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1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包括瓶体以及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体或所述瓶盖中设置有预混腔室以及用于打开所述预混腔室的开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能够使得饮用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
,涉及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不仅仅是有各种味道以及口味的饮料,同时也具备了满足其他方面的各种功能性饮料。目前公知的功能饮料、能量型饮料都是先调好配方再经过高温消毒或添加防腐剂等才上市出售。但是经过高温消毒、防腐处理后往往使得营养成分大打折扣,并且还容易产生对人体有一定损害的物质,饮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旨在解决饮用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包括瓶体以及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体或所述瓶盖中设置有预混腔室以及用于打开所述预混腔室的开启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顶部的上方上设置有一圈第一支撑圈,所述第一支撑圈的下方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瓶体顶部内径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瓶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第一预混罩,所述第一预混罩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预混罩的中部空腔为所述预混腔室,所述开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瓶盖中部的第一开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启杆底端的开启刀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启刀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启杆连接,一侧呈锋利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启刀片在所述第一开启杆上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开启刀片在所述第一开启杆的周缘均匀分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启刀片与所述第一预混罩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顶部的上方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二支撑圈的下方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瓶体顶部内径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瓶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第二预混罩,所述第二预混罩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预混罩的中部空腔为所述预混腔室,所述开启结构包括第二开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壁上的开启件,所述第二开启杆的顶端低于所述瓶盖的中部,中部与所述开启件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二预混罩的底部连接,所述瓶盖的中部高于所述瓶体的顶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预混罩的底部开设有预开槽,所述第二开启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预开槽或位于所述预开槽的侧部,所述预开槽呈一字形、圆形、X形或其中几种的组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盖包括可与所述瓶体的顶部外壁螺纹连接的密封盖和循环盖,所述循环盖的顶端设置有注入管以及与所述注入管相配合的注入塞,所述循环盖的内壁上设置有通液环以及位于所述通液环下方的第三密封环,所述循环盖侧壁、所述通液环与所述第三密封环的纵截面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三密封环的内壁可与所述瓶体的顶部螺纹连接,还包括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外缘设置有环形的第三橡胶圈,所述通液环的内径呈喇叭状,且所述通液环靠近所述第三密封环的一侧的内径较小,所述第三橡胶圈的外壁与所述通液环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循环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底部与所述密封板的顶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盖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十字形的连接体,所述复位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复位件均呈竖直状,且四个所述复位件的顶部均匀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上,底部均连接于所述密封板的边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入塞的顶部设置有圆盘形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的轴心与所述注入塞的轴心共线,且所述操作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注入塞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中在瓶体中盛装的是一种液体,然后在预混腔室中装的是另一中液体或营养物质等;在实际生产的时候二者可以分开进行生产、消毒、杀菌等;然后连接成整体进行售卖;在饮用前只需用过开启结构将预混腔室中的液体或营养物质释放到瓶体中,然后通过摇匀等方式,使得所有的成分充分混合,之后进行饮用即可。由于预混腔室中的物料与瓶体中的物料都能够以最合适的方式分别进行处理,因此可以很好的防止混合后其中一种物料受到过多或不合适的处理(比如液体A和液体B最优的处理温度分别为60℃和80℃,则在分开处理时只需分别达到60℃和80℃即可,而如果混合后再处理,则需要达到80℃,其对于只需要60℃的A而言并非最优处理方式),使得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饮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一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一中瓶盖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二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二中第二预混罩上预开槽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二中第二预混罩上预开槽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二中第二预混罩上预开槽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三;图11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三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本技术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实施例三中循环盖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瓶体;2、瓶盖;3、预混腔室;4、第一支撑圈;5、第一连接环;5a、第一橡胶圈;6、第一预混罩;7、第一开启杆;8、开启刀片;9、第二支撑圈;10、第二连接环;10a、第二橡胶圈;11、第二预混罩;12、第二开启杆;13、开启件;14、预开槽;15、循环盖;16、注入管;17、注入塞;18、通液环;19、第三密封环;20、密封板;20a、第三橡胶圈;21、复位件;22、连接体;23、操作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实施例1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瓶体1以及与所述瓶体1相配合的瓶盖2,所述瓶体1或所述瓶盖2中设置有预混腔室3以及用于打开所述预混腔室3的开启结构。所述瓶体1顶部的上方上设置有一圈第一支撑圈4,所述第一支撑圈4的下方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瓶体1顶部内径的第一连接环5,所述第一连接环5与所述瓶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橡胶圈5a,所述第一连接环5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第一预混罩6,所述第一预混罩6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环5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预混罩6的中部空腔为所述预混腔室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以及与所述瓶体(1)相配合的瓶盖(2),所述瓶体(1)或所述瓶盖(2)中设置有预混腔室(3)以及用于打开所述预混腔室(3)的开启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以及与所述瓶体(1)相配合的瓶盖(2),所述瓶体(1)或所述瓶盖(2)中设置有预混腔室(3)以及用于打开所述预混腔室(3)的开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的上方上设置有一圈第一支撑圈(4),所述第一支撑圈(4)的下方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瓶体(1)顶部内径的第一连接环(5),所述第一连接环(5)与所述瓶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橡胶圈(5a),所述第一连接环(5)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第一预混罩(6),所述第一预混罩(6)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环(5)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预混罩(6)的中部空腔为所述预混腔室(3),所述开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瓶盖(2)中部的第一开启杆(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启杆(7)底端的开启刀片(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刀片(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启杆(7)连接,一侧呈锋利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刀片(8)在所述第一开启杆(7)上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开启刀片(8)在所述第一开启杆(7)的周缘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刀片(8)与所述第一预混罩(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式预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部的上方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支撑圈(9),所述第二支撑圈(9)的下方设置有外径小于所述瓶体(1)顶部内径的第二连接环(10),所述第二连接环(10)与所述瓶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橡胶圈(10a),所述第二连接环(10)的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第二预混罩(11),所述第二预混罩(11)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环(10)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预混罩(11)的中部空腔为所述预混腔室(3),所述开启结构包括第二开启杆(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环(10)内壁上的开启件(13),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召坤谭英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照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