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91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钢圈进行固定、对废弃铜丝进行压紧并将废弃铜丝拉出的废弃铜丝拉出装置。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包括有底板、伺服电机、压紧装置、升降装置、放置台和压紧架,底板上部右前侧设有伺服电机,底板顶部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部件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底板顶部中间设有升降装置,底板顶部左侧设有放置台,底板顶部左前侧均匀开有滑槽,滑槽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压紧架。在伺服电机、压紧装置、升降装置、放置台、滑槽和压紧架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将钢圈进行固定、将废弃钢丝压紧并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
技术介绍
铜丝指的是由热轧铜棒不退火拉制而成的丝,可用于织网、电缆、铜刷和过滤网等,广泛用于工业过滤、石油、化工、印刷和艺术品等行业,随着人们对资源回收的关注,人们对废弃铜丝的回收也越来越重视。现有的钢圈中废弃铜丝的拉出方法,一般是人工对废弃铜丝进行拉出,人们使用铁镊先对钢圈进行固定,再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这种废弃铜丝拉出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人们需要先将钢圈固定,再手动将废弃铜丝拉出,废弃铜丝拉出的效率低下。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实现对钢圈进行固定、对废弃铜丝进行自动压紧并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的废弃铜丝拉出装置,从而解决现有钢圈中废弃铜丝的拉出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对钢圈进行固定并手动拉出废弃铜丝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钢圈中废弃铜丝的拉出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对钢圈进行固定并手动拉出废弃铜丝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钢圈进行固定、对废弃铜丝进行自动压紧并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的废弃铜丝拉出装置。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包括有底板、伺服电机、压紧装置、升降装置、放置台和压紧架,底板上部右前侧设有伺服电机,底板顶部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部件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底板顶部中间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部件与压紧装置的部件相连,底板顶部左侧设有放置台,底板顶部左前侧均匀开有滑槽,滑槽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压紧架,压紧架与升降装置的部件相配合。进一步说明,压紧装置包括有安装架、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转轴、第一转动杆、第一锥齿轮、缺锥齿轮、第二转动杆、连接杆、第一固定架、齿条、螺纹杆、全齿轮、夹紧架、第二固定架和滑动盘,底板顶部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底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转动时连接有转轴,转轴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安装架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靠近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转轴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侧设有缺锥齿轮,缺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一转动杆底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动盘,滑动盘底部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末端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转动式连接有齿条,升降装置的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架,齿条与第一固定架滑动式相连,第一固定架上部螺纹式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底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中部设有夹紧架,夹紧架与第二固定架相配合,第一固定架上部转动式连接有全齿轮,全齿轮与螺纹杆螺纹式相连,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进一步说明,升降装置包括有缺齿轮、第三转动杆、第一绕线轮、第一拉绳、第二支撑架、第二绕线轮、转换板、第二拉绳、挤压环、第一滑轨和第二锥齿轮,转轴中部均匀设有缺齿轮,底板顶部远离放置台的一侧均匀设有第二支撑架,靠近伺服电机一侧的第二支撑架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靠近缺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两侧缺齿轮相啮合,第二支撑架上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与第三转动杆相连,第二支撑架上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上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绕过第一绕线轮,第一拉绳末端连接有转换板,转换板底部四侧均连接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末端之间连接有挤压环,挤压环与压紧架相配合,底板顶部靠近放置台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挤压环与两侧第一滑轨滑动式相连。有益效果:1、本技术达到了固定钢圈、压紧废弃铜丝并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的效果。2、在伺服电机、压紧装置、升降装置、放置台、滑槽和压紧架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将钢圈进行固定、将废弃钢丝压紧并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的效果,这样就无需人工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紧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底板,2-伺服电机,3-压紧装置,31-安装架,32-第一轴承座,33-第二轴承座,34-转轴,35-第一转动杆,36-第一锥齿轮,37-缺锥齿轮,38-第二转动杆,39-连接杆,310-第一固定架,311-齿条,312-螺纹杆,313-全齿轮,314-夹紧架,315-第二固定架,316-滑动盘,4-升降装置,41-缺齿轮,42-第三转动杆,43-第一绕线轮,44-第一拉绳,45-第二支撑架,46-第二绕线轮,47-转换板,48-第二拉绳,49-挤压环,410-第一滑轨,411-第二锥齿轮,5-放置台,6-滑槽,7-压紧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实施例1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板1、伺服电机2、压紧装置3、升降装置4、放置台5和压紧架7,底板1上部右前侧设有伺服电机2,底板1顶部右前侧连接有压紧装置3,压紧装置3的部件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的部件与压紧装置3的部件相连,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放置台5,底板1顶部左前侧均匀开有滑槽6,滑槽6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压紧架7,压紧架7与升降装置4的部件相配合。当人们需要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时,人们首先拉动压紧架7向后运动,将需要取出铜丝的钢圈放置在放置台5顶部,使得废弃铜丝与压紧装置3的部件和升降装置4的部件相配合,随后人们向前推动压紧架7向前运动复位,使得钢圈被压紧在压紧架7和放置台5顶部之间,人们再启动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压紧装置3的部件转动,压紧装置3的部件转动对钢圈进行压紧,同时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升降装置4的部件转动,升降装置4的部件转动带动升降装置4的部件上下运动,升降装置4的部件向上运动将铜丝从钢圈中拉出,当升降装置4的部件向下运动复位时,人们即可取出铜丝,随后人们拉动压紧架7向后运动,再将已完成铜丝拉出的钢圈取出,当人们不需要再将废弃铜丝从钢圈中拉出时,人们关闭伺服电机2,使得整个装置停止运作,由此即可实现将钢圈上的废弃铜丝拉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5所示,压紧装置3包括有安装架31、第一轴承座32、第二轴承座33、转轴34、第一转动杆35、第一锥齿轮36、缺锥齿轮37、第二转动杆38、连接杆39、第一固定架310、齿条311、螺纹杆312、全齿轮313、夹紧架314、第二固定架315和滑动盘316,底板1顶部右前侧连接有安装架31,安装架31底部左侧设有第二轴承座33,第二轴承座33内转动时连接有转轴34,转轴34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安装架31左部设有第一轴承座32,第一轴承座32内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包括有底板(1)和伺服电机(2),底板(1)上部右前侧设有伺服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压紧装置(3)、升降装置(4)、放置台(5)和压紧架(7),底板(1)顶部靠近伺服电机(2)的一侧连接有压紧装置(3),压紧装置(3)的部件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的部件与压紧装置(3)的部件相连,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放置台(5),底板(1)顶部左前侧均匀开有滑槽(6),滑槽(6)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压紧架(7),压紧架(7)与升降装置(4)的部件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包括有底板(1)和伺服电机(2),底板(1)上部右前侧设有伺服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压紧装置(3)、升降装置(4)、放置台(5)和压紧架(7),底板(1)顶部靠近伺服电机(2)的一侧连接有压紧装置(3),压紧装置(3)的部件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的部件与压紧装置(3)的部件相连,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放置台(5),底板(1)顶部左前侧均匀开有滑槽(6),滑槽(6)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压紧架(7),压紧架(7)与升降装置(4)的部件相配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铜丝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装置(3)包括有安装架(31)、第一轴承座(32)、第二轴承座(33)、转轴(34)、第一转动杆(35)、第一锥齿轮(36)、缺锥齿轮(37)、第二转动杆(38)、连接杆(39)、第一固定架(310)、齿条(311)、螺纹杆(312)、全齿轮(313)、夹紧架(314)、第二固定架(315)和滑动盘(316),底板(1)顶部靠近伺服电机(2)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架(31),安装架(31)底部设有第二轴承座(33),第二轴承座(33)内转动时连接有转轴(34),转轴(34)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安装架(31)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座(32),第一轴承座(32)内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5),第一转动杆(35)靠近转轴(34)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36),转轴(34)靠近第一锥齿轮(36)的一侧设有缺锥齿轮(37),缺锥齿轮(37)与第一锥齿轮(36)相啮合,第一转动杆(35)底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动盘(316),滑动盘(316)底部设有第二转动杆(38),第二转动杆(38)末端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39),连接杆(39)末端转动式连接有齿条(311),升降装置(4)的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架(310),齿条(311)与第一固定架(310)滑动式相连,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市浩钰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