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41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和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和轴流风机,文丘里管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出口连通文丘里管的喉道处,所述轴流风机与文丘里管同轴设置,且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至出气口的导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具有简单实用、能杀灭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分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且兼具体积小和效果佳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消杀装置
,尤其涉及一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是导致肺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通过室内空气循环吸附、紫外线与臭氧协同杀灭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市售空气净化器多以活性炭吸附为主,少数厂家利用紫外灯和臭氧杀菌,但臭氧紫外灯产生的臭氧浓度较低,无法高效消除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并且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为了更适于家用,体积较小,难以将吸附的空气与臭氧充分混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不佳。此外,残留臭氧对人体有害,人在一个小时内可接受臭氧的极限浓度是260μg/m³。人在320μg/m³臭氧环境中活动1h就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下降,长时间直接接触高浓度臭氧会出现疲乏、咳嗽、胸闷胸痛、皮肤起皱、恶心头痛、脉搏加速、记忆力衰退、视力下降等症状,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对臭氧的分解程度不完全,如果用于狭窄室内很容易造成以上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能杀灭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分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且兼具体积小和效果佳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和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和轴流风机,文丘里管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出口连通文丘里管的喉道处,所述轴流风机与文丘里管同轴设置,且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至出气口的导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于出气口和文丘里管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分解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部于臭氧分解过滤网和文丘里管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催化剂网。所述壳体的内部于臭氧分解过滤网和臭氧催化剂网之间设有多根紫外线消毒灯,多根所述紫外线消毒灯绕文丘里管的轴线均匀布设。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与紫外线消毒灯对应的区域处设有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开口、滑轨以及沿滑轨往复移动以挡设和放开开口的门板。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出气口处除活性炭过滤网外,还可以设置含有香精的香片,在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杀有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后,可以释放不同香型,增加环境舒适度。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滚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滚轮带动壳体行走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和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由于臭氧的分子极不稳定,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能够迅速融入细胞壁,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部结构,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并且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所以可以达到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效果。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和轴流风机,文丘里管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出口连通文丘里管的喉道处,轴流风机与文丘里管同轴设置,且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至出气口的导流。在导流过程中,由于喉道处的过流断面较小,空气流速加快,因此压强增高,臭氧会加速从臭氧出口处进入喉道,不仅加速了臭氧和空气的混合速度,还优化了臭氧和空气的混合均匀度,从而优化了臭氧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此外,正是由于设置了文丘里管加速和加强了空气与臭氧的混合,因此空气净化器内部不需要过大的空间方便空气与臭氧的充分混合,减小了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占用空间,更加适于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中开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臭氧发生装置;11、臭氧出口;2、壳体;21、进气口;22、出气口;23、臭氧分解过滤网;24、臭氧催化剂网;25、紫外线消毒灯;26、开合组件;261、滑轨;262、门板;27、活性炭过滤网;3、文丘里管;31、喉道;4、轴流风机;5、行走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1和设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的壳体2,臭氧发生装置1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由于臭氧的分子极不稳定,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能够迅速融入细胞壁,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部结构,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并且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所以可以达到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效果。壳体2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3和轴流风机4,文丘里管3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21,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22,臭氧发生装置1的臭氧出口11连通文丘里管3的喉道31处,轴流风机4与文丘里管3同轴设置,且对壳体2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21至出气口22的导流。在导流过程中,由于喉道处31的过流断面较小,空气流速加快,因此压强增高,臭氧会加速从臭氧出口11处进入喉道31,不仅加速了臭氧和空气的混合速度,还优化了臭氧和空气的混合均匀度,从而优化了臭氧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此外,正是由于设置了文丘里管3加速和加强了空气与臭氧的混合,因此空气净化器内部不需要过大的空间方便空气与臭氧的充分混合,减小了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占用空间,更加适于家庭使用。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部于出气口22和文丘里管3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分解过滤网23。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与臭氧反应,之后的气体中会存在残余的臭氧,臭氧分解过滤网23能够对这种残余的臭氧进行催化分解,有效消除残余臭氧污染。本实施例中的臭氧分解过滤网23中设有层状臭氧分解催化剂,可催化臭氧快速分解,避免臭氧进入空气,危害人体健康;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部于臭氧分解过滤网23和文丘里管3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催化剂网24。臭氧催化剂网24是由碳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构成,空气与臭氧混合后进入臭氧催化剂网24中,受其催化分解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本实施例中的臭氧催化剂网24中设有碳基多金属复合臭氧催化剂,可催化臭氧快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部于臭氧分解过滤网23和臭氧催化剂网24之间设有多根紫外线消毒灯25,多根紫外线消毒灯25绕文丘里管3的轴线均匀布设。紫外线消毒灯25发出的紫外线被细菌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后,引起DNA与R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病毒和细菌死亡,具有快速杀灭病原微生物且无物理接触和二次污染的优点,紫外线消毒灯25与臭氧能够结合实现全方面、无死角的杀灭病原微生物。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2的侧壁上与紫外线消毒灯25对应的区域处设有开合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1)和设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的壳体(2),臭氧发生装置(1)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壳体(2)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3)和轴流风机(4),文丘里管(3)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21),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22),臭氧发生装置(1)的臭氧出口(11)连通文丘里管(3)的喉道(31)处,所述轴流风机(4)与文丘里管(3)同轴设置,且对壳体(2)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21)至出气口(22)的导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包括臭氧发生装置(1)和设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的壳体(2),臭氧发生装置(1)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壳体(2)的内部还设有文丘里管(3)和轴流风机(4),文丘里管(3)的一端开口朝向进气口(21),另一端开口朝向出气口(22),臭氧发生装置(1)的臭氧出口(11)连通文丘里管(3)的喉道(31)处,所述轴流风机(4)与文丘里管(3)同轴设置,且对壳体(2)内部的气体进行从进气口(21)至出气口(22)的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于出气口(22)和文丘里管(3)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分解过滤网(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协同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于臭氧分解过滤网(23)和文丘里管(3)的开口之间设有臭氧催化剂网(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平刘宏伟刘新星邱冠周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瑞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