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涛专利>正文

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130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包括支撑人员的底盘,位于人员侧面且绕人员转动的第一喷管,以及驱动所述喷管转动的驱动装置,底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底盘内设有位于第一穿孔下方的第二喷管,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上均开设有朝向人员的喷口,且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均于通过管道与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管的高度高于人员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的设置,实现对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通过旋转接头和连通箱的设置,实现了在第一喷管转动的情况,消毒雾的持续供给;通过挡板的设置,避免造成消毒雾的浪费;通过调节螺栓插入套筒内的长度,来调节主动盘顶至转盘之间的压力,从而实现主动盘带动转盘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
本技术涉及消毒领域,尤其涉及到立体消毒
,具体是指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
技术介绍
人们对日常的清洗消毒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消毒门,只能从人员的两侧喷射消毒喷雾,这就造成人员的前后两侧会出现消毒不干净的情况,而且人员的脚底也是无法进行消毒的,因此传统的消毒门无法对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能够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包括支撑人员的底盘,位于人员侧面且绕人员转动的第一喷管,以及驱动所述喷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底盘内设有位于第一穿孔下方的第二喷管,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上均开设有朝向人员的喷口,且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均于通过管道与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管的高度高于人员的高度。本技术在使用时,雾化装置将消毒液稀释雾化后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中,并通过喷口喷出,第二喷管中的消毒雾从第一穿孔中扩散到人员的脚底,对人员的脚底进行消毒,第二喷管中的消毒雾从人员的侧面进行喷射,由于第一喷管的高度高于人员高度,因此位于人员上方的消毒雾会流动到人员的头顶进行消毒,与此同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喷管绕人员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从人员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人员进行消毒雾的喷射,从而实现对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作为优选,还包括与底盘共轴线的转盘和支座,所述底盘沿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盘,所述支座上开设有绕支座轴线闭合的环形的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面上轴接有若干滑接在所述轨道内且支撑转盘的滚轮,所述第一喷管的底端固接在转盘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本技术在使用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依靠滚轮滑接在支座上,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喷管绕人员进行转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管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喷管关于转盘的轴线对称设置。本优选方案通过两个第一喷管的设置,便于快速的对人员进行消毒,提高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转盘圆心的正上方设有位于第一喷管上方的连通箱,两个第一喷管的顶端向上倾斜延伸,且密封插入所述连通箱内,连通箱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旋转接头。本优选方案通过旋转接头和连通箱的设置,实现了在第一喷管转动的情况,消毒雾的持续供给。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轴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喷管之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接有遮盖第一喷管的挡板。本优选方案当一个第一喷管损坏时,可以转动档板将第一喷管遮盖住,从而避免了消毒雾进入损坏了的第一喷管中,造成消毒雾的浪费。作为优选,还包括固接在支座圆周面上的底板,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接在底板上且沿转盘切线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轴接有圆周面与转盘圆周面接触的主动盘,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驱动所述主动盘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驱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主动盘转动,主动盘转动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实现转盘的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轴接底板上,底板上固接有向上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沿转盘径向向固定板远离转盘的一面延伸的螺栓,固定板靠近螺栓的侧面上固接有与螺栓高度相同且向螺栓延伸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螺栓插入套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主动盘在沿固定板延伸方向上位于固定板轴接点和套筒之间。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转动螺栓,使螺栓顶至第一弹簧上,第一弹簧推动固定板向转盘移动,固定板带动主动盘顶至转盘上,从而实现转盘的转动;通过调节螺栓插入套筒内的长度,来调节主动盘顶至转盘之间的压力,从而实现主动盘带动转盘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的设置,实现对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通过旋转接头和连通箱的设置,实现了在第一喷管转动的情况,消毒雾的持续供给;通过挡板的设置,避免了消毒雾进入损坏了的第一喷管中,造成消毒雾的浪费;通过调节螺栓插入套筒内的长度,来调节主动盘顶至转盘之间的压力,从而实现主动盘带动转盘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部分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示意图;图3为转盘处部分仰视示意图;图4为转盘处部分俯视透视图;图中所示:1、第一喷管,2、第二喷管,3、支座,4、转盘,5、旋转接头,6、管道,7、底板,8、连通箱,14、挡板,15、滚轮,16、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照附图1-4,本技术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包括支座3,以及与支座3共轴线的转盘4,支座3的顶面上开设有绕其周线闭合的环形轨道,所述转盘4的底面上轴接有若干滑接在所述轨道内且支撑转盘4的滚轮15。转盘4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贯穿转盘4且轴线与转盘4轴线共线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内设有固定在支座3上且与转盘4共轴线的底盘16,底盘16开设有内腔,内腔里安装有若干沿底盘16径向平行排布的第二喷管2,第二喷管2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喷口,若干第二喷管2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通过管道6与雾化装置连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底盘16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内腔的第一穿孔。转盘4的顶面上固接有两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喷管1,第一喷管1的高度高于人员的高度,两个第一喷管1的内侧开设有若干沿高度方向排布的喷口,两个第一喷管1关于转盘4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喷管1的顶端向上延伸,且向转盘4的轴线倾斜延伸,两个第一喷管1的顶端密封延伸至连通箱8的内部,连通箱8位于转盘4轴线的正上方,连通箱8的顶端设有旋转接头5,旋转接头5通过管道6与雾化装置连通,箱体内轴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喷管1之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接有遮盖第一喷管1的挡板14。支座3的圆周面上固接有底板7,底板7上轴接有沿转盘4切线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轴接有圆周面与转盘4圆周面接触的主动盘,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驱动所述主动盘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支座3上固接有向上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沿转盘4径向向固定板远离转盘4的一面延伸的螺栓,固定板靠近螺栓的侧面上固接有与螺栓高度相同且向螺栓延伸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螺栓插入套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主动盘在沿固定板延伸方向上位于固定板轴接点和套筒之间。本技术在使用时,雾化装置将消毒液稀释雾化后通过管道6进入第一喷管1和第二喷管2中,并通过喷口喷出,第二喷管2中的消毒雾从第一穿孔中扩散到人员的脚底,对人员的脚底进行消毒,第二喷管2中的消毒雾从人员的侧面和顶面进行喷射,与此同时,驱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主动盘转动,主动盘转动带动转盘4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喷管1从人员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人员进行消毒雾的喷射,从而实现对人员立体全方位的消毒。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人员的底盘(16),位于人员侧面且绕人员转动的第一喷管(1),以及驱动所述喷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盘(16)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底盘(16)内设有位于第一穿孔下方的第二喷管(2),第一喷管(1)和第二喷管(2)上均开设有朝向人员的喷口,且第一喷管(1)和第二喷管(2)均于通过管道(6)与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管(1)的高度高于人员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人员的底盘(16),位于人员侧面且绕人员转动的第一喷管(1),以及驱动所述喷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盘(16)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底盘(16)内设有位于第一穿孔下方的第二喷管(2),第一喷管(1)和第二喷管(2)上均开设有朝向人员的喷口,且第一喷管(1)和第二喷管(2)均于通过管道(6)与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管(1)的高度高于人员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底盘(16)共轴线的转盘(4)和支座(3),所述底盘(16)沿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盘(4),所述支座(3)上开设有绕支座(3)轴线闭合的环形的轨道,所述转盘(4)的底面上轴接有若干滑接在所述轨道内且支撑转盘(4)的滚轮(15),所述第一喷管(1)的底端固接在转盘(4)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管(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喷管(1)关于转盘(4)的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员六面立体全方位消毒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圆心的正上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刘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