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520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包括可从第一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上的第一背带、与第一背带交叉设置且与第一背带连接并可从第二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第二背带、设置于第一背带或者第二背带上的提手;第一背带包括第一自由端、与第一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背带包括第三自由端、与第三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的第二连接结构。该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提高提拉的灵活性,并可方便拆卸,使得该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占用空间小,能够提高搬运效率、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不断应用发展,对锂电池系统的各方面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方便锂电池的搬运,传统的方式是在锂电池系统箱体上固定设置金属拉手,虽能解决搬运问题,但金属拉手降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空间利用率,且搬运提拉不灵活和箱体固定拉手处需加强强度处理;因此,针对目前锂电池系统箱体使用金属拉手搬运的缺点,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方便提拉搬运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结构,使其具备空间占用小、提拉灵活和拆卸方便等优点,同时提高搬运效率、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用户体验,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包括可从第一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上的第一背带、与所述第一背带交叉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背带连接并可从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锂电池系统箱体的第二背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或者所述第二背带上的提手;所述第一背带包括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背带包括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的第二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提手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手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背带和所述第二背带的交叉处通过缝合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上的第一插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上的第二插扣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背带上设有调节所述第一背带长度的第一调节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背带上设有调节所述第二背带长度的第二调节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上的第一调节环;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带上的第二调节环。优选地,所述提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和/或所述第二背带上以与所述锂电池系统箱体配合限位的限位结构。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和/或所述第二背带上且间隔设置以与所述箱体上的限位槽配合限位的限位块。优选地,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一背带或者所述第二背带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二背带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背带在所述第一背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背带交叉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背带连接。实施本技术的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可通过在第一背带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在第二背带的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并可在第一背带或者第二背带上设置提手,从而可提高提拉的灵活性,并可方便拆卸,使得该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占用空间小,能够提高搬运效率、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与锂电池系统箱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2的提带1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提带1可拆卸连接固定于锂电池系统箱体2上,可用于锂电池的搬运。通过设置该提带1可使得该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2占用空间小,可提高提拉的灵活性,能够提高搬运效率、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用户体验。如图1所示,该提带1可包括第一背带10、第二背带20以及提手30。该第一背带10可从第一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2上。该第二背带20可从该第二方向绕设于该锂电池系统箱体2上。该第二背带20可与该第一背带10交叉设置且可与该第一背带10连接。该提手30可设置于该第一背带10或者该第二背带20上,可用于供用户提拉该锂电池系统箱体2。该箱体2可呈长方体状,该第一方向可以为箱体2的长度方向,该第二方向可以为箱体2的宽度方向。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背带10可为尼龙材质,该第一背带10可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以及第一连接结构11。该第一自由端和该第二自由端可通过该第一连接结构11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可便于该第一背带10与该箱体2连接。该第一连接结构11可设置于该第一自由端和该第二自由端上,该第一连接结构11可用于可拆卸连接该第一自由端和该第二自由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结构1111可以为第一插扣结构,该第一插扣结构可设置于该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该第一插扣结构可包括第一插扣以及第一扣孔,该第一插扣可设置于该第一自由端上,该第一扣孔可设置于该第二自由端上,该第一插扣可拆卸插入该第一扣孔中,进而将该第一自由端和该第二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背带10上可设置调节该第一背带10长度的第一调节结构12,该第一调节结构12可以为第一调节环,该第一调节环可设置于该第一背带10上。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调节环可以省去。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背带20可为尼龙材质,该第二背带20可与该第一背带10和该第二背带20交叉设置,该第一背带10和该第二背带20的交叉处可以为两个,该两个交叉处相对且间隔设置。该第一背带10和该第二背带20的交叉处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背带10和该第二背带20的交叉处可通过缝合固定。通过将该第一背带10与该第二背带20的交叉处缝合固定,从而可使得该第一背带10和该第二背带20为整体结构,并可形成容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背带20可包括第三自由端、第四自由端以及第二连接结构21。该第三自由端和该第四自由端可通过该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通过该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可便于该第二背带20连接固定于该箱体2上。该第二连接结构21可设置于该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该第二连接结构21可用于可拆卸连接该第三自由端和该第四自由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结构21可以为第二插扣结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插扣结构可包括第二插扣以及第二扣孔,该第二插扣可设置于该第三自由端,该第二扣孔可设置于该第四自由端,通过将该第二插扣与该第二扣孔扣合,进而可将该第三自由端和该第四自由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背带20上还可设置第二调节结构22,该第二调节结构22可用于调节该第二背带20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调节结构22可以为第二调节环,该第二调节环可设置于该第二背带20上,可调节该第二背带20的长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调节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从第一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上的第一背带(10)、与所述第一背带(10)交叉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背带(10)连接并可从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锂电池系统箱体的第二背带(20)、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10)或者所述第二背带(20)上的提手(30);/n所述第一背带(10)包括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的第一连接结构(11);/n所述第二背带(20)包括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的第二连接结构(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从第一方向绕设于锂电池系统箱体上的第一背带(10)、与所述第一背带(10)交叉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背带(10)连接并可从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锂电池系统箱体的第二背带(20)、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10)或者所述第二背带(20)上的提手(30);
所述第一背带(10)包括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的第一连接结构(11);
所述第二背带(20)包括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自由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自由端以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的第二连接结构(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30)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手(3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带(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带(10)和所述第二背带(20)的交叉处通过缝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上的第一插扣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上的第二插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系统箱体的提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进黄煜黄凤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