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驭陌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6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包括破碎辊与自适应随动装置,破碎辊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旋转轴,其中一个旋转轴作为动力输入端、另一个旋转轴作为随动控制端直接与自适应随动装置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包括自适应随动件、磁流变弹性体、弹簧;自适应随动件一端设为接触面与随动控制端接触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环形通电线圈,通电可产生磁场;自适应随动件、磁流变弹性体、弹簧固定端和弹簧的一端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自动适应不同的破碎对象,处理含骨头等高硬度的垃圾,同时可以避免硬度不同的破碎对象对破碎齿、破碎辊与电机的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破碎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垃圾的来源比较复杂,且富含有机质,为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各种携带病源微生物的蚊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非常容易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的影响并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对其进行处理与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在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工艺中,首先就要利用破碎设备对其进行破碎处理。传统的破碎装置在运行中由于待破碎的物料的种类和尺寸不同,普遍存在着运行过程中故障率高,破碎辊与破碎齿损耗大,破碎辊旋转过程中易被缠绕使得设备被物料卡死,在效率以及破碎颗粒直径大小上无法做到精细控制,破碎不彻底,挤压过程中含水率不能很好得控制,噪音大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能根据破碎对象的不同而具有自适应性及调整能力的破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垃圾破碎装置破碎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包括多个破碎辊,破碎辊轴向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有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每个破碎辊分别配置有自适应随动装置,自适应随动装置与对应破碎辊的其中一个旋转轴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包括自适应随动件、磁流变弹性体和弹簧,自适应随动件轴向一端设为接触面,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轴端与自适应随动件的接触面相接触配合,且所述旋转轴轴端与接触面之间非点接触,弹簧一端通过磁流变弹性体连接自适应随动件轴向另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自适应随动装置中还设有可通电的导电线圈,由自适应随动装置中弹簧变形时产生的力阻碍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的非转动运动,并由导电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力引起磁流变弹性体刚度改变进而使弹簧变形。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设置于自适应随动件轴向一端的内凹面。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为圆锥形面。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破碎齿。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轴端外圆与自适应随动件接触面的锥面部分相接触。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轴端表面作减阻和耐磨处理。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随动件的接触面作减阻和耐磨处理。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线圈设置于自适应随动装置中的自适应随动装置内部。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一端依次通过弹簧固定座、磁流变弹性体连接自适应随动件轴向另一端。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线圈设置于弹簧固定座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装置可自动适应不同的破碎对象,无论是米饭等较柔软的食物还是骨头等高硬度的餐厨垃圾还是混合餐厨垃圾都可以很好地进行破碎;2、可以避免硬度不同的破碎对象对破碎齿、破碎辊与电机的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在使用过程中噪音更低;4、本技术装置自适应随动系统中可控的刚度变化使本破碎设备不仅可以进行破碎处理,还能够快速得调节破碎颗粒的大小,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随时进行调节和切换;5、可控的刚度变化可实现对同一对象的多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程度的破碎;6、可控的刚度变化使本设备可以根据需要来实现挤压、脱水等功能,实现一机多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的破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的破碎装置的局部与自适应随动系统的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的自适应随动件的透视图。图中标号:1为旋转轴、11为旋转轴动力输入端、12为旋转轴随动控制端、2为破碎辊、3为破碎齿、4为自适应随动件的接触面、5为自适应随动件、6为磁流变弹性体、7为自适应随动件的弹簧固定座、8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径向”、“轴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包括破碎辊2、自适应随动装置,破碎辊2的轴向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有旋转轴1,破碎辊的外表面设置多个破碎齿3。本技术中,破碎齿3的形状可为矩形、菱形等,根据破碎对象的不同种类可合理选用不同的齿形。其中一个旋转轴作为动力输入端11,通过动力输入端11可连接外部电机等动力输入部件或传动部件。另一个旋转轴作为随动控制端12,直接与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包括自适应随动件5、磁流变弹性体6、弹簧固定座7和弹簧8。自适应随动件5的轴向一端设为内凹的接触面4,该接触面4可为弧面、圆锥面等,本实施例中接触面4为圆锥面,圆锥面与自适应随动件5同轴,圆锥面的锥顶朝向自适应随动件5内部。自适应随动件5的接触面4为圆锥面时,圆锥面的顶角的角度设计可影响随动系统的刚度。磁流变弹性体6在磁场的作用下可改变自身的弹性模量等特性,即可以实现变刚度。磁流变弹性体6轴向一端同轴连接自适应随动件5轴向另一端,弹簧8一端通过弹簧固定座7同轴连接磁流变弹性体6轴向另一端,由此构成自适应随动件5、磁流变弹性体6、弹簧固定座7、弹簧8的整体连接结构,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于外部某个连接点或者固定于本技术装置的外壳。自适应随动件5或弹簧固定座7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导电线圈,导电线圈的端部从自适应随动件5或弹簧固定座7引出并连接外部电源,通电时导电线圈可产生磁场。对通过的电流进行控制就可以实现对磁场的控制,可以以此来控制磁流变弹性体6的刚度,进而使弹簧8变形。本技术中,随动控制端12的外表面作一定的减阻与耐磨处理,直接与自适应随动件5的接触面4相接触。自适应随动件5的接触面4也做了一定的减阻与耐磨处理。本技术的原理在于:当破碎对象放入由多个本装置组成的破碎设备中时,多个本装置的旋转轴1的动力输入端11在电机等动力输入部件或传动部件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包括多个破碎辊,破碎辊轴向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有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每个破碎辊分别配置有自适应随动装置,自适应随动装置与对应破碎辊的其中一个旋转轴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包括自适应随动件、磁流变弹性体和弹簧,自适应随动件轴向一端设为接触面,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轴端与自适应随动件的接触面相接触配合,且所述旋转轴轴端与接触面之间非点接触,弹簧一端通过磁流变弹性体连接自适应随动件轴向另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自适应随动装置中还设有可通电的导电线圈,由自适应随动装置中弹簧变形时产生的力阻碍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的非转动运动,并由导电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力引起磁流变弹性体刚度改变进而使弹簧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包括多个破碎辊,破碎辊轴向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有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每个破碎辊分别配置有自适应随动装置,自适应随动装置与对应破碎辊的其中一个旋转轴配合,自适应随动装置包括自适应随动件、磁流变弹性体和弹簧,自适应随动件轴向一端设为接触面,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轴端与自适应随动件的接触面相接触配合,且所述旋转轴轴端与接触面之间非点接触,弹簧一端通过磁流变弹性体连接自适应随动件轴向另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自适应随动装置中还设有可通电的导电线圈,由自适应随动装置中弹簧变形时产生的力阻碍自适应随动装置相配合的旋转轴的非转动运动,并由导电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力引起磁流变弹性体刚度改变进而使弹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设置于自适应随动件轴向一端的内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为圆锥形面。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驭陌孙孟超张倩萍盖伟许杨
申请(专利权)人:王驭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