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南天专利>正文

一种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07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充电模块、连接线、充电头、保护装置、防尘装置、散热装置,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下端与连接线的一端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充电头连接,连接线上套设有保护装置,壳体中部的前端安装有防尘装置,壳体中部的后端安装有散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桩中连接线出线位置是固定的,当车辆充电时需要拉拽连接线,使得连接线部分弯折过大,造成这部分的连接线快速老化、外被开裂,由于部分充电桩处于室外,为了防止雨天充电桩内部进水,现有的散热口一般位于充电桩的下端,由于充电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流向为往上的,下端布置的散热口难以及时排出热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但是,现有的充电桩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1、现有的充电桩中连接线出线位置是固定的,当车辆充电时需要拉拽连接线,使得连接线部分弯折过大,造成这部分的连接线快速老化、外被开裂,从而降低了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由于部分充电桩处于室外,为了防止雨天充电桩内部进水,现有的散热口一般位于充电桩的下端,且散热口的数量较少,由于充电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流向为往上的,下端布置的散热口难以及时排出热量,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充电模块、连接线、充电头、保护装置、防尘装置、散热装置,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下端与连接线的一端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充电头连接,连接线上套设有保护装置,壳体中部的前端安装有防尘装置,壳体中部的后端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的保护装置包括包裹布、抱箍和增阻环,连接线的下半部分表面包裹有包裹布,包裹布的上下两端与连接线之间通过抱箍抱紧连接,包裹布的外部从上往下均匀套设有增阻环,在连接线折弯过狠的部分外部缠绕包裹包裹布,再通过抱箍对缠绕后的包裹布的上下两端进行紧固,之后对包裹部分的连接线外部均匀卡接套设增阻环,多组增阻环的设计减小了连接线折弯的幅度,减小了折弯过大的情况。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连接框、连接板、散热扇、电机、排线框、驱动机构、开合机构、联动带、调节机构,连接框与壳体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连接框的内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排线框,排线框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起到散热的效果,连接框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上安装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的前端通过联动带连接,联动带对开合机构起到联动式开合的作用,连接框的前端对称安装有调节机构,需要拿出充电头时,先将防尘装置上升,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一方面驱动机构形成完成的电路从而通电,通电后的电机带动散热扇转动,从而进行散热处理,另一方面开合机构、联动带、调节机构相配合从而打开出风口进行散热,之后拿起充电头进行充电。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转轴、开合板、工字轮,转轴与连接框之间为轴承连接,转轴上安装有开合板,转轴的前端安装有工字轮,工字轮之间通过联动带连接,初始状态的开合板对散热槽进行关闭。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齿轮、齿条、活动架、工作板、复位弹簧和嵌入框,齿轮安装在位于连接框最下侧布置的工字轮上,齿轮、齿条相啮合,齿条安装在活动架的侧壁上,活动架与连接框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架与工作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起到弹性复位的作用,连接框的侧壁上嵌入有嵌入框,且齿轮、齿条、活动架、工作板、复位弹簧均位于嵌入框的内部,嵌入框起到防尘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的防尘装置包括防尘框、连接气缸、固定板、防尘罩、连接架,充电头位于初始位置的防尘框的内部,防尘框起到防尘的效果,防尘框与壳体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防尘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缸,连接气缸的外部包裹有防尘罩,防尘罩起到防尘的效果,防尘框的下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架,上升的连接架可对接触杆、活动架先后进行挤压上升。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绝缘框、电源、两个导电架、接触杆和导线,绝缘框安装在连接框的内壁上,绝缘框采用绝缘材质制作而成,绝缘框的内壁上依次安装有电源、两个导电架,两个导电架之间为分离状态,此时处于断路状态,连接框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接触杆连接,当连接架不再对接触杆下端挤压时,接触杆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复位,电源、电机、导电架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上升的连接架挤压接触杆上升,使得接触杆的上半部分与两个导电架贴合接触,此时驱动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通电后的电机带动散热扇转动,从而对工作中的充电模块进行散热处理。优选的,所述的壳体的中部侧壁均匀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为新增的散热出口,出风口的增添利于散热,壳体的下端侧壁均匀开设有传统散热口。优选的,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限位板,连接框位于限位板上,限位板的设置对连接框的下端起到向上支撑的作用,锁定件穿过连接框后与壳体之间为螺纹配合锁紧连接,锁定件起到锁紧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的增阻环包括弧形环一和弧形环二,弧形环一与弧形环二之间为卡接连接,将弧形环一、弧形环二合并卡接,从而控制连接线的折弯程度,弧形环一、弧形环二为橡胶材质组成,橡胶材质的设计保证了减小连接线折弯幅度的同时保护连接线外部防止其外部表面出现损伤。优选的,所述的接触杆的上半部分为铜材质组成,具有导电的效果,与电机连接的导线部分位于排线框的内部,对导线起到整齐排列的作用,防止排线杂乱,初始位置的接触杆与导电架之间为分离状态,处于断路状态。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架的下端中部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与活动架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上升的连接架带动橡胶垫上升,从而挤压活动架上升。(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在保持原有散热口的同时对壳体表面新增散热口(出风口),在其外部采用包裹的方式安装有散热装置,一方面减小了下雨时雨水直接进入到壳体内部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增添的出风口以及电连接的散热扇将热量及时排出,提高了散热的效果,且对于连接线折弯程度较狠的部分采用包裹式的包裹布以及增阻环的多组套设,来减小连接线的折弯幅度,保护了这部分连接线,提高了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所述的防尘装置对未使用的充电头进行罩体保护,减少其因外界环境导致的破损,连接架、散热装置之间采用结构联动化的设计理念,当防尘框上升到最大位置时,此时充电头完全露出,通电后的电机带动散热扇转动散热,散热扇打开,三组动作同时执行,提高了设备内部机构之间的连贯性,且提高了散热效率;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槽只有在散热时方才打开,保证了散热时的散热效果得到提高的同时,开合式的散热槽设计减小了雨水进入的可能性;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对于新增的出风口设计,由于外部连接框的包裹,雨水不可能从出风口进入到充电桩内,提高散热效果,即使少量的雨水进入到连接框内,连接框与壳体之间的可拆连接,减小了后期雨水清理的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壳体、充电模块、连接线与充电头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1)、充电模块(2)、连接线(3)、充电头(4)、保护装置(5)、防尘装置(6)、散热装置(7),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2),充电模块(2)的下端与连接线(3)的一端连接,连接线(3)的另一端与充电头(4)连接,连接线(3)上套设有保护装置(5),壳体(1)中部的前端安装有防尘装置(6),壳体(1)中部的后端安装有散热装置(7);/n所述的保护装置(5)包括包裹布(51)、抱箍(52)和增阻环(53),连接线(3)的下半部分表面包裹有包裹布(51),包裹布(51)的上下两端与连接线(3)之间通过抱箍(52)抱紧连接,包裹布(51)的外部从上往下均匀套设有增阻环(53);/n所述的散热装置(7)包括连接框(71)、连接板(72)、散热扇(73)、电机(74)、排线框(75)、驱动机构(76)、开合机构(77)、联动带(78)、调节机构(79),连接框(71)与壳体(1)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连接框(7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板(72),连接板(72)上安装有排线框(75),排线框(75)上安装有电机(74),电机(7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扇(73),连接框(71)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上安装有开合机构(77),开合机构(77)的前端通过联动带(78)连接,连接框(71)的前端对称安装有调节机构(79);/n所述的开合机构(77)包括转轴(771)、开合板(772)、工字轮(773),转轴(771)与连接框(71)之间为轴承连接,转轴(771)上安装有开合板(772),转轴(771)的前端安装有工字轮(773),工字轮(773)之间通过联动带(78)连接;/n所述的调节机构(79)包括齿轮(791)、齿条(792)、活动架(793)、工作板(794)、复位弹簧(795)和嵌入框(796),齿轮(791)安装在位于连接框(71)最下侧布置的工字轮(773)上,齿轮(791)、齿条(792)相啮合,齿条(792)安装在活动架(793)的侧壁上,活动架(793)与连接框(71)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架(793)与工作板(79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95),连接框(71)的侧壁上嵌入有嵌入框(796),且齿轮(791)、齿条(792)、活动架(793)、工作板(794)、复位弹簧(795)均位于嵌入框(796)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1)、充电模块(2)、连接线(3)、充电头(4)、保护装置(5)、防尘装置(6)、散热装置(7),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2),充电模块(2)的下端与连接线(3)的一端连接,连接线(3)的另一端与充电头(4)连接,连接线(3)上套设有保护装置(5),壳体(1)中部的前端安装有防尘装置(6),壳体(1)中部的后端安装有散热装置(7);
所述的保护装置(5)包括包裹布(51)、抱箍(52)和增阻环(53),连接线(3)的下半部分表面包裹有包裹布(51),包裹布(51)的上下两端与连接线(3)之间通过抱箍(52)抱紧连接,包裹布(51)的外部从上往下均匀套设有增阻环(53);
所述的散热装置(7)包括连接框(71)、连接板(72)、散热扇(73)、电机(74)、排线框(75)、驱动机构(76)、开合机构(77)、联动带(78)、调节机构(79),连接框(71)与壳体(1)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连接框(7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板(72),连接板(72)上安装有排线框(75),排线框(75)上安装有电机(74),电机(7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扇(73),连接框(71)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上安装有开合机构(77),开合机构(77)的前端通过联动带(78)连接,连接框(71)的前端对称安装有调节机构(79);
所述的开合机构(77)包括转轴(771)、开合板(772)、工字轮(773),转轴(771)与连接框(71)之间为轴承连接,转轴(771)上安装有开合板(772),转轴(771)的前端安装有工字轮(773),工字轮(773)之间通过联动带(78)连接;
所述的调节机构(79)包括齿轮(791)、齿条(792)、活动架(793)、工作板(794)、复位弹簧(795)和嵌入框(796),齿轮(791)安装在位于连接框(71)最下侧布置的工字轮(773)上,齿轮(791)、齿条(792)相啮合,齿条(792)安装在活动架(793)的侧壁上,活动架(793)与连接框(71)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架(793)与工作板(79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95),连接框(71)的侧壁上嵌入有嵌入框(796),且齿轮(791)、齿条(792)、活动架(793)、工作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南天
申请(专利权)人:朱南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