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540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属于大型真菌育种技术领域,其为Lentinula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上述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55‑75%。本发明专利技术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短菌龄小香菇菌株,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型真菌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香菇(Lentinulaedodes),又名香蕈、香信、冬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香菇的种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菲律宾、新西兰、尼泊尔等国。香菇产品是全球第二大食用菌消费品种。香菇培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香菇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量占全球的90%,香菇栽培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香菇人工培育在我国已经十分成熟,研究培育的品种也非常多,从品种温性上区分主要为高温型、低温型和中温型,其中季节性品种居多,偶有广温性品种出现,也是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品质差,得不到市场认可。随着近年来香菇生产和市场倾向鲜品消费转变,香菇鲜品全天候供应成为阻碍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因此,研究开发广温性香菇品种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香菇人工培育品种约有6大类30余个菌株,但均属大个体品种,随着现代饮食生活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个体的香菇由于组织纤维化太高,在做粥或稀饭时,不仅口感差又不方便烹饪,所以,从大个体中选出的小个体香菇,一直供不应求,价格是传统普通香菇的3-5倍。但是小型香菇目前均来自于野生或常规栽培品种中的末潮菇,产量极少。产品全天候供应成为阻碍香菇消费市场发展的难题,多年来,研究开发小型香菇品种成为食用菌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菇温度广、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高的小型短菌龄小香菇菌株。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edodesF1,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365。本专利技术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香菇菌株,出菇温度为4-28℃,无最适温度要求,成熟菌龄为40-50天(正常条件下从接种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至开始出菇最多只需55天);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优选地,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产生的原生质体和/或孢子和/或菌丝体和/或子实体和/或菌棒。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优选地,培养温度为4-28℃。优选地,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含水量55-7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广,菌龄短;本专利技术小香菇菌株的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本专利技术小香菇菌株的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本专利技术小香菇菌株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高,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为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图2为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edodesF1,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365。本公开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香菇菌株,出菇温度为4-28℃,无最适温度要求,成熟菌龄为40-50天(正常条件下从接种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至开始出菇最多只需55天);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小香菇菌株的产生的原生质体和/或孢子和/或菌丝体和/或子实体和/或菌棒。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化学污染、安全性高、成本低、突变率高的诱变方法,效率高且能提高正向突变率的筛选方法,选育出上述小香菇菌株。具体地,一种野生小型香菇菌株的驯化及其选育方法,具体步骤:1)野生香菇的采集:采集来自3个不同生态区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即将开伞的野生香菇;2)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PDA装入三角瓶培养瓶内,然后经常规灭菌、冷却后备用;3)菌株分离:采用孢子分离法,将野生香菇悬挂在离三角瓶底部3-5cm高处,封上瓶口,常温下静置培养12小时,拿掉悬挂的野生香菇,并向瓶内注入3-5mL的无菌水,再把瓶口封好,然后轻轻搅动使孢子悬浮于无菌水上;4)担孢子收集: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吸取饱满孢子,注1-2滴悬液于含有培养皿中,并使其均匀地分布于培养基表面,制备成担孢子悬液。5)等离子诱变:将担孢子悬液利用ARTP(等离子)第一次基因组重排(Csy)诱变,等离子处理时间为200s,诱变处理后,转入常温培养2-3天,利用琼脂块法初筛,挑取萌发旺盛的单个菌株转接到新的培育皿上,继续培养,再转接复筛,测其效价,得到诱变菌株;6)第一轮原生质体融合:将获取的诱变菌株分别在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菌丝体,加入溶菌酶得到的原生质体,将其作为亲本进行交叉原生质体融合,然后转接的PDA培养基的抗性平皿上进行初筛,再转接发菌复筛,测其效价,得到融合株,在再生培养基中经再生培养,低温试管保存;7)第一次菌株筛选:对步骤6)得融合株首先进行结实性检测,淘汰没有索状联合的菌株,余下菌株继续在室内按菌丝体的标准要求,通过培养特性,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和综合评价,优选出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匀称、边缘整齐、抗杂能力强、表现良好、适应温度范围广的菌株;将入选的菌株转接进行出菇实验,选择出相对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菌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edodesF1,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3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香菇菌株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于富强赵琪陈涵知陈国兰龙元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