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47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包括有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装置、风速传感器和PLC中央控制器,臭氧发生器和混合反应装置之间连通,风速传感器固定于混合反应装置内,PLC中央控制器分别与臭氧发生器、电池阀和风速传感器连接,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微孔曝气头固定于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上,微孔曝气头的一端与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与混合反应腔体连通,气体混合搅拌件固定于混合反应腔体内,该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不仅能够避免臭氧的浪费以及废气处理不够干净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的将臭氧和废气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混合更加均匀,大幅提高了设备的除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
技术介绍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等;因工业生产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放各种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含有各种组分如重金属、盐类、放射性物质;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铅、苯和酚等碳氢化合物。废气不仅携带细菌分子影响人体健康,还伴有刺激性恶臭气味,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目前现有的废气设备再除臭的过程当中,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固定,不能根据废气的实时流量来改变臭氧的发生量,进而当废气过少时,会造成臭氧的浪费,当废气过多时,会造成废气处理不干净的问题,同时现有的臭氧混合反应装置固定,使得臭氧和废气再混合反应的过程当中接触和混合不够均匀,除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该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能够根据实时的废气流入量,来控制臭氧发生量的多少,不仅能够避免臭氧的浪费以及废气处理不够干净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的将臭氧和废气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混合更加均匀,大幅提高了设备的除臭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包括有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装置、风速传感器和PLC中央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混合反应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风速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PLC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池阀和风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所述微孔曝气头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上,所述微孔曝气头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延伸至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包括有电机、转轴和螺旋式叶片,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上,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轴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侧壁延伸至混合反应腔体内部,另一端所述螺旋式叶片固定于所述转轴上。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包括有臭氧收集腔和臭氧反应腔,所述臭氧收集腔体固定于所述臭氧反应腔的一端,所述臭氧收集腔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通过微孔曝气头与所述臭氧反应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废气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废气出风口,所述臭氧收集腔位于所述废气进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速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废气进风口处且用于检测所述废气进风口处废气的流速。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废气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废气出风口和第二废气出风口,所述第一废气出风口和第二废气出风口均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出风口的出口处固定有用于防止外部物体进入到臭氧反应腔内部的隔离网。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曝气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微孔曝气头均匀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上。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反应腔内部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提高气体混合效率的凸块,多个所述凸块均固定于所述臭氧反应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螺旋式叶片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混合反应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固定有用于控制所述混合反应装置内部臭氧量多少的电磁阀,所述电池阀还与所述PLC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装置、风速传感器和PLC中央控制器,使得废气在经过混合反应装置的进风口时,可以通过风速传感器来感应废气的实时流量,然后将废气的实时流量传递给PLC中央控制器,当混合反应装置进风口的废气流量较少时,PLC中央控制器就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降低,避免臭氧的浪费,当混合反应装置进风口的废气流量较多时,PLC中央控制器就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提高,避免臭氧较少废气处理不干净,同时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使得气体在混合反应装置内部时可以通过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的配合,将臭氧弥漫性冲入混合反应腔体内并将臭氧和废气之间搅拌混合均匀,反应和接触更加充分,有效的去除废气中的杂质,大幅提高了设备的除臭效果。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包括有:臭氧发生器1、连接管道11、电磁阀12、混合反应装置2、混合反应腔体21、臭氧反应腔211、凸块2111、臭氧收集腔212、气体混合搅拌件22、电机221、转轴222、螺旋式叶片223、微孔曝气头23、废气进风口24、废气出风口25、隔离网251、风速传感器3,PLC中央控制器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结合附图1-2所示,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端部”、“前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包括有臭氧发生器1、混合反应装置2、风速传感器3和PLC中央控制器4,所述臭氧发生器1和所述混合反应装置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11连通,所述风速传感器3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装置2的进风口处,所述PLC中央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器1、电池阀和风速传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反应装置2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21、微孔曝气头23和气体混合搅拌件22,所述微孔曝气头23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21的内壁上,所述微孔曝气头23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1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21的内壁延伸至所述混合反应腔体21内,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22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21内部。由于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混合反应装置2、风速传感器3和PLC中央控制器4,使得废气在经过混合反应装置2的进风口时,可以通过风速传感器3来感应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装置、风速传感器和PLC中央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混合反应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风速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PLC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池阀和风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所述微孔曝气头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上,所述微孔曝气头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延伸至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装置、风速传感器和PLC中央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混合反应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风速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PLC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池阀和风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有混合反应腔体、微孔曝气头和气体混合搅拌件,所述微孔曝气头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上,所述微孔曝气头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内壁延伸至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搅拌件包括有电机、转轴和螺旋式叶片,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上,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轴贯穿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侧壁延伸至混合反应腔体内部,另一端所述螺旋式叶片固定于所述转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包括有臭氧收集腔和臭氧反应腔,所述臭氧收集腔体固定于所述臭氧反应腔的一端,所述臭氧收集腔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另一端通过微孔曝气头与所述臭氧反应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控制式臭氧管道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废气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废气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啓明左太辉骆伙仁黄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藏绿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