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建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84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特别是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结构由透明管、大珠球、小珠球、有色液体、进料箱和出料箱组成。进料箱和出料箱分别连接透明管的两端并相通,进料箱位于水平面的上方而出料箱位于水平面的下方。透明管里的大珠球作相等距离间隔地固定于管壁,按原子核分布方式地排列。但进料箱和出料箱被遮掩着。小珠球和有色液体均位于透明管里并可流动。可克服电流的经典理论体系存在的缺点,在学生面前展示电流易理解的新概念新原理的真实面目。适用于大,中,小学的教学以及科普宣传教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涉及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特别是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电流,发现干"200多年前",后来人们才知它是电子在导体里流动的现象.并以此 作为经典而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技.例如中学教科书里的电流概念就是以电荷或电子在 导体里定向流动的现象来定义的(参见"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3月第3版第101页").这,几乎已告知人们电流,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已被彻底搞 清,再不会有什么遗漏或不完满之处了!然而,那是在现成经典原子结构理论体系的背景 下的定义,并且抽象难理解.随着原子结构理论体系的新的大的突破,作为经典的电流 概念明显地暴露了其不可回避的缺陷或不完满之处.而且,作为经典的电流,在其演示模 型的教学器具方面至今仍然属于空白;而且,其不利于中学生的理解或启蒙教育。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电流的教学器具的缺点,而提供具备新的电流概念的 又不抽象而直观易理解的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 ,重新论述电流概念:2.设计出电流新概念的教 学器具演示模型。.一,电流新论经典的电流概念是电子在导体里流动的现象,以经典的原子结构理 论体系为基础.即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公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分多层次,大部分的壳层 里包含两个乃至多个电子.有电流时,在金属导体里电子由某一电子空穴移动到另一电 子空穴而作定向地流动.这就是最广义的"电流"定义。其实,这是不够完善的定义。 以下一些现象和证据及其分析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新的原子结构理论体系约于2006年被冯建光先生提出了。即在经典原子结构理论 体系的基础上,补充了原子结构的结构原子内包壳和原子外包壳;而且,该包壳均是由 能量液组成的.(参见中国专利"一种原子结构模型"的"能量液").也就是说,原子 结构完全由能量液组成.因此,电流现象除了具有电子流动之外,还有能量液(参见中国 专利"能量液测定仪"的"能量液")的流动.而经典的电子壳层是几乎空无一物的 壳层,仅有电子单一的成份.根据磁旋力与能量液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一条定理:实际上,能量液的流 动只能由磁旋力驱动而引发.(参见中国专利"一种力的测定装置"和"地球磁旋力测 定仪"的"磁旋力").由于磁铁等等人工磁体的磁力实质是磁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即 一种群聚磁旋力(参见中国专利地球磁旋力测定仪)其物质旋转中心(如原子核内的 旋转中心)的自旋速度极高而使其周边及其临近区域里的物质或能量液呈被该中心强力 吸引性地驱动并向该中心靠近和聚积的状态。人们则只看见人工磁体外表面的静止状 态。至少,原子核的自旋是一种速度极高的运动。而该中心极高自旋速度则是现有相关 检测水平未能或无法检測到的一类自旋速度(即极微观的特殊性的自旋速度;本文猜测,该类极微观的极高的自旋速度可能大于或等于Y射线乃至宇宙射线的频率。对于此类极 高自旋运动与通常的静止现象的关系方面问题的理解,可以参考人们看到的静止状态 的物体其原子核却在不停地自旋的这类现象,是一类由运动组成静止的现象,也是宇宙 里的普遍现象。这符合哲学里的一条规律由量变到质变原理)。因此,人工磁体如磁铁 的磁场磁力就必然能驱动导体里各原子的原子外包壳,实现其能量液仅限于其高密度梯 度水平的流动并仅限于在导体里的流动.相对而言并反过来说,导体本身实际上已构成 能量液的高密度梯度水平的条件或环境,形象地说是该高类密度梯度水平一种"管道". 而导体外的能量液密度梯度水平分布很低的环境则无此条件.所以其高密度能量液只能 在导体里流动,这就是说,普通电流只能在金属导体里流动而难在其以外的环境如空气, 泥土,绝缘材料里流动.须指出,根据磁旋力自旋速度与距离之间关系的分布曲线定律(参见中国专利"一 种磁旋力测定仪"和"地球磁旋力测定仪"),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的核的自旋速度 大于其表面的自旋速度。因此,原子核的自旋速度大于原子表面的自旋速度,而原子核 球体表面的自旋速度又小于原子核球体中心的自旋速度。同理,粒子的核中心自旋速度 大于粒子球体表面的自旋速度。然而,因为能量液的分布具有连续性,所以,金属导体里流动能量液也有一小部分渗 漏到其外的环境里.例如,高压电线外侧的绝缘材料及其临近空气里常见有电流或静电 的现象,就是这类缘故所致.除此之外,实际上电流还有另一种特性:即振动性.原因之一由于电流是电子和能 量液混合在一起流动的现象,其机械成分的作用力就会作用于各原子外包壳,使其在导 体里的各原子外包壳之间会发生互相碰撞,以及电子与其它原子外包壳之间也会发生 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机械振动性的波,在此简称为电流振动波或电流波;所以电流具有 振动的特性.原因之二:金属导体里能量液的流动是磁旋力(指变态"的磁旋力一磁力) 交替地驱动相关绕组线圈里各原子的各外包壳能量液而形成非均匀的波动性.关于这一 点,在检测电流时示波器里显示出电流的波型,其实就是电流振动性或波动性的直接证 据.这特性也是人体触电时感到有振动性的缘故.再如,高压电线发出的"嗡嗡"响声亦 是该振动性的直接证据.此外,振动性还表现为电流成份中含有电磁波的特性:即电流中的电子会互相碰撞 并与其它原子外包壳以及原子核发生互相碰撞,从而在金属导体里产生电磁波该电磁波的大部分跟随导体里流动的能量液向前传播而少部分则向导体外扩散地传播.这里简 称其为"电流电磁波".这也是引发康普顿效应里的第一个波峰的根本原因.这同吋是无 线电技术或电子技术中电流的载波作用的根本原因.其实,相关仪器在电视机旁可以检 测到电视机里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这就是直接证据之一.这,也是金属导体在输送电流 过程中产生发热现象的主要原因.该类热现象实质是其所产生的电磁波中含有红外线成 份的波.再如,电炉,电磁炉,微波炉等等技术和产品就是出自于该类原理基础上制成的,而人们却未理解到此类缘故(经典电磁作用理论体系对此仅认定为光子做其电磁交换 的媒介而起作用)另外,电灯发光原理实质是电灯的钨丝通电流后受电流中的能量 液、电子、电流振动波和电磁波的激发和撞击而作高频率振动,因此引发了光一主要是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的出现,使人们才能看到光亮.并非电子单纯流动的结果;此外 还含有红外线而使电灯"发热".可见,电流电磁波不是单一波段的电磁波.电视机的 显像管的显示原理也是这类电流电磁波原理的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可见,经典而著名的康普顿效应被人们认定为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的直接证据. 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实质上是不存在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的,物质的波动与粒子的特性是 完全分立的或各自独立的.另外,电子的衍射现象实质也是从电子枪里射出的电子束中 含有电流电磁波所造成的,不属于经典而著名的"物质波".反而,该效应构成了电流中 波粒混合原理或现象的直接证据.由于电流中流动的能量液是电磁波的载体,所以.能量液受激发磨擦时就可以产生 振动从而可在电流中产生新的电磁波;如无线电发射技术中的高频振荡器,就是在此基 础上发射电磁波的直接证据.同理,电流可接收来自于金属导体外的电磁波.只有在这类 基础上,才能形成无线电技术中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原理.由此可见,从电子枪里射出的 电子束,不但含有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物理教学器具的一种新电流概念模型,透明管代表金属导体,大珠球代表原子核,小珠球代表电子,有色液体代表能量液;其特征是:结构由透明管、大珠球、小珠球、有色液体、进料箱和出料箱组成;进料箱和出料箱分别连接透明管的两端并相通,进料箱位于水平面的上方而出料箱位于水平面的下方;透明管里的大珠球作相等距离间隔地固定于管壁,按原子核分布方式地排列;透明管内有大珠球、小珠球和有色液体;小珠球与有色液体呈混合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冯建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