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43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所述第一模具件两端固定有侧片,且侧片上下两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侧片通过螺栓与连接片相连接,且螺栓顶端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模具件连接于第一模具件后端,且第二模具件下端设置有第三模具件。该观赏毛竹培育模具设置有侧片,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相互贴合时通过两者两侧侧片上开设的定位孔与连接片相互定位,进一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加固,保证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连接的稳固性,使得两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内部毛竹生长影响,导致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相脱离,进而使得该观赏毛竹不易于成型,或者成型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
本技术涉及观赏毛竹培育
,具体为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
技术介绍
观赏竹指观赏竹类植物,具有可供人们观赏和较高经济价值的观赏植物,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市场上的观赏毛竹培育模具不便于拼接组装,不能够适应于多种不同高度以及尺寸大小的毛竹进行限制,实用性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观赏毛竹培育模具不便于拼接组装,不能够适应于多种不同高度以及尺寸大小的毛竹进行限制,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所述第一模具件两端固定有侧片,且侧片上下两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侧片通过螺栓与连接片相连接,且螺栓顶端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模具件连接于第一模具件后端,且第二模具件下端设置有第三模具件,所述第三模具件底端固定有底片,且第三模具件表面设置有固定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件呈L状,且第一模具件与侧片呈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关于侧片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侧片长2厘米。优选的,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第一模具件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且连接片内壁连接面与侧片表面连接面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件结构尺寸与第一模具件结构尺寸相一致,且第二模具件通过侧片与第一模具件之间构成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件底部连接面与第三模具件上端连接面相互贴合,且第三模具件通过连接片、螺栓、螺母与第二模具件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第三模具件呈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底片与第三模具件呈垂直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L状第一模具件两端固定有厘米长的侧片,用于贴合于后端的第二模具件,使得第一模具件与第二模具件相互贴合构成一个中空的方形体,便于定型观赏毛竹的外观结构尺寸;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相互贴合时通过两者两侧侧片上开设的定位孔与连接片相互定位,进一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加固,保证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连接的稳固性,使得两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内部毛竹生长影响,导致第二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相脱离,进而使得该观赏毛竹不易于成型,或者成型效果不佳;第二模具件与第三模具件连接处通过连接片进行加固,使得第二模具件与第三模具件上下两端相互贴合固定,便于实现对不同高度毛竹的培育模具进行拼接,使得其始终能够包裹毛竹进行限制其生长,保证其生长形状始终与模具相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片与侧片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模具件;2、侧片;3、定位孔;4、连接片;5、螺栓;6、螺母;7、第二模具件;8、第三模具件;9、底片;1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件1、侧片2、定位孔3、连接片4、螺栓5、螺母6、第二模具件7、第三模具件8、底片9和固定块10,第一模具件1两端固定有侧片2,且侧片2上下两端开设有定位孔3,第一模具件1呈L状,且第一模具件1与侧片2呈一体化结构,L状第一模具件1两端固定有2厘米长的侧片2,用于贴合于后端的第二模具件7,使得第一模具件1与第二模具件7相互贴合构成一个中空的方形体,便于定型观赏毛竹的外观结构尺寸;侧片2通过螺栓5与连接片4相连接,且螺栓5顶端连接有螺母6,连接片4通过螺栓5与第一模具件1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且连接片4内壁连接面与侧片2表面连接面相互贴合,第二模具件7结构尺寸与第一模具件1结构尺寸相一致,且第二模具件7通过侧片2与第一模具件1之间构成卡合连接,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相互贴合时通过两者两侧侧片2上开设的定位孔3与连接片4相互定位,进一步通过螺栓5进行固定加固,保证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连接的稳固性,使得两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内部毛竹生长影响,导致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相脱离,进而使得该观赏毛竹不易于成型,或者成型效果不佳;第二模具件7连接于第一模具件1后端,且第二模具件7下端设置有第三模具件8,第二模具件7底部连接面与第三模具件8上端连接面相互贴合,且第三模具件8通过连接片4、螺栓5、螺母6与第二模具件7之间构成固定结构,第二模具件7与第三模具件8连接处通过连接片4进行加固,使得第二模具件7与第三模具件8上下两端相互贴合固定,便于实现对不同高度毛竹的培育模具进行拼接,使得其始终能够包裹毛竹进行限制其生长,保证其生长形状始终与模具相同;第三模具件8底端固定有底片9,且第三模具件8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与第三模具件8呈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底片9与第三模具件8呈垂直分布,第三模具件8表面焊接的固定块10能够拉伸绳索进行固定培育模具保证整体的竖直状态,预防遭受自然以及人为因素导致观赏毛竹倾斜、破坏。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观赏毛竹培育模具首先用锄头挖去该观赏毛竹周围泥土,测量竹笋周围最粗部位,随后贴合中空的第三模具件8,使得其底端底片9与地面相贴合进行支撑,通过平行于地面的底片9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承接压力,使得该模具整体承接稳定,随后在第三模具件8上端放置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并通过连接片4、螺栓5、螺母6对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模具件7与第三模具件8上下两端相互贴合固定,便于实现对不同高度毛竹的培育模具进行多层拼接,使得其能够随毛竹生长高度的增加进而包裹毛竹进行限制其横向生长,保证其生长形状始终与模具相同,而L状第一模具件1两端固定有2厘米长的侧片2,用于贴合于后端的第二模具件7,使得第一模具件1与第二模具件7相互贴合构成一个中空的方形体,便于定型观赏毛竹的外观结构尺寸,并且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相互贴合时通过两者两侧侧片2上开设的定位孔3与连接片4相互定位,进一步通过螺栓5进行固定加固,保证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连接的稳固性,使得两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内部毛竹生长影响,导致第二模具件7与第一模具件1相脱离,进而使得该观赏毛竹不易于成型,或者成型效果不佳,就这样完成整个观赏毛竹培育模具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件(1)和第二模具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件(1)两端固定有侧片(2),且侧片(2)上下两端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侧片(2)通过螺栓(5)与连接片(4)相连接,且螺栓(5)顶端连接有螺母(6),所述第二模具件(7)连接于第一模具件(1)后端,且第二模具件(7)下端设置有第三模具件(8),所述第三模具件(8)底端固定有底片(9),且第三模具件(8)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件(1)和第二模具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件(1)两端固定有侧片(2),且侧片(2)上下两端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侧片(2)通过螺栓(5)与连接片(4)相连接,且螺栓(5)顶端连接有螺母(6),所述第二模具件(7)连接于第一模具件(1)后端,且第二模具件(7)下端设置有第三模具件(8),所述第三模具件(8)底端固定有底片(9),且第三模具件(8)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件(1)呈L状,且第一模具件(1)与侧片(2)呈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毛竹培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关于侧片(2)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侧片(2)长2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贵王增沈爱华张勇茹军卢金宝吴翠蓉黄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