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莉娟专利>正文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01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凹模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凹模槽,凹模槽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凹模板的顶出孔,凹模板左右两端的上沿壁表面开设有第二伸缩孔,凹模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通过顶出部上设置的第一弹簧,由第一弹簧的压缩回弹特性,当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分离时,第一弹簧回弹,使活动板向上移动,通过活动板带动顶出杆向上移动,顶出杆向上移动并将凹模板内的物料顶出,实现了对注塑模具的快速、高效的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注塑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注塑模具对原料进行塑形,但是现有的模具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可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以提高成品物料的顶出效率,但是现有的快速顶出机构,在对物料顶出的过程中,容易对成品物料造成伤害,进而影响物料的成品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以提高物料顶出效率的同时,保障注塑模具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以及设置在上模具底部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至少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伸缩孔,所述底座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一端与所述底座侧壁连通,所述活动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凹模槽,所述凹模槽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凹模板的顶出孔,所述凹模板左右两端的上沿壁表面开设有第二伸缩孔,所述凹模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安装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顶出部上至少包括活动板,活动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伸缩柱的底端嵌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锲块;本实施例的顶出部在具体使用时,将上模具的第一定位孔沿导柱向下移动,使凸模板与凹模槽插接,同时,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逐渐贴合,上模具的下沿壁将伸缩柱下压,伸缩柱向下移动的同时,限位圈压迫活动板一起向下移动,进一步的,顶出杆一起随着活动板向下移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时,使第一弹簧压缩蓄能,当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分离时,第一弹簧回弹,使活动板向上移动,通过活动板带动顶出杆向上移动,顶出杆向上移动并将凹模板内的物料顶出。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内至少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锲块,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帽,所述限位杆上靠近所述调节帽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限位杆上位于所述固定圈与所述调节帽之间嵌套有第三弹簧;本实施例的限位开关在具体使用时,当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逐渐贴合时,连接杆随着活动板向下移动,连接杆向下移动的同时,上锲块与下锲块斜边滑动,上锲块向下移动时推动下锲块向右移动,下锲块向右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三弹簧,当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完全贴合时,下锲块移动至上锲块顶部,第三弹簧回弹,上锲块对下锲块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以防止活动板由于第一弹簧的回弹向上移动,对活动板和顶出杆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通过限位开关对活动板起到自锁控制,实现人工控制顶出时机,通过拉动调节帽,第三弹簧压缩,上锲块即可向上移动,进行一步的,顶出杆向上移动,即可实现将凹模板5内的物料顶出。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凸模板,所述上模具上表面靠近四角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凸模板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上模具的注塑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上表面靠近四角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所述凹模固定板,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上下对齐,所述下模具上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伸缩孔,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伸缩孔,所述限位圈与所述活动板上表面贴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下表面边缘处和所述第一伸缩孔上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嵌设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柱与所述第一弹簧嵌套固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开关通过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活动槽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底座外侧壁贴合,且所述固定圈外径大于所述活动槽孔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杆与所述顶出孔活动连接,所述顶出杆侧壁位于所述顶出孔下表面与所述活动板之间嵌套有第二弹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锲块和所述下锲块尺寸相同,所述上锲块和所述下锲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内径大于所述上锲块尺寸。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柱伸出所述第二伸缩孔的高度与所述上锲块和所述下锲块的高度相适配,所述伸缩柱伸出所述第二伸缩孔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伸缩孔高度相适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模板的尺寸与所述凹模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凹模板侧壁高度大于所述凸模板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中,通过设置顶出部,通过顶出部上设置的第一弹簧,由第一弹簧的压缩回弹特性,当上模具的下沿壁与凹模板上沿壁分离时,第一弹簧回弹,使活动板向上移动,通过活动板带动顶出杆向上移动,顶出杆向上移动并将凹模板内的物料顶出,实现了对注塑模具的快速、高效的顶出。2、该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中,通过设置限位开关,通过限位开关上设置的上锲块和对下锲块,对活动板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以防止活动板由于第一弹簧的回弹向上移动,对活动板和顶出杆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通过限位开关可对顶出状态进行控制,实现了高效的人工控制顶出时机,进一步保障注塑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3、该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中,通过设置导柱,通过导柱的定位导向的作用,使上模具可以稳定的在导柱上滑动,使上模具与下模具高效快速的开合,在保障凸模板与凹模槽上下对齐,提高了注塑模具成品质量。4、该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中,通过设置第二弹簧,通过第二弹簧可有效减缓活动板由于第一弹簧回弹造成的过大的回弹力,可有效防止模具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凹模固定板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之一;图3为实施例1的凹模固定板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以及设置在上模具(1)底部的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内至少包括:/n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303),所述第一通孔(303)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伸缩孔(302),所述底座(3)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03)连通的活动槽(304),所述活动槽(304)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侧壁连通,所述活动槽(304)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05),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306),所述凹模固定板(306)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5),所述凹模板(5)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凹模槽(502),所述凹模槽(502)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凹模板(5)的顶出孔(5021),所述凹模板(5)左右两端的上沿壁表面开设有第二伸缩孔(501),所述凹模固定板(306)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402);/n顶出部(6),所述顶出部(6)安装在所述活动腔(402)内,所述顶出部(6)上至少包括活动板(601),活动板(60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出杆(602),所述顶出杆(602)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活动板(601)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通孔(603),所述第二通孔(603)内活动连接有伸缩柱(3021),所述伸缩柱(3021)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圈(3022),所述伸缩柱(3021)的底端嵌套有第一弹簧(3023),所述活动板(601)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05),所述连接杆(60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锲块(6051);/n限位开关(7),所述限位开关(7)内至少包括限位杆(701),所述限位杆(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锲块(702),所述限位杆(7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帽(703),所述限位杆(701)上靠近所述调节帽(703)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圈(7011),所述限位杆(701)上位于所述固定圈(7011)与所述调节帽(703)之间嵌套有第三弹簧(70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以及设置在上模具(1)底部的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内至少包括:
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303),所述第一通孔(303)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伸缩孔(302),所述底座(3)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03)连通的活动槽(304),所述活动槽(304)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侧壁连通,所述活动槽(304)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05),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306),所述凹模固定板(306)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5),所述凹模板(5)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凹模槽(502),所述凹模槽(502)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凹模板(5)的顶出孔(5021),所述凹模板(5)左右两端的上沿壁表面开设有第二伸缩孔(501),所述凹模固定板(306)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402);
顶出部(6),所述顶出部(6)安装在所述活动腔(402)内,所述顶出部(6)上至少包括活动板(601),活动板(60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出杆(602),所述顶出杆(602)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活动板(601)的上表面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通孔(603),所述第二通孔(603)内活动连接有伸缩柱(3021),所述伸缩柱(3021)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圈(3022),所述伸缩柱(3021)的底端嵌套有第一弹簧(3023),所述活动板(601)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05),所述连接杆(60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锲块(6051);
限位开关(7),所述限位开关(7)内至少包括限位杆(701),所述限位杆(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锲块(702),所述限位杆(7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帽(703),所述限位杆(701)上靠近所述调节帽(703)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圈(7011),所述限位杆(701)上位于所述固定圈(7011)与所述调节帽(703)之间嵌套有第三弹簧(7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凸模板(2),所述上模具(1)上表面靠近四角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1),所述凸模板(2)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上模具(2)的注塑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4)上表面靠近四角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01),所述第二定位孔(401)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娟
申请(专利权)人:张莉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