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761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1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属于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出料车间和搅拌车间,所述出料车间包括设置搅拌车间下方的出料斗,所述搅拌车间与出料斗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置有对第一出料口进行封堵的挡板,所述出料斗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设置有可进行长度调节的下料管。本申请具有保护出料车间周围环境,使出料斗中的混凝土准确的落入搅拌车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搅拌站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站是用来集中搅拌混凝土的联合装置,又称混凝土预制场。常用于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长、工地集中的大、中型水利、电力、桥梁等工程。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通过下料系统将混凝土装入搅拌车内。如图1所示,下料系统包括出料车间1和搅拌车间2,出料车间1包括两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出料斗3,出料斗3固定连接在搅拌车间2下表面,搅拌车间2和出料斗3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1,在第一出料口21上设置有通过液压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的挡板211,且挡板211能对第一出料口21进行封堵,在出料斗3下端设置有供混凝土排放的第二出料口31,搅拌车间2内部设置有搅拌机(图中未画出),且搅拌车的出料口正对第一出料口21。搅拌斗2内的混凝土需要运输至其他地方进行使用时,将搅拌车对准出料口下方,启动液压伸缩杆,此时液压伸缩杆发生伸缩,从而使挡板211发生转动,最终混凝土从出第二出料口31进入搅拌车中,进行运输。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混凝土通过第二出料口31进入搅拌车时,由于第二出料口31与搅拌车的距离太远,搅拌车可能不能对准第二出料口31,导致混凝土落到地面上,搅拌车在出料车间1进行移动时,对落到地面上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导致地面脏乱不堪,对出料车间1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护出料车间周围环境,使出料斗中的混凝土准确的落入搅拌车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包括出料车间和搅拌车间,所述出料车间包括设置搅拌车间下方的出料斗,所述搅拌车间与出料斗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置有对第一出料口进行封堵的挡板,所述出料斗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设置有可进行长度调节的下料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将搅拌车停至第二出料口下方,由于第二出料口与搅拌车的位置太远,导致混凝土滴落在地面上,搅拌车在出料车间进行移动时,对落到地面上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导致地面脏乱不堪,对出料车间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设置可调节长度的下料管,使出料管位于搅拌车进料口顶端,从而使混凝土准确的进入搅拌车中,有利于对出料车间周围环境的保护。可选的,所述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出料车间两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挡板通过转动杆与电机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在挡板上的挡板,在电机对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使混凝土落入出料斗中,从而进入下料管中进行排放。可选的,所述下料管包括固定管和与固定管滑动插接的插接管,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在第二出料口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将搅拌车停至第二出料口下方,由于第二出料口与搅拌车的位置太远,导致混凝土滴落地面上,对车间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插接管的滑动,可调节下料管的长度,使出料管位于搅拌车入料口的端部,使混凝土准确的进入搅拌车中。可选的,所述固定管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设置在插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气缸使活塞杆伸缩来实现对下料管进行长度调节。可选的,所述固定管内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插接管上与导向柱相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供导向柱进行滑动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管在固定管上进行滑动时,插接管与固定管相接触的侧壁摩擦力太大,插接管不能顺畅滑动,通过设置导向柱和导向槽,减小固定管和插接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使插接管能够顺畅滑动。可选的,所述插接管的底端设置有对下料管进行封堵的端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斗在静置时,贴附在下料斗侧壁上的混凝土可能会滴落在地面上,对出料车间周围造成污染,通过设置端盖,可有效的对下料管上的混凝土进行阻挡,避免滴落在地面上,造成地面的脏乱,从而对车间周围环境进行保护。可选的,所述插接管上远离固定管的位置设置有控制端盖进行转动的第二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气缸带动活塞杆进行伸缩,从而实现对端盖开合的控制。可选的,所述搅拌车间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车间在持续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搅拌机器不能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散热扇,可有效的对搅拌斗进行降温,时搅拌机器稳定持续的工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将混凝土输送至搅拌车内时,通过调节下料管的长度,使下料管位于搅拌车入料口端部,将混凝土准确的输送至搅拌车内,避免混凝土滴落地面上,造成地面的脏乱,从而保护车间周围环境;2.通过在插接管远离固定板的端部设置端盖,防止贴附在下料管侧壁内的混凝土滴落地面上,造成地面的脏乱,从而保护车间周围环境。3.搅拌车间内的搅拌机器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对搅拌机器造成损害,通过设置散热扇,减小搅拌车间内的热量,从而保证搅拌机器的持续稳定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下料车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下料车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下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固定管上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出料车间;11、电机;12、轴承座;111、转动杆;2、搅拌车间;21、第一出料口;211、挡板;22、散热扇;3、出料斗;31、第二出料口;4、下料管;41、固定管;411、第一气缸;412、导向柱42、插接管;421、导向槽;422、第二气缸;4221、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参照图2和图3,下料系统包括出料车间1和搅拌车间2,出料车间1包括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出料斗3,且出料斗3固定连接在搅拌车间2下方,在出料车间1与搅拌车间2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1,在出料斗3底端设置有供混凝土排放的第二出料口31,且第二出料口31上固定连接有可进行调节长度的下料管4,在搅拌车间2内设置有搅拌机(图中未画出),且搅拌机的出料口正对第一出料口21。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将搅拌车停至第二出料口31下方,调节下料管4的长度,使下料管4与搅拌车进料口端部相接触,转动挡板211,使混凝土首先从第一出料口21进入出料斗3中,接着从出料斗3进入下料管4中,最后通过下料管4进入搅拌车中进行运输。在出料车间1靠近出料斗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机11,在电机11上设置有转动杆111,并且在搅拌车间2下边面分别设置有轴承座12,转动杆111固定在挡板211上并且与轴承座12和电机11转动连接,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排放时,启动电机11,使转动杆11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挡板211进行转动,使混凝土从第一出料口21进入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包括出料车间(1)和搅拌车间(2),所述出料车间(1)包括设置搅拌车间(2)下方的出料斗(3),所述搅拌车间(2)与出料斗(3)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1),所述第一出料口(21)上设置有对第一出料口(21)进行封堵的挡板(211),所述出料斗(3)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31)上设置有可进行长度调节的下料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包括出料车间(1)和搅拌车间(2),所述出料车间(1)包括设置搅拌车间(2)下方的出料斗(3),所述搅拌车间(2)与出料斗(3)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1),所述第一出料口(21)上设置有对第一出料口(21)进行封堵的挡板(211),所述出料斗(3)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31)上设置有可进行长度调节的下料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11)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1),所述出料车间(1)两侧设置有电机(11),所述挡板(211)通过转动杆(111)与电机(1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4)包括固定管(41)和与固定管(41)滑动插接的插接管(42),所述固定管(41)固定连接在第二出料口(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彩金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乐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