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16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该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包括:缆芯及缆芯外部包覆的缆芯护层;缆芯护层由内之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双层编织屏蔽层、防火内护套、编织铠装层和外护套;双层编织屏蔽层每层的编织密度≥85%,编织铠装层的编织密度≥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源信标通信电缆电器传输性能好、安全可靠、传输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属于电缆通信

技术介绍
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用于地面信标应答器(铁路和地铁专用的一种信号设备,用于将地面信息传输给列车,同时将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传输给控制室)和线路侧电子设备单元(LEU)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独立的控制系统。一般设置在车站进站端和出站端,作用是能够准确定位列车的运行位置,判定列车方向,测定列车的运行速度等。有源信标通信电缆需要满足卡斯柯及阿尔斯通双重系统要求,关系着行车安全,早期基本进口为主。随着国内制造技术提升,目前少部分公司实现了产品国产化。目前市场产品简单的以传输性能为主,没有考虑产品使用环境、施工安装、阻燃性能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强磁场环境下使用,安全可靠,传输稳定且具有优越的电气传输性能的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该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包括:缆芯及缆芯外部包覆的缆芯护层;缆芯护层由内之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双层编织屏蔽层、防火内护套、编织铠装层和外护套;双层编织屏蔽层每层的编织密度≥85%,编织铠装层的编织密度≥80%。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缆芯包括绞合导体和包裹于绞合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绞合导体由两种以上导体以束绞方式绞合而成。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绞合导体由7根横截面直径为0.4mm的铜丝绞合而成。具体地,绞合导体的横截面的面积为0.88mm2,绞合导体的外径为1.2±0.05mm。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层的外径(绝缘层的外径是指绞合导体的直径与绝缘层的厚度的总和)为2.39±0.2mm。其中,绝缘层是由聚丙烯制成的,该聚丙烯绝缘层可以使缆芯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以及优良的机械性能。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衬层的外径(内衬层的外径是指绝缘层的外径与内衬层的厚度的总和)为7.25±0.2mm;内衬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其中,内衬层由低密度聚乙烯通过挤压方式制备得到。通过挤压方式挤出能够保证电缆的圆整性,解决缆芯对地电容不平衡波动大,外护套壁厚均匀(燃烧时受热均匀)。同时在保证电气性能同时,通过使用不同材料(实心绝缘层使用聚丙烯材料,内衬层使用聚乙烯材料)和增加隔离油或滑石粉等手段,保证加工材料不相互黏连,方便后期施工时剥离。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层编织屏蔽层的外径(双层编织屏蔽层的外径是指内衬层的外径与双层编织屏蔽层的厚度的总和)为8.53±0.2mm;双层编织屏蔽层为直径为0.2mm的镀银铜丝编织的双层组织。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防火内护套的外径(防火内护套的外径是指双层编织屏蔽层的外径与防火内护套的厚度的总和)为10.53±0.2mm;防火内护套为陶瓷化硅橡胶内护套。防火内护套是由陶瓷化硅橡胶通过挤管式挤出得到的。由于陶瓷化硅橡胶具有较好的防火、阻燃、低烟、无毒等特性,因此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且其燃烧后会形成坚硬的陶瓷化壳体,硬壳在火灾的环境中不熔且不滴落,烧蚀时间越长,陶瓷化壳体越硬,延缓了火焰烧至缆芯的时间,从而保证线路在发生火灾时运作的时间。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编织铠装层的外径(编织铠装层的外径是指防火内护套的外径与编织铠装层的厚度的总和)为11.33±0.2mm;编织铠装层为直径为0.3mm的镀锌钢丝编织的单层组织。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外护套的外径(外护套的外径是指编织铠装层的外径与外护套的厚度的总和)为14.33±0.5mm;外护套为无卤低烟高阻燃外护套。其中,外护套由无卤低烟高阻燃护套料(材料氧指数≥40%)通过挤压式挤出得到。挤压时的螺杆的压缩比1.15:1,模具的配模方式为:模芯内径=编织铠装层的外径+(0.3mm至0.8mm),模套内径=成品(外护套)外径+(0.1mm至0.3mm)。采用挤压式挤出可以保证外护套挤出的密实性,减少护套松动,避免中间空隙大而加快燃烧过程中的传热速度、燃烧进程。该电缆完全满足GB31247-2014中关于B1级(d0,t0,a1)的标准。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还包括填充绳,填充绳与缆芯绞合设置。其中,为了保证电缆圆整性,可增加两根填充绳。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剥离,缆芯外可绕包聚酯带等包带或采用吹塑挤管法制备内衬层。在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中,通过绞合导体、双层编织屏蔽层、编织铠装层之间的协同作用,使电缆具有很好的柔软性,方便在复杂环境下的施工安装。在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中,双层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银铜丝编织且每层的编织密度≥85%,编织铠装的编织密度≥80%,使产品可以抗强电磁场干扰,能够更好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使用。在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中,防火内护套以陶瓷化硅橡胶为材料,具有柔软弹性体性能,同时满足电缆遇火情况下结壳保护缆芯,持续一定时间通信功能。在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中,外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高阻燃护套材料。其热释放性能满足GB31247-2014关于B1级燃烧性能要求,保证低烟无卤阻燃、产烟总量、产烟速率、热释放总量、热释放速率等要求合格。在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中,通过使用不同加工温度材料和增加隔离油或滑石粉等手段,保证加工材料不相互黏连,方便后期施工时剥离,解决了绝缘层与内衬层容易黏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不但提升了传输性能,优化了使用环境、安装要求、产品结构,也提高了产品的阻燃安全等级,解决了使用时存在的芯线绝缘和内衬层黏连不易剥离影响施工问题,保证屏蔽效果同时兼顾弯曲性能,便于施工安装。本技术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解决了芯线绝缘和内护套层黏连问题;从产品导体、屏蔽、铠装工序解决了电缆安装弯曲困难,施工难的问题;解决了芯对地电容不平衡问题。本技术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可以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使用,满足GB31247-2014中关于B1级(d0,t0,a1)的要求,提高了车站这类人口密集场所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符号说明:1、绞合导体;2、绝缘层;3、内衬层;4、双层编织屏蔽层;5、防火内护套;6、编织铠装层;7、外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包括:缆芯及缆芯外部包覆的缆芯护层;/n所述缆芯护层由内之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双层编织屏蔽层、防火内护套、编织铠装层和外护套;/n所述双层编织屏蔽层每层的编织密度≥85%,所述编织铠装层的编织密度≥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包括:缆芯及缆芯外部包覆的缆芯护层;
所述缆芯护层由内之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双层编织屏蔽层、防火内护套、编织铠装层和外护套;
所述双层编织屏蔽层每层的编织密度≥85%,所述编织铠装层的编织密度≥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绞合导体和包裹于绞合导体外部的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导体的横截面的面积为0.88mm2,所述绞合导体的外径为1.2mm±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外径为2.39mm±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屏蔽B1级高阻燃柔性有源信标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的外径为7.25mm±0.2mm;所述内衬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殷杰欧东东孟寒松丁志超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