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82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度高、透明率好的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玻纤基布层和背层涂覆层,所述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3.5μm,所述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2~28μm,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120‑260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纤复合织物,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特点,通过织造工艺,玻璃纤维可以制成多种织物,如玻纤膜、玻璃布、针织毡等。由于玻璃纤维性脆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制成的织物表面需要聚合物涂层改善织物性能。丙烯酸酯乳液以水为分散介质,成膜耐候性好、透明性高和柔韧性好,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医用高分子等领域。但它同时存在着耐热性差,硬度低,耐水性差及低温变脆、高温变粘等缺点。而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引入一些有机硅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并采用相关技术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以得到高性能的共聚乳液,具备更好的乳液硬度、耐污性、和耐水性。将其作为涂层涂覆于玻璃纤维织物表面可以改善织物的表面耐磨性,并使其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但是,目前具有上述涂层的玻纤复合织物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透明率好的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玻纤基布层和背层涂覆层,所述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3.5μm,所述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2~28μm,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120-260g/m2、涂层厚度为0.05~0.25mm。作为优选,所述面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背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均设有阻燃加强层,所述阻燃加强层为阻燃高密度聚乙烯膜层。阻燃加强层为含有磷系阻燃剂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层。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加强层的厚度为0.02~0.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混合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并保持高透光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使织物具有更好的硬度、耐污性和耐水性,并且织物内设置的阻燃加强层可增加织物的耐燃性,使织物具有更好的工业应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层涂覆层,2、玻纤基布层,3、背层涂覆层,4、阻燃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1、玻纤基布层2和背层涂覆层3,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μm,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2μm。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120g/m2、涂层厚度为0.05mm。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混合成乳液后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而成:去离子水40~50份、改性硅溶胶30~5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25~65份、有机硅1~2份、乳化剂1~2份、引发剂0.1~1份、碳酸氢钠0.1~1份。面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背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均设有阻燃加强层4,阻燃加强层为含有磷系阻燃剂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层,阻燃加强层的厚度为0.02mm。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1、玻纤基布层2和背层涂覆层3,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3.5μm,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μm。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260g/m2、涂层厚度为0.25mm。面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背层涂覆层与玻纤基布层之间均设有阻燃加强层4,阻燃加强层为含有磷系阻燃剂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层,阻燃加强层的厚度为0.1mm。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产品性能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玻纤复合织物参数对比表性能参数实施例1实施例2单位面积质量g/m28001000径向拉伸断裂强力N/50mm34004000纬向拉伸断裂强力N/50mm32003600撕裂强力N≥150≥210透光率%≥40≥45燃烧性能FV-0FV-0上述单位面值质量按照GB/T9914.3规定试验得出,拉伸断裂强力按照GB/T7689.5规定试验得出,撕裂强力按照GB/T25042-2010附B规定试验得出,透光率按照GB/T25042-2010附E规定试验得出,燃烧性能按照GB2408规定试验得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玻纤基布层和背层涂覆层,所述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3.5μm,所述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2~28μm,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120-260g/ 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涂层玻纤复合织物包括面层涂覆层、玻纤基布层和背层涂覆层,所述玻纤基布层为由细旦玻璃纤维纱和粗旦玻璃纤维纱水刺而成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细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8~3.5μm,所述粗旦玻璃纤维纱的直径为22~28μm,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均为浸渍涂覆于玻纤基布层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所述面层涂覆层和背层涂覆层的涂覆密度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栋立张玉江王军沈海平金志达叶晓铭崔超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