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单元及其装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621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4
在将机房设置在井道的侧方的所谓的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中,有的是从原来的曳引机的形态旋转90°而垂直地加以配置。于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曳引机单元及其装设方法,在机房内确保曳引机单元旋转时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作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曳引机单元具备:曳引机;第一承重梁,其固定并支承曳引机的下部;第二承重梁,其与第一承重梁的曳引机支承面垂直地与第一承重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接合在一起;以及第一承重梁的第一吊挂部及第二承重梁的第二吊挂部,它们设置在第一承重梁及第二承重梁各自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将吊具卡合至第一吊挂部和第二吊挂部来上提并旋转曳引机单元,从而装设至第一承重梁与机房的壁面以及第二承重梁与机房的地面分别平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曳引机单元及其装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曳引机单元及其装设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电梯通过使轿厢在井道内移动而将乘客或货物输送至任意楼层。在这样的电梯中,需要作为驱动机的曳引机,作为其装设方法,例如有在区别于井道而另行设置的机房内配备曳引机的类型和不设置机房而在井道内配备曳引机的无机房类型。此外,在由于天花板方向上的空间的制约而无法将机房设置在井道的正上部的情况下,有时会使用在设置于井道侧方的机房内装设曳引机的、所谓的横向牵引方式。在横向牵引方式的情况下,需要横向牵引方式用曳引机和其他周边的机械材料,在制造等方面比较费事。为了消除该难点,有的是为了有效利用平常的曳引机而在装设方法上想办法、从原来的曳引机的形态旋转90°而垂直地加以配置。由此,能够抑制设置上的空间。但是,在机械材料出厂时无法倾斜为规定形态,因此,需要在现场作业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加以倾斜而配置到装设位置。此外,在将曳引机等重物升举至规定装设位置并使其旋转而加以装设时,须以不破坏平衡的方式照顾到稳定性来进行作业。以往,在升举安装在承重梁上的曳引机譬如曳引机单元的情况下,提出有将对上提用挂绳的牵引体进行卡止的吊孔的位置设为比总重量的重心位置高的位置的吊装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2617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18227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12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像现有技术这样将吊装位置设为比重心高的位置的操作虽然在确保将曳引机单元与地面大致平行地朝正上方上提的情况下的稳定性方面比较有效,但并未考虑到旋转时的稳定性。因而,在机房内使曳引机单元旋转90°时,存在容易破坏平衡这一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方面确保使曳引机单元旋转来加以装设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作业性的曳引机单元。【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运用于将机房设置在井道侧方的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该曳引机单元具备:曳引机,其使电梯运行;第一承重梁,其将所述曳引机的下部固定,支承所述曳引机;第二承重梁,其为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支承面垂直地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接合在一起的装设构件,所述支承面为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曳引机的支承面,装设构件;第一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二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上提时使用的吊具;以及第二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所述吊具;将所述吊具卡合至所述第一吊挂部和所述第二吊挂部来上提并旋转,从而装设至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壁面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地面分别平行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中从候梯间的侧面观察井道的整体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曳引机单元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表示悬挂有主绳的状态的曳引机单元的左侧视图。图4为表示承重梁与副承重梁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承重梁与副承重梁的连接关系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另一形状的吊挂部的例(1)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另一形状的吊挂部的例(2)的主视图。图8为表示悬吊本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的作业的流程/旋转时的状态的图(1)。图9为表示悬吊本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的作业的流程/旋转时的状态的图(2)。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具备支承部的曳引机单元的立体图。图11为表示悬吊第二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的作业的流程/旋转时的状态的图。图12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在支承部上具有通孔的曳引机单元的立体图。图13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在支承部上具有通孔的曳引机单元的俯视图。图14为表示悬吊第三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的作业的流程/旋转时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曳引机单元及其装设方法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的整体构成的图,展示了从原来的曳引机单元的形态旋转90°而配置成与机房的地面大致垂直的状态。以连结在井道1侧方的形态配备有机房2,在机房2中设置有曳引机单元10。曳引机单元10由曳引机11、承重梁12、副承重梁13构成,详情于后文叙述。井道1内收容有轿厢3和配重4,且分别与主绳5相连。主绳5经由导向轮6悬挂在曳引机11的曳引轮11a上。驱动力使得曳引轮11a旋转,由此使得主绳5运动,轿厢3和配重4沿未图示的导轨上下运动。图2为曳引机单元10的立体图,图3为悬挂有主绳5的曳引机单元10的左侧视图。曳引机11由曳引轮11a、制动器11b、制动盘11c、马达11d构成,在曳引机11下部具有承重梁紧固部11e。承重梁12是以钢铁构件12a、12b为一对来形成一个承重梁12。在曳引机11下部的两个安装面各方上各设置有两处的承重梁紧固部11e中插入螺栓并加以紧固,将曳引机11固定在承重梁12的上表面。在承重梁12的端部以与承重梁12垂直的方式设置有与承重梁12同样地由钢铁构件13a、13b的组合形成的装设构件即副承重梁13。使用螺栓将承重梁12与副承重梁13直接连结,病且通过接头14插入别的螺栓而使承重梁12与接头14以及副承重梁13与接头14分别紧固在一起,由此构成了L字形的曳引机的支架。承重梁12是配置在曳引机11与将曳引机11装设至机房2时的壁面或梁之间的构件,是曳引轮11a上悬挂的主绳5受到牵引的方向,因此作为支承曳引机11的曳引机台发挥功能。此外,如图3所示,曳引机11中的曳引轮11a相较于承重梁12而言朝悬挂主绳5那一侧也就是图中右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承重梁12及副承重梁13都是使用的两个钢铁构件12a和12b、13a和13b的组合。通过改变钢铁构件12a与钢铁构件12b的间隔,可以调整承重梁12的纵深方向的设置宽度,从而可以运用于各种型号的曳引机。再者,承重梁12及副承重梁13也可像图5所示那样呈分别以一个构件来支承曳引机11的形状。此外,在承重梁12及副承重梁13的端部附近具有通孔12c、13c作为上提曳引机单元10时的吊挂部。也就是说,在承重梁12中,在与副承重梁13的接合部及其相反侧的端部的附近设置有通孔12c,在副承重梁13中,在与承重梁12的接合部及其相反侧的端部的附近设置有通孔13c,形成了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通孔12c、13c中可以穿入起重作业中使用的作业用绳缆,作为上提曳引机单元10时的荷重吊挂点发挥功能。再者,只要作为吊挂部发挥功能,则也可使用其他构件,例如,也可在承重梁12及副承重梁13的端部安装图6或图7所示那样的眼板15A或环头螺栓挂钩15B等钩挂部,利用钩挂部中的通孔12c'、13c'、12c”、13c”代替通孔12c、13c。通过使用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曳引机单元,其运用于将机房设置在井道的侧方的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该曳引机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n曳引机,其使电梯运行;/n第一承重梁,其将所述曳引机的下部固定,支承所述曳引机;/n第二承重梁,其为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支承面垂直地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接合在一起的装设构件,所述支承面为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曳引机的支承面;/n第一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二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上提时使用的吊具;以及/n第二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所述吊具,/n将所述吊具卡合至所述第一吊挂部和所述第二吊挂部来上提并旋转,从而装设至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壁面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地面分别平行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8 JP 2020-0329421.一种曳引机单元,其运用于将机房设置在井道的侧方的横向牵引方式的电梯,该曳引机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曳引机,其使电梯运行;
第一承重梁,其将所述曳引机的下部固定,支承所述曳引机;
第二承重梁,其为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支承面垂直地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接合在一起的装设构件,所述支承面为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曳引机的支承面;
第一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二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上提时使用的吊具;以及
第二吊挂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卡合所述吊具,
将所述吊具卡合至所述第一吊挂部和所述第二吊挂部来上提并旋转,从而装设至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壁面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梁与所述机房的地面分别平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承重梁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具有与在所述第一承重梁上支承有所述曳引机时的、所述曳引机距支承面的垂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曳引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单元还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第二承重梁的与所述第一承重梁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起与所述第一承重梁平行地延伸设置,接触所述曳引机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还具有能够卡合所述吊具的第三吊挂部,
使用卡合有所述吊具的所述第一吊挂部和所述第二吊挂部将所述曳引机单元旋转至中途的规定位置,之后将上提部位从所述第二吊挂部变更为所述第三吊挂部,将所述第一吊挂部和所述第三吊挂部这两处作为所述曳引机单元的荷重吊挂点而从所述规定位置起旋转,能够相对于载置在所述机房的地面上的状态而言垂直地装设所述第一承重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位置是连结所述第一吊挂部与所述第二吊挂部的线段变得水平的位置。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