体(1)上;/n加固板(6)的一端转动连接底板(2),加固板(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山体(1),加固板(6)远离山体(1)的一侧端面上并排设有多组进水槽(601),加固板(6)内设有汇聚槽(602);多组进水槽(601)中距离底板(2)最远的一组进水槽(601)在加固板(6)上设有连通槽(603);连通槽(6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坡加固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固定柱(3)、加强板(4)、第一滤网(7)、缓冲垫(9)、弹簧(11)、密封块(12)、警报器(13)、第一控制器(14)和用于加固山体(1)的加固板(6);
底板(2)上设有排水槽(201),底板(2)通过固定柱(3)设置在山体(1)上;
加固板(6)的一端转动连接底板(2),加固板(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山体(1),加固板(6)远离山体(1)的一侧端面上并排设有多组进水槽(601),加固板(6)内设有汇聚槽(602);多组进水槽(601)中距离底板(2)最远的一组进水槽(601)在加固板(6)上设有连通槽(603);连通槽(603)在加固板(6)上设有装配槽(604);装配槽(604)的投影形状为梯形,装配槽(604)在加固板(6)上设有两组第一安装槽(605);汇聚槽(602)依次通过装配槽(604)和连通槽(603)连通最远的一组进水槽(601),汇聚槽(602)分别与其他多组进水槽(601)连通,汇聚槽(602)与排水槽(201)连通;
密封块(12)为圆台形,密封块(12)位于装配槽(604)内,密封块(12)配合压紧装配槽(604)的内壁,密封块(12)朝向装配槽(604)内壁的端面上设有两组第二安装槽(1201);
弹簧(11)设有两组,每组弹簧(11)的两端分别连接每组第一安装槽(605)的内壁和每组第二安装槽(1201)的内壁;
缓冲垫(9)安装在加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
申请(专利权)人:唐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