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21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连接头包括导电片和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导电片至少设置为一个,每个所述导电片包括连接区和导接触脚,所述连接区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导接触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将导电片设置为保护弧形结构的连接区,同时在弧形连接区上设置导接触脚,能保证与外接传输的电路结构转动连接的同时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是移动设备充电、数据传输必备的配件。数据线一般包括与电子设备配合的转接头和连接在转接头上的传输部。为了方便使用,现有较多的做法是将转接头和传输部设置成转动连接的方式,目前,该两部分仅能实现360°的转动,其仍然存在接触稳定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数据线接触稳定性差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线连接头,所述数据线连接头包括导电片和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公头磁吸连接,所述公头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所述导电片至少设置为一个,每个所述导电片包括连接区和导接触脚,所述连接区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导接触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优选地,所述连接区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支撑板和导通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弧度角小于360°,包括沿着外圆弧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板连接在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优选地,所述导接触脚相对所述弧形结构凸起。优选地,所述导接触脚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或者,所述导接触脚沿着第二连接板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延伸并凸起形成。优选地,所述导电片设置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存在转接空间。优选地,每个所述导电片上的导电触脚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区弧形结构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连接区设置有供转轴转动连接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lightning插头、micro-usb插头、type-c插头中的一种;当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公头磁吸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呈环状结构,所述磁性件用于与公头磁吸连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如上所述的数据线连接头、传输部、线体和插头,所述线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输部以及插头电性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所述数据线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传输部包括连接柱和设置在连接柱内的转接板,所述连接柱开设有供所述导电片插接的插槽,所述导接触脚与所述转接板电性连接,所述转接板与所述导电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线体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数据线连接头包括导电片和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导电片至少设置为一个,每个所述导电片包括连接区和导接触脚,所述连接区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导接触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将导电片设置为保护弧形结构的连接区,同时在弧形连接区上设置导接触脚,能保证与外接传输的电路结构转动连接的同时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感。2、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支撑板和导通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弧度角小于360°,包括沿着外圆弧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板连接在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支撑板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能很好的提高导电片结构的紧凑性,是的数据线连接头的结构更加小巧化。3、所述导接触脚沿着第二连接板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延伸并凸起形成,能很好的使得导接触脚更加分散,避免出现短路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导电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为lightning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数据线连接头为micro-usb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公头为micro-usb接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公头为lightning接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c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公头为Type-c接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连接头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中转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数据线连接头;111、导电片;1110、连接区;1111、第一连接板;1112、第二连接板;1113、支撑板;1114、导通板;1115、第一端;1116、第二端;112、导接板;113、导接触脚;115、通孔;116、固定部;17、磁性件;18、顶针;313、转轴;314、线体;315、插头;316、套接柱;30、数据线;31、传输部;311、连接柱;3111、插槽;312、转接板;3121、主表面;3123、导电区;313、转轴;314、线体;315、插头;118、第一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连接头10,所述数据线连接头10包括导电片111、导接板112、第一连接部118和固定部116。导电片111和第一连接部118之间通过导接板112实现电性连接导通,固定部116将第一连接部118、导接板112和导电片111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导电片111用于与传输部(图未视)电性连接,也即所述导电片111用于接收外部信号。第一连接部118用于与电子器件电性连接以实现充电和/或数据传输,电子器件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或者用于插入便携式电子设备插接口的磁吸公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连接头包括导电片和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公头磁吸连接,所述公头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所述导电片至少设置为一个,每个所述导电片包括连接区和导接触脚,所述连接区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导接触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连接头包括导电片和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公头磁吸连接,所述公头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接口,所述导电片至少设置为一个,每个所述导电片包括连接区和导接触脚,所述连接区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导接触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接触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支撑板和导通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弧度角小于360°,包括沿着外圆弧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板连接在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触脚相对所述弧形结构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触脚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或者,所述导接触脚沿着第二连接板弧形结构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舒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