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80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紧定螺栓、紧定螺母、内圈滚子和外圈滚子,所述第一轴承圈与第二轴承圈之间通过所述紧定螺栓和紧定螺母进行轴向锁紧,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轴承圈相邻,所述紧定螺母与所述第一轴承圈相邻,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轴承圈之间设有内滚道,所述内圈滚子设置在所述内滚道内,所述第二轴承圈与第一轴承圈之间设有外滚道,所述外圈滚子设置在所述外滚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两平面之间在转动的同时做收缩和拉伸等复杂运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诸多特殊轴承,根据运用场合的不同,其分类也不同,有可以支持双向拉力的特殊轴承,也有改变轴承内外圈形状所设计的特殊轴承。在实际中存在以下情况:需要一种轴承可以满足两平面之间的转动连接,且能够满足在承受压应力的情况下满足拉应力。例如,在一种管道类清洁机器人的设计中需要连接两平面机构,两机构之间存在着转动传动,且在清洁管道时存在着时而伸缩时而受压的环境状况,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又要保持其机器人总长度问题。然而,现有的特殊轴承均无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特殊轴承,使其不仅仅能够承受压应力还能够承受拉应力,并且实现两较窄平面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特殊轴承不能满足两平面之间在转动的同时做收缩和拉伸等复杂运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紧定螺栓(3)、紧定螺母(4)、内圈滚子(5)和外圈滚子(6),所述第一轴承圈(1)与第二轴承圈(2)之间通过所述紧定螺栓(3)和紧定螺母(4)进行轴向锁紧,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与所述第二轴承圈(2)相邻,所述紧定螺母(4)与所述第一轴承圈(1)相邻,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与所述第二轴承圈(2)之间设有内滚道(7),所述内圈滚子(5)设置在所述内滚道(7)内,所述第二轴承圈(2)与第一轴承圈(1)之间设有外滚道(8),所述外圈滚子(6)设置在所述外滚道(8)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紧定螺栓(3)、紧定螺母(4)、内圈滚子(5)和外圈滚子(6),所述第一轴承圈(1)与第二轴承圈(2)之间通过所述紧定螺栓(3)和紧定螺母(4)进行轴向锁紧,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与所述第二轴承圈(2)相邻,所述紧定螺母(4)与所述第一轴承圈(1)相邻,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与所述第二轴承圈(2)之间设有内滚道(7),所述内圈滚子(5)设置在所述内滚道(7)内,所述第二轴承圈(2)与第一轴承圈(1)之间设有外滚道(8),所述外圈滚子(6)设置在所述外滚道(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圈(2)沿轴向设有可供所述紧定螺栓(3)穿过的上小下大的第二沉孔(2.1),所述第二沉孔(2.1)的大孔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直径,所述第二沉孔(2.1)的大孔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紧定螺栓的头部(3.1)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圈(1)沿轴向设有可供所述紧定螺栓(3)穿过的上大下小的第一沉孔(1.1),所述第一沉孔(1.1)的大孔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紧定螺母(4)的直径,所述第一沉孔(1.1)的大孔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紧定螺母(4)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可承受拉压力的平面连接特殊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的接触面设为相适配的台阶面,所述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雄雄马明胡志刚王志勇蒋亚军李彬陈艳张可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