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68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包括底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在底座上,且在下模座上设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座设有与下模芯相配合的上模芯,在所述底座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有顶针,所述顶针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的形状相同,且顶针一端插入到模腔内,形成模腔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采用顶针的一端作用模腔的底面,可减少模具的组成部件,从而节约成本,同时通过顶针可方便的将成型的线夹顶出,方便出模,并可提高出模效率,且模具的各部件之间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
本技术涉及HDMI线夹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
技术介绍
HDMI是一种全数字化视频和声音发送接口,可以发送未压缩的音频及视频信号。HDMI可用于机顶盒、DVD播放机、个人计算机、电视游乐器、综合扩大机、数字音响与电视机等设备。HDMI可以同时发送音频和视频信号,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同一条线材,大大简化系统线路的安装难度。在对HDMI线缆加工时,需要对线芯进行编线,在编线的过程中要采用线夹对各线芯进行定位,并进行隔离,防止在线芯在与端子焊接时,出现线芯交叉线路短接情况。而在对线夹进行制造时,多采用卧式注塑机,而卧式注塑机的线夹模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线夹在注塑成型后,出模时极其不便,同时线夹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出模,且成本低,效率高的自动顶出线夹模具。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包括底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在底座上,且在下模座上设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座设有与下模芯相配合的上模芯,在所述底座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有顶针,所述顶针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的形状相同,且顶针一端插入到模腔内,形成模腔的底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下顶板和上顶板,所述顶针一端固定设置于上顶板,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导杆,所述下顶板和上顶板则分别活动设置在导杆上,所述下顶板和上顶板相对的面均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下顶板和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与下模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腔设有八个,将八个模腔分两排设置,每排四个模腔,两排模腔均连接浇道,所述上模座设有浇口,并与浇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将此模具设置在立式注塑机上,在进行线夹注塑时,将顶出装置的顶针插入到模腔内形成模腔底面,并将注塑液从浇口灌入,流经浇道至模腔内,形成线夹,后打开上模座,并通过顶出装置的顶针向上顶,将线夹从模腔内顶出,以此方便出模,同时采用顶针的端面形成模腔的底面,从而使模具的部件少,成本低、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另外,本技术采用一模多腔,可一次出多个HDMI线夹,以此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缓冲弹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复位弹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动顶出线夹模具下模芯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100、底座;110、导杆;200、上模座;210、上模芯;220、浇口;300、下模座;310、下模芯;320、模腔;330、浇道;400、顶出装置;410、顶针;420、下顶板;430、上顶板;500、缓冲弹簧;600、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包括底座100、上模座200和下模座300,所述下模座300设置在底座100上,且在下模座300上设有下模芯310,所述下模芯310上设置有模腔320,所述上模座200设有与下模芯310相配合的上模芯210,在所述底座100与下模座300之间还设置有顶出装置400,所述顶出装置400包括有顶针410,所述顶针410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320的形状相同,且顶针410一端插入到模腔320内,形成模腔320的底面。具体的,将本实施例中的线夹模具安装到立式注塑机上,而为了方便对注塑成型的线夹进行出模,将下模座300设置在底座100上,并在底座100与下模座300之间设置顶出装置400,而顶出装置400则包括有与模腔320相配合的顶针410,其顶针410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320的形状相同,同时,将顶针410的一端插入到模腔320内,使顶针410的端面与模腔320无缝配合,从而形成模腔320的底面,在注液后,通过顶针410与模腔320的无缝配合,使线夹成型,而当线夹成型后,顶针410会向顶起,将线夹从模腔320内顶出,从而方便出模,且模腔320与顶针410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同时还可提高出模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顶出装置400还包括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所述顶针410一端固定设置于上顶板430,在所述底座100上设有导杆110,所述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则分别活动设置在导杆110上,所述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相对的面均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缓冲弹簧500,且缓冲弹簧50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所述上顶板430与下模座30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00,所述复位弹簧600套设在导杆110上。为使顶针410能顺利的将成型后的线夹顶出,因此,顶出装置400还包括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同时在底座100的两侧分别设置导杆110,并将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分别套设在导杆110上,并在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之间设置缓冲弹簧500,通过缓冲弹簧500,减缓下顶板420和上顶板430在上顶时的冲击力,以此提高顶出装置400的使用寿命,同时为了使顶针410在顶出线夹后进行复位,因此,在上顶板430和下模座300之间设置复位弹簧600,并套设在导杆110上,当顶针410将线夹顶出后,可通过复位弹簧600使上顶板430和下顶板420复位,方便下次顶出,最终,使顶出装置400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出模。请参阅图5,所述模腔320设有八个,将八个模腔320分两排设置,每排四个模腔320,两排模腔320均连接浇道330,所述上模座200设有浇口220,并与浇道330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在底座上,且在下模座上设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座设有与下模芯相配合的上模芯,在所述底座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有顶针,所述顶针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的形状相同,且顶针一端插入到模腔内,形成模腔的底面;/n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下顶板和上顶板,所述顶针一端固定设置于上顶板,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导杆,所述下顶板和上顶板则分别活动设置在导杆上,所述下顶板和上顶板相对的面均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下顶板和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与下模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顶出线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在底座上,且在下模座上设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座设有与下模芯相配合的上模芯,在所述底座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有顶针,所述顶针的横截面形状与模腔的形状相同,且顶针一端插入到模腔内,形成模腔的底面;
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下顶板和上顶板,所述顶针一端固定设置于上顶板,在所述底座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利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和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