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852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厌氧池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曝气器,所述好氧池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所述沉淀池用于将所述好氧池流入的泥水进行沉淀分离处理,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的上层清液为生物脱氮后的净化水,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该装置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好氧反硝化菌在厌氧阶段储存在体内的胞内碳源可以满足其在好氧阶段对小分子碳源的需求,使得硝氮能顺利被反硝化,进而使得水中总氮含量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了工业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水体中氮素含量过多时容易引起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对水体进行脱氮处理是净化废水的必要工序。生物脱氮技术是生化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可有效除去废水中含有的氮素,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通常采用自养好氧硝化-异养缺氧反硝化工艺,但是传统的反硝化过程中,稍高溶氧量都会通过控制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来抑制反硝化作用,从而限制了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好氧反硝化是指可在好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的现象,该反应由耐受高DO的硝酸盐还原酶控制,近年来,通过构建自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工艺实现生物脱氮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对小分子碳源和污水高C/N的依赖性较强,常常出现碳源供给不足的现象,导致硝酸盐氮不能顺利被反硝化,进而导致出水总氮超标,从而限制了工程的实际应用。污水厂经常通过外加碳源来保证系统的脱氮效果,但是这也导致水处理成本大大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不能满足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求而导致出水总氮超标或外加碳源导致水处理成本上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利用该装置系统进行生物脱氮,无需外加碳源,还能满足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求,使得净化后的水中总氮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厌氧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接收待处理含氮有机废水,并将废水通入所述厌氧池中与活性污泥进行混合;所述厌氧池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用于将所述厌氧池中混合后的污泥和污水排入所述好氧池中;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曝气器,所述好氧池的远离第一溢流口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用于将所述好氧池中曝气后的泥水溢流至所述沉淀池中;所述沉淀池用于将所述好氧池流入的泥水进行沉淀分离处理,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三溢流口,所述第三溢流口用于将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的上层清液排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主要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中设置有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待处理污水通入后,活性污泥与污水进行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并转化为胞内碳源,然后泥水进入好氧池后曝气条件下自养硝化菌群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氮,好氧反硝化菌在反硝化作用下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完成生物脱氮,然后泥水分离后的活性污泥可重复利用。该装置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好氧反硝化菌在厌氧阶段储存在体内的胞内碳源可以满足其在好氧阶段对小分子碳源的需求,使得硝氮能顺利被反硝化,进而使得水中总氮含量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厌氧池中设置有折流装置。在厌氧池中,污水和污泥混合后从从厌氧池溢流到好氧池中,设置折流装置,可以保证一定的流速和湍动,使泥和水充分混合,避免进水会很快流到好氧池而造成厌氧池的底部成为死角,泥水在里面可能会成为死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泵。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阀门。流量计和阀门的设置可以控制厌氧池中活性污泥和污水的混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成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斜板装置,所述斜板装置用于接受沉淀污泥并将污泥聚集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斜板装置的设置更有利于污泥在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沉积,使得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的上清液更清澈。进一步的,所述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通入厌氧池中的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中,活性污泥与污水进行混合,混合30min~60min后得到第一泥水混合物,所述第一泥水混合物溢流至所述好氧池中;步骤2、将所述好氧池中的第一泥水混合物进行曝气处理,得到第二泥水混合物,所述第二泥水混合物溢流至所述沉淀池中;步骤3、将溢流到沉淀池的所述第二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分离处理,分离得到的污泥回流至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厌氧池中,分离得到水即为生物脱氮后的净化水。上述生物脱氮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利用活性污泥内异养菌在厌氧条件下对碳源具有储存作用,可将污水中有机物储存为胞内碳源的原理,首先驯化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养硝化菌的活性污泥,然后将活性污泥通入厌氧池,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通入厌氧池后,厌氧条件下,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并转化为胞内碳源,然后将厌氧池中的泥水通入好氧池在曝气条件下,自养硝化菌群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氮,好氧反硝化菌在反硝化作用下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完成生物脱氮,经过所述沉淀池的分离得到的污泥中的菌群可以得到重复循环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在体内储存的胞内碳源可以满足好氧反硝化菌对小分子碳源的需求,使得硝氮能顺利被反硝化,进而使得水中总氮含量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相比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该生物脱氮方法可以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步进行,进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而且该生物脱氮工艺成本较低,无需外加额外碳源,还能满足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求,使得净化后的水中总氮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是含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污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中,COD浓度为200mg/L~1000mg/L,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和)浓度为20mg/L~150mg/L。进一步的,碳源包括有机物。进一步的,所述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温度是16℃~28℃。活性污泥在16℃以下,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效率过低,会造成生物脱氮的效率明显降低。温度过高,会对菌体造成破坏,从而对生物脱氮效果造成影响。优选地,所述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的温度为20℃~28℃,更优选地,所述待处理的含氮有机废水温度是25℃~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厌氧池中MLSS大于或等于2500mg/L。其中,MLSS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liquidsuspendedsolids)的简写,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混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池(3);/n所述厌氧池(1)内设置有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厌氧池(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所述第一进水口(11)用于接收待处理含氮有机废水,并将废水通入所述厌氧池(1)中与活性污泥进行混合;所述厌氧池(1)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3),所述第一溢流口(13)用于将所述厌氧池(1)中混合后的污泥和污水排入所述好氧池(2)中;/n所述好氧池(2)中设置有曝气器(22),所述好氧池(2)的远离第一溢流口(1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21),所述第二溢流口(21)用于将所述好氧池(2)中曝气后的泥水溢流至所述沉淀池(3)中;/n所述沉淀池(3)用于将所述好氧池(2)流入的泥水进行沉淀分离处理,所述沉淀池(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三溢流口(31),所述第三溢流口(31)用于将所述沉淀池(3)的顶部的上层清液排出;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32),所述污泥回流管(32)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厌氧池(1)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32)用于将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池(3);
所述厌氧池(1)内设置有含有异养-好氧反硝化菌、自养好氧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厌氧池(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所述第一进水口(11)用于接收待处理含氮有机废水,并将废水通入所述厌氧池(1)中与活性污泥进行混合;所述厌氧池(1)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3),所述第一溢流口(13)用于将所述厌氧池(1)中混合后的污泥和污水排入所述好氧池(2)中;
所述好氧池(2)中设置有曝气器(22),所述好氧池(2)的远离第一溢流口(1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21),所述第二溢流口(21)用于将所述好氧池(2)中曝气后的泥水溢流至所述沉淀池(3)中;
所述沉淀池(3)用于将所述好氧池(2)流入的泥水进行沉淀分离处理,所述沉淀池(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三溢流口(31),所述第三溢流口(31)用于将所述沉淀池(3)的顶部的上层清液排出;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32),所述污泥回流管(32)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霞江滔常佳丽苏泽模靳如波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