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8547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领域,具体配方包括:蛋白质0.5‑3.5份,脂肪0.4‑2.0份,碳水化合物1.8‑6.0份,复合维生素0.05‑0.5份,复合矿物质0.05‑0.5份,膳食纤维0.1‑1.0份,益生菌0.0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原辅料的设计、筛选与科学配比,促使营养物质全面均衡且有利于人体吸收,并且配方科学、流动性和冲调性好、食用方便、口感良好等,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消化系统更为健康,也可作为营养补充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方混合食用。特医食品有助于解决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所带来的营养相关问题;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状态,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道功能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最终能够对患者起到提高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花费、减少再住院次数、减少并发症等作用,因此,发展特医食品是国民营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举措。在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人群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消化系统更为健康。因此,目前已注册且获批通过58款特医食品中,全营养配方食品就达18款,占比较高。然而,目前获批的全营养配方粉虽然涵盖多种营养物质,但在膳食纤维、益生菌等方面要求较低,存在诸多的不足且大多难以做到使人体充分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原辅料的设计、筛选与科学配比,促使该含膳食纤维和益生菌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物质全面均衡且有利于人体吸收,该全营养配方粉营养全面均衡、配方科学、流动性和冲调性好、食用方便、口感良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一种全营养配方粉,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蛋白质0.5-3.5份,脂肪0.4-2.0份,碳水化合物1.8-6.0份,复合维生素0.05-0.5份,复合矿物质0.05-0.5份,膳食纤维0.1-1.0份,益生菌0.05-1.0份。优选的,所述蛋白质为乳清蛋白、酪蛋白、脱脂乳粉、大豆分离蛋白和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乳清蛋白还可以为乳清分离蛋白或乳清浓缩蛋白。优选的,所述脂肪为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椰子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和中链甘油三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碳水化合物为麦芽糊精、葡萄糖浆、乳糖、蔗糖、白砂糖、葡萄糖和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和生物素。优选的,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钠、钾、铜、镁、铁、锌、锰、钙、磷、碘、氯和硒。优选的,所述膳食纤维为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菊粉、多聚果糖、聚葡萄糖、变性淀粉、变性糊精和酵母β-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益生菌为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卷曲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乳亚种、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凝结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和清酒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二:一种全营养配方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原料,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分别粉碎并过60目筛,然后放入混料机中,再加入脂肪,混合均匀,包装。技术方案三: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原辅料的设计、筛选与科学配比,促使营养物质全面均衡且有利于人体吸收,并且配方科学、流动性和冲调性好、食用方便、口感良好等,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消化系统更为健康,也可作为营养补充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中,复合维生素中的各成分含量相同,复合矿物质中的各成分含量相同。实施例1乳清蛋白粉2.0份、大豆分离蛋白0.5份、混合脂肪粉1.5份(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中链甘油三酯添加质量相同)、麦芽糊精4.0份、葡萄糖0.5份、果糖0.5份、复合维生素0.2份、复合矿物质0.2份、低聚半乳糖0.1份、低聚果糖0.1份、菊粉0.1份、乳双歧杆菌0.1份、两歧双歧杆菌0.1份和嗜酸乳杆菌0.1份。制备方法:1)准确称量上述份量的原辅料,除混合脂肪粉外,其它原辅料的细度统一在60目以上;2)按配方将原辅料通过混料机分级混料均匀;3)将物料称重装袋/装罐包装。实施例2乳清蛋白粉2.0份、大豆分离蛋白0.5份、混合脂肪粉1.5份(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中链甘油三酯添加质量相同)、麦芽糊精4.0份、葡萄糖0.5份、果糖0.5份、复合维生素0.2份、复合矿物质0.2份、低聚半乳糖0.1份、低聚果糖0.1份、菊粉0.1份、嗜酸乳杆菌0.1份、植物乳杆菌0.1份和鼠李糖乳杆菌0.1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乳清蛋白粉2.0份、大豆分离蛋白0.5份、混合脂肪粉1.5份(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中链甘油三酯添加质量相同)、麦芽糊精4.0份、葡萄糖0.4份、果糖0.4份、复合维生素0.2份、复合矿物质0.2份、低聚半乳糖0.1份、低聚果糖0.1份、菊粉0.1份、乳双歧杆菌0.1份、两歧双歧杆菌0.1份、嗜酸乳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n蛋白质0.5-3.5份,脂肪0.4-2.0份,碳水化合物1.8-6.0份,复合维生素0.05-0.5份,复合矿物质0.05-0.5份,膳食纤维0.1-1.0份,益生菌0.05-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蛋白质0.5-3.5份,脂肪0.4-2.0份,碳水化合物1.8-6.0份,复合维生素0.05-0.5份,复合矿物质0.05-0.5份,膳食纤维0.1-1.0份,益生菌0.0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为乳清蛋白、酪蛋白、脱脂乳粉、大豆分离蛋白和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为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椰子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和中链甘油三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水化合物为麦芽糊精、葡萄糖浆、乳糖、蔗糖、白砂糖、葡萄糖和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和生物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营养配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钠、钾、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来燕陈新峰金永洋何承斌赵娅柔黄焘王博钱启军翁鸿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益元素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