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50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包括追溯鼻环、第一连环、第二连环和锁死装置,所述追溯鼻环为圆环结构,所述追溯鼻环由第一连环和第二连环相互衔接而成,所述第一连环与第二连环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铰链,所述第一连环位于靠近设置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标识模块,所述第一连环位于远离设置铰链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环远离设置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锁死装置,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识模块包括二维码、数字码和电子识别牌,可记载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大大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
本技术属于养殖生产和管理标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对整个肉牛的养殖过程中的种质来源、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可追溯管理。目前对肉牛的可追溯管理均是采用在牛耳上打标识的方法(称耳标)。但是由于牛是以放牧为饲养方式的草食动物,在放牧的过程中耳标容易被灌木树枝、藤、蔓及草绳等缠绕牵扯而脱落或变形,致使不能准确识读耳标信息。现有的牛源可追溯标识,大多体积较大,安装过程复杂,使用过程也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牛源追溯标识易损坏,使用不方便,安装过程复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包括追溯鼻环、第一连环、第二连环和锁死装置,所述追溯鼻环为圆环结构,所述追溯鼻环由第一连环和第二连环相互衔接而成,所述第一连环与第二连环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铰链,所述第一连环位于靠近设置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标识模块,所述第一连环位于远离设置铰链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环远离设置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死装置。优选的,所述锁死装置包括插头、卡扣、连杆和弹簧按柱,所述第二连杆位于远离设置有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插头设置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连杆远离设置卡扣的一端两侧固定设置有弹簧按柱,所述弹簧按柱固定在第二连环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标识模块包括二维码、数字码和电子识别牌,可记载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饲养信息、疾病诊治信息、流通与加工信息、繁育信息、动物免疫信息等,所述标识模块为金属材质制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追溯鼻环上。优选的,所述弹簧按柱靠近第二连环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外表面套设有防伪盖,所述防伪盖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追溯鼻环均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插头为尖头设计。优选的,所述插头大小略小于活动槽大小,所述卡扣大小略小于活卡槽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连环和第二连环的相互衔接构成一个圆环状鼻环,其体积较小,不会对牛本体造成过大负担,同时第二连环上设置的卡扣正好置入第一连环内活动槽内开设的卡槽内,这样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掉落的问题,同时在弹簧按柱上设置的防伪盖可保证本标识在使用过程不被调换,且本追溯鼻环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大大的保证的其强度,不易损坏。2、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标识模块,其包括二维码、数字码和电子识别牌,可记载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饲养信息、疾病诊治信息、流通与加工信息、繁育信息、动物免疫信息等,大大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闭合状态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整体结构示意图的A处放大视图;图中:1、追溯鼻环;2、第一连环;3、第二连环;4、铰链;5、标识模块;6、活动槽;7、锁死装置;8、插头;9、连杆;10、卡扣;11、弹簧按柱;12、二维码;13、数字码;14、电子识别牌;15、防伪盖;16、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包括追溯鼻环1、第一连环2、第二连环3和锁死装置7,追溯鼻环1为圆环结构,追溯鼻环1由第一连环2和第二连环3相互衔接而成,第一连环2与第二连环3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铰链4,第一连环2位于靠近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标识模块5,第一连环2位于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6,活动槽6内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6,第二连环3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死装置7。锁死装置7包括插头8、卡扣10、连杆9和弹簧按柱11,第二连杆9位于远离设置有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头8,插头8两侧均开设有通孔,第二连杆9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杆9,连杆9位于插头8设置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卡扣10,连杆9远离设置卡扣10的一端两侧固定设置有弹簧按柱11,弹簧按柱11固定在第二连环3表面上,追溯鼻环1均为金属材质制成,插头8为尖头设计,插头8大小略小于活动槽6大小,卡扣10大小略小于活卡槽16大小,第二连环3上设置的卡扣10正好置入第一连环2内活动槽6内开设的卡槽16内,这样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掉落的问题,同时在弹簧按柱11上设置的防伪盖15可保证本标识在使用过程不被调换,如需拆下本追溯鼻环1时,只需将防伪盖15打开,同时安下第二连环3设置的两个弹簧按柱11时,就可将插头8上设置的卡扣10脱离卡槽16内,随即可将其拔出。标识模块5包括二维码12、数字码13和电子识别牌14,可记载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饲养信息、疾病诊治信息、流通与加工信息、繁育信息、动物免疫信息等,标识模块5为金属材质制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追溯鼻环1上,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大大的保证的其强度,不易损坏。弹簧按柱11靠近第二连环3的一端设置有丝杆,丝杆外表面套设有防伪盖15,防伪盖15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在弹簧按柱11上设置的防伪盖15可保证本标识在使用过程不被调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专用的牛鼻环安装钳将本技术,在牛鼻中隔软骨前柔软处、比绿豆大些呈不规则的浅白色点的位置,置入追溯鼻环1,因牛鼻内此处组织薄且毛细血管较少,不易造成出血过多以及鼻软骨组织损伤引起并发症的,追溯鼻环1通过第一连环2和第二连环3的相互衔接构成一个圆环状,其体积较小,不会对牛本体造成过大负担,同时第二连环3上设置的卡扣10正好置入第一连环2内活动槽6内开设的卡槽16内,这样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掉落的问题,同时在弹簧按柱11上设置的防伪盖15可保证本标识在使用过程不被调换,且本追溯鼻环1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大大的保证的其强度,不易损坏,标识模块5包括二维码12、数字码13和电子识别牌14,可记载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饲养信息、疾病诊治信息、流通与加工信息、繁育信息、动物免疫信息等,如需拆下本追溯鼻环1时,只需将防伪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包括追溯鼻环(1)、第一连环(2)、第二连环(3)和锁死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追溯鼻环(1)为圆环结构,所述追溯鼻环(1)由第一连环(2)和第二连环(3)相互衔接而成,所述第一连环(2)与第二连环(3)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铰链(4),所述第一连环(2)位于靠近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标识模块(5),所述第一连环(2)位于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6),所述活动槽(6)内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第二连环(3)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死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包括追溯鼻环(1)、第一连环(2)、第二连环(3)和锁死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追溯鼻环(1)为圆环结构,所述追溯鼻环(1)由第一连环(2)和第二连环(3)相互衔接而成,所述第一连环(2)与第二连环(3)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铰链(4),所述第一连环(2)位于靠近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标识模块(5),所述第一连环(2)位于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6),所述活动槽(6)内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第二连环(3)远离设置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死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源可追溯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装置(7)包括插头(8)、卡扣(10)、第二连杆(9)和弹簧按柱(11),所述第二连杆(9)位于远离设置有铰链(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头(8),所述插头(8)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9)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杆(9),所述连杆(9)位于插头(8)设置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额尔敦木图
申请(专利权)人:阿巴嘎旗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锡林郭勒盟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