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及再生稻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41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及再生稻收获机,涉及收获机械领域,包括闭式脱粒滚筒、栅格凹板筛和分离导向顶盖,所述闭式脱粒滚筒包括喂入段、脱粒段、导草段,所述栅格凹板筛位于闭式脱粒滚筒脱粒段正下方,所述分离导向顶盖与闭式脱粒滚筒相适配并位于闭式脱粒滚筒上方,所述分离导向顶盖包括导向段、分离段、导草段。其中分离导向顶盖分离段、闭式脱粒滚筒脱粒段和栅格凹板筛共同构成了脱粒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再生稻的喂入、脱粒、分离功能,具有结构紧凑、分离面积大等优点,能有效的提高水稻脱粒性能和效率,且不易堵塞,此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及再生稻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收获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及再生稻收获机。
技术介绍
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其收获期有两季,在头季水稻收获时,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三分之二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三分之一植株和根系,之后再经过施肥及培育后让其长出下一季水稻。再生稻适用于阳光和热度不足以种植双季稻,但是种植单季稻有余的地区,其具有省工、省种、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有极大的推广前景。而提高再生稻的机械收获能力是减少劳动力,增加再生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对我国再生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再生稻头季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或沿用现有收割机进行收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传统收获机械是针对普通水稻收割后仍然保留长茎秆而设计的脱粒分离装置,而再生稻经过割台切割后,其茎秆较短,籽粒多,草谷比小,使得再生稻与普通水稻相比,其物料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传统收获机械无法满足再生稻收获。为了促进我国再生稻的发展,必须提高我国联合收获机收获再生稻的工作效率,对脱粒分离装置需要求高脱净率、无滚筒堵塞,低籽粒损失率,满足再生稻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通过将脱粒滚筒设计成闭式脱粒滚筒,并在闭式脱粒滚筒上增加螺旋叶片及脱粒杆齿和脱粒板齿和在分离导向顶盖上增设分离内壳等结构实现了对再生稻的喂入、脱粒、分离作业,具有结构紧凑、分离面积大等优点,能有效的提高水稻脱粒性能和效率,且不易堵塞。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再生稻收获机,该再生稻收获机上安装有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用来对再生稻进行高精度收割。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包括闭式脱粒滚筒、栅格凹板筛和分离导向顶盖;所述闭式脱粒滚筒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喂入段、脱粒段和导草段;所述喂入段用于向脱粒室喂入再生稻,所述导草段位于脱粒段尾部,用于排出已脱粒的茎秆;所述栅格凹板筛位于脱粒段的外圆周上;所述分离导向顶盖与闭式脱粒滚筒相适配并位于闭式脱粒滚筒上方,所述分离导向顶盖包括导向段、分离段和排草段;所述分离导向顶盖的导向段、分离段和排草段与闭式脱粒滚筒的喂入段、脱粒段和导草段在位置上依次相对应;其中,分离导向顶盖分离段、脱粒段和栅格凹板筛组成脱粒室。进一步的,所述喂入段为螺旋喂入头;所述脱粒段包括筒体、螺旋叶片、脱粒杆齿和脱粒板齿;所述螺旋叶片安装在筒体表面,数个所述脱粒板齿安装于螺旋叶片上,数个所述脱粒杆齿安装于筒体表面;所述导草段包括导草板,数个所述导草板沿脱粒滚筒轴线方向上均布在导草段圆周。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头数≥螺旋喂入头的螺旋头数;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螺旋喂入头的螺距。进一步的,所述脱粒板齿沿螺旋叶片螺旋线方向等距分布,且齿顶至筒体的高度与脱粒杆齿齿顶至筒体的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导向顶盖包括顶盖外壳和分离内壳,所述顶盖外壳和分离内壳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分离内壳内侧装有前翻草板和数个导流条;所述前翻草板位于导向段,数个所述导流条位于分离段。进一步的,所述前翻草板与脱粒滚筒轴线的夹角α≤65°;数个所述导流条脱粒滚筒轴线的夹角β≥脱粒段螺旋叶片螺旋升角的余角。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段的两侧均布有冲孔。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段的冲孔为腰孔,其宽度方向与脱粒滚筒轴线方向相同。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应用于再生稻收获机中。有益效果:1.通过将脱粒滚筒设计成闭式脱粒滚筒,并在闭式脱粒滚筒上增加螺旋叶片及脱粒杆齿和脱粒板齿和在分离导向顶盖上增设分离内壳等结构实现了对再生稻的喂入、脱粒、分离作业,具有结构紧凑、分离面积大等优点,能有效的提高水稻脱粒性能和效率,且不易堵塞。2.本技术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具有喂入、脱粒和分离的功能,由于再生稻进入脱粒分离装置中的茎杆较短,采用了闭式脱粒滚筒,闭式脱粒滚筒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和脱粒元件,采用脱粒杆齿和脱粒板齿两种脱粒元件,提高了滚筒脱粒的适应性,提高了脱粒效果。3.在闭式脱粒滚筒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物料会沿着螺旋叶片运动,减少了采用闭式滚筒而产生堵塞的情况,在尾部添加排草板,使得排草更加均匀,方便后续碎草装置的切碎作用,使得茎杆更好的粉碎还田。4.采用分离导向顶盖与闭式脱粒滚筒相配合,其功能分段明确,其中分离内壳两侧分布有腰型冲孔,能够与闭式滚筒配合分离部分籽粒,增加了再生稻的分离的面积,能够提高分离的效率。在分离内壳上装有若干导流条,可促进再生稻在脱粒室内的流动,有利于再生稻稻中籽粒与秸秆的脱粒。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的装配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闭式脱粒滚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右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离导向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离导向顶盖的左侧剖视图。附图标记:3-1闭式脱粒滚筒;3-2栅格凹板筛;3-3分离导向顶盖;3-1-1喂入段;3-1-2脱粒段;3-1-3导草段;3-1-4螺旋喂入头;3-1-5筒体;3-1-6螺旋叶片;3-1-7脱粒板齿;3-1-8脱粒杆齿;3-1-9排草板;3-1-10滚筒轴;3-3-1导向段;3-3-2分离段;3-3-3排草段;3-3-4分离内壳;3-3-5前翻草板;3-3-6顶盖外壳;3-3-7导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脱粒滚筒(3-1)、栅格凹板筛(3-2)和分离导向顶盖(3-3);/n所述闭式脱粒滚筒(3-1)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喂入段(3-1-1)、脱粒段(3-1-2)和导草段(3-1-3);所述喂入段(3-1-1)用于向脱粒室喂入再生稻,所述导草段(3-1-3)位于脱粒段(3-1-2)尾部,用于排出已脱粒的茎秆;/n所述栅格凹板筛(3-2)位于脱粒段(3-1-2)的外圆周上;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与闭式脱粒滚筒(3-1)相适配并位于闭式脱粒滚筒(3-1)上方,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包括导向段(3-3-1)、分离段(3-3-2)和排草段(3-3-3);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的导向段(3-3-1)、分离段(3-3-2)和排草段(3-3-3)与闭式脱粒滚筒(3-1)的喂入段(3-1-1)、脱粒段(3-1-2)和导草段(3-1-3)在位置上依次相对应;其中,分离导向顶盖分离段(3-3-2)、脱粒段(3-1-2)和栅格凹板筛(3-2)组成脱粒室;/n所述喂入段(3-1-1)为螺旋喂入头(3-1-4);所述脱粒段(3-1-2)包括筒体(3-1-5)、螺旋叶片(3-1-6)、脱粒杆齿(3-1-8)和脱粒板齿(3-1-7);所述螺旋叶片(3-1-6)安装在筒体(3-1-5)表面,数个所述脱粒板齿(3-1-7)安装于螺旋叶片(3-1-6)上,数个所述脱粒杆齿(3-1-8)安装于筒体(3-1-5)表面;所述导草段(3-1-3)包括导草板(3-1-9),数个所述导草板(3-1-9)沿脱粒滚筒轴线方向上均布在导草段(3-1-3)圆周;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包括顶盖外壳(3-3-6)和分离内壳(3-3-4),所述顶盖外壳(3-3-6)和分离内壳(3-3-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分离内壳(3-3-4)内侧装有前翻草板(3-3-5)和数个导流条(3-3-7);所述前翻草板(3-3-5)位于导向段(3-3-1),数个所述导流条(3-3-7)位于分离段(3-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闭式脱粒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脱粒滚筒(3-1)、栅格凹板筛(3-2)和分离导向顶盖(3-3);
所述闭式脱粒滚筒(3-1)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喂入段(3-1-1)、脱粒段(3-1-2)和导草段(3-1-3);所述喂入段(3-1-1)用于向脱粒室喂入再生稻,所述导草段(3-1-3)位于脱粒段(3-1-2)尾部,用于排出已脱粒的茎秆;
所述栅格凹板筛(3-2)位于脱粒段(3-1-2)的外圆周上;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与闭式脱粒滚筒(3-1)相适配并位于闭式脱粒滚筒(3-1)上方,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包括导向段(3-3-1)、分离段(3-3-2)和排草段(3-3-3);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3)的导向段(3-3-1)、分离段(3-3-2)和排草段(3-3-3)与闭式脱粒滚筒(3-1)的喂入段(3-1-1)、脱粒段(3-1-2)和导草段(3-1-3)在位置上依次相对应;其中,分离导向顶盖分离段(3-3-2)、脱粒段(3-1-2)和栅格凹板筛(3-2)组成脱粒室;
所述喂入段(3-1-1)为螺旋喂入头(3-1-4);所述脱粒段(3-1-2)包括筒体(3-1-5)、螺旋叶片(3-1-6)、脱粒杆齿(3-1-8)和脱粒板齿(3-1-7);所述螺旋叶片(3-1-6)安装在筒体(3-1-5)表面,数个所述脱粒板齿(3-1-7)安装于螺旋叶片(3-1-6)上,数个所述脱粒杆齿(3-1-8)安装于筒体(3-1-5)表面;所述导草段(3-1-3)包括导草板(3-1-9),数个所述导草板(3-1-9)沿脱粒滚筒轴线方向上均布在导草段(3-1-3)圆周;所述分离导向顶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圣李耀明王晗昊黄铭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