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技术

技术编号:298650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芯钢壳清洗防锈领域的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包括: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清洗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钢壳放置到多个清洗槽中依次进行各种清洗操作,费时费力且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属于电芯钢壳清洗防锈

技术介绍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钢壳这一部件,但出于防锈保存的目的,一般钢壳的表面常常附着有较多的油渍,因此在加工前需要进行清洗处理,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将钢壳放置到多个清洗槽中依次进行各种清洗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操作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密封式清洗槽,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将钢壳放置到多个清洗槽中依次进行各种清洗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所述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包括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进一步的,所述除油清洗包括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具体步骤包括:向放置有物品的密封式清洗槽内注入一次清洗除油液,控制除油温度并进行一次清洗,待清洗完毕后将一次清洗除油液排出;向放置有物品的密封式清洗槽内再注入纯度更高的二次清洗除油液,并控制除油温度并进行二次清洗。进一步的,所述物品在除油清洗的过程中于密封式清洗槽内循环旋转。进一步的,所述防锈处理包括向密封式清洗槽内倒入油性防锈剂,并将物品浸入到油性防锈剂中进行浸泡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冲洗处理包括在密封式清洗槽中采用碳氢蒸汽冲洗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冲洗。进一步的,所述物品在冲洗处理的过程中于密封式清洗槽内循环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处理包括于密封式清洗槽内通过热风烘干的方式对物品进行烘干操作。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式清洗槽,所述密封式清洗槽用于对物品按照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进行清洗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式清洗槽内设置有可带动物品于密封式清洗槽内循环旋转的转动机构、对物品进行冲洗的冲洗装置和对物品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及清洗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钢壳放置到多个清洗槽中依次进行各种清洗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二、本专利技术采用密封式单槽清洗模式,能够防止气体挥发到空气中,有效保护了环境。三、本专利技术中除油清洗进一步分成了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两步,且二次精洗除油液比一次清洗除油液更纯净,由于钢壳表面附着的微小金属异物对电池的自放电等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在精洗过程中钢壳循环垂直旋转,使得清洗油污效果更佳,对钢壳内部微小金属异物去除力更强。四、本专利技术中冲洗处理利用高纯净度的碳氢蒸汽对钢壳作进一步的冲洗,不但能起到再次清洁钢壳的目的,还能进一步将钢壳内部附着力较强的微小金属异物与钢壳剥离开来,达到充分去除钢壳内部微小金属异物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主要针对钢壳内部的微小金属颗粒进行清洗去除,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准备阶段将内部含有微小金属颗粒的多个钢壳按照口部朝上的方式摆放在可密封的清洗槽内,通过清洗槽内设置的转动机构固定钢壳,转动机构在清洗过程中可带动钢壳垂直旋转,由此保证钢壳的各个角度均能够在清洗液的作用下进行清洗。二、清洗除油操作为了提升钢壳的清洗效果,清洗阶段分为了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两步,其中一次清洗即粗洗除油,向清洗槽内注入清洗除油液,清洗槽内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除油温度为65~70℃,其中最佳温度为68℃,待一次清洗结束后将清洗除油液排出,二次清洗即精洗除油,向清洗槽内注入清洗除油液,清洗槽内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除油温度为70~75℃,其中最佳温度为73℃。在清洗除油液的选择上,二次清洗相对于一次清洗来说采用纯度更高、清洗效果更强的碳氢除油液,另外,在二次清洗过程开始时钢壳口部朝上,清洗过程中清洗槽内的转动机构启动,钢壳循环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垂直旋转360°,钢壳的旋转速度为:2~10r/min。为了保证清洗效果,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的清洗总时间为10~60min。通过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两步,使得钢壳油污的清洗效果更佳,钢壳内部微小金属异物去除力更强。在清洗结束后,将清洗除油液再次排出,并保证槽内清洗液和钢壳上的清洗液完全排出后,等待执行下一次操作。三、防锈处理操作在防锈处理阶段,本实施例采用油性防锈剂浸泡的方式对钢壳进行防锈处理,首先,沿清洗槽注入油性防锈剂,使得钢壳被完全浸泡在油性防锈剂中,避免与空气接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浸泡时长控制在30~50min,相对于长时间防锈浸泡操作而言,该时段浸泡后的钢壳和更长时段浸泡后的钢壳,在防锈能力无差别,且由于操作时间缩短,使得操作效率明显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待浸泡结束后将油性防锈剂全部排出,并保证槽内油性防锈剂和钢壳上的油性防锈剂完全排出后,等待执行下一次操作。四、冲洗操作在冲洗阶段,本实施例采用碳氢蒸汽冲洗的方法,并通过设置在清洗槽中的冲洗装置来对钢壳进行冲洗,首先,将碳氢除油液注入到冲洗装置的冲洗液容置腔中,冲洗装置的输出喷头形成高纯净度的碳氢蒸汽,且输出喷头正对钢壳,转动机构通过带动钢壳垂直旋转,由此保证钢壳的各个角度和面均能够与冲洗装置的输出喷头相对,来对钢壳的各个面进行冲洗,需要说明的是,碳氢蒸汽冲洗是利用高纯净度的碳氢蒸汽对钢壳作进一步的冲洗,不但能起到再次清洁钢壳的目的,还能进一步将钢壳内部附着力较强的微小金属异物与钢壳剥离开来,达到充分去除钢壳内部微小金属异物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钢壳内金属杂质含量不同的情况,碳氢浴洗时间控制在30~300min之间,保证实现充分去除钢壳内部微小金属异物的效果。在清洗结束后,将碳氢蒸汽冲洗积液排出,并保证槽内碳氢蒸汽冲洗积液和钢壳上的碳氢蒸汽冲洗积液完全排出后,等待执行下一次操作。五、烘干操作在烘干阶段,首先钢壳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保持水平状态,且所有钢壳开口朝同一方向。通过热风烘干的方式对钢壳进行烘干操作,且热风风向倾斜于钢壳开口。热风风向正对钢壳开口,且与钢壳轴线之间呈15-30度的夹角,这样能够使热风尽可能地进入至钢壳的内部,并且也有利于热风从钢壳内排出,进一步提升钢壳的烘干效率及效果。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密封式清洗槽,密封式清洗槽用于对物品按照如实施例一中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进行清洗处理。密封式清洗槽内设置有可带动物品于密封式清洗槽内循环旋转的转动机构、对物品进行冲洗的冲洗装置和对物品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包括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包括在同一密封式清洗槽内对物品依次进行除油清洗、防锈处理、冲洗处理和烘干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除油清洗包括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具体步骤包括:
向放置有物品的密封式清洗槽内注入一次清洗除油液,控制除油温度并进行一次清洗,待清洗完毕后将一次清洗除油液排出;向放置有物品的密封式清洗槽内再注入纯度更高的二次清洗除油液,并控制除油温度并进行二次清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物品在除油清洗的过程中于密封式清洗槽内循环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性清洗防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锈处理包括向密封式清洗槽内倒入油性防锈剂,并将物品浸入到油性防锈剂中进行浸泡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友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橙柳电子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