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96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水槽、翻转机构、若干个夹持机构及注气机构,翻转机构包括支撑板、转轴、翻转板及驱动件;各个夹持机构均包括夹具壳体及卡紧件,卡紧件活动设置于夹持腔内,当工件穿过进件口时,进件口的内侧壁与工件的外侧壁贴合,卡紧件用于卡入卡槽内;注气机构包括注气泵及与各个夹持机构一一对应的针管,当卡紧件卡入卡槽内时,各个针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检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卡紧件使工件固定于夹具壳体上,在插入工件的过程中,针管与工件的检测腔连通,从而将现有技术中夹持工件及连接气管的两道工序同时完成,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验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电子设备防水性要求的逐渐提升,气密性检测成为工件出厂前的一道必要工序,现有的气密性检测的方法是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上后,插入气管向工件内注气,并将工件浸没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溢出,从而判断其气密性是否合格。在此过程中,将工件固定于夹具上及在工件上插入气管耗时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气密性检测工序效率较低、导致人工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的气密性,所述工件具有一检测腔,所述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用于盛装水;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板、转轴、翻转板及驱动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翻转板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轴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进入或离开所述水槽;若干个夹持机构,各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夹具壳体及卡紧件,所述夹具壳体具有一夹持腔,所述夹具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进件口,所述进件口用于供所述工件穿过,所述卡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夹持腔内,当所述工件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进件口的内侧壁与所述工件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卡紧件用于卡入所述卡槽内;注气机构,所述注气机构包括注气泵及与各个所述夹持机构一一对应的针管,所述注气泵的出气口与各个所述针管的一端均连通,当所述卡紧件卡入所述卡槽内时,各个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一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卡紧件包括外筒、内筒、楔形块、弹簧及拉杆,所述外筒固定于所述夹具壳体上,所述内筒的一端内置于所述外筒内且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用于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内筒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楔形块上。进一步地,所述注气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夹具壳体上,所述针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工件具有与所述检测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塞设有橡胶塞,当所述工件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针管穿过所述橡胶塞以使所述针管与所述检测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注气机构还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注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各个所述针管均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卡紧件使工件固定于夹具壳体上,在插入工件的过程中,针管与工件的检测腔连通,从而将现有技术中夹持工件及连接气管的两道工序同时完成,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工件、2-水槽、3-翻转机构、4-夹持机构、5-注气机构、11-卡槽、12-橡胶塞、31-支撑板、32-转轴、33-翻转板、34-驱动件、41-夹具壳体、42-卡紧件、421-外筒、422-内筒、423-楔形块、424-弹簧、425-拉杆、51-注气泵、52-针管、53-固定板、54-输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1的气密性,所述工件1具有一检测腔,所述工件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11,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水槽2、翻转机构3、若干个夹持机构4以及注气机构5。请参照图1,所述水槽2用于盛装水。所述翻转机构3包括支撑板31、转轴32、翻转板33及驱动件34,所述转轴3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1上,所述翻转板33固定于所述转轴32上,所述驱动件34与所述转轴32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32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33进入或离开所述水槽2。请参照图1和图2,各个所述夹持机构4均包括夹具壳体41及卡紧件42,所述夹具壳体41具有一夹持腔,所述夹具壳体41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进件口,所述进件口用于供所述工件1穿过,所述卡紧件42活动设置于所述夹持腔内,当所述工件1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进件口的内侧壁与所述工件1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卡紧件42用于卡入所述卡槽11内。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注气机构5包括注气泵51及与各个所述夹持机构4一一对应的针管52,所述注气泵51的出气口与各个所述针管52的一端均连通,当所述卡紧件42卡入所述卡槽11内时,各个所述针管52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腔连通。具体地,请参照图1,所述驱动件34为一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32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32转动。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卡紧件42包括外筒421、内筒422、楔形块423、弹簧424及拉杆425,所述外筒421固定于所述夹具壳体41上,所述内筒422的一端内置于所述外筒421内且与所述外筒421滑动连接,所述内筒422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423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423用于卡入所述卡槽11内,所述弹簧424套设于所述内筒422上,所述弹簧424的一端与所述外筒42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24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423固定连接,所述拉杆425固定于所述楔形块423上。优选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注气机构5还包括固定板53,所述固定板53固定于所述夹具壳体41上,所述针管5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3上。所述工件1具有与所述检测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塞设有橡胶塞12,当所述工件1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针管52穿过所述橡胶塞12以使所述针管52与所述检测腔连通。优选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注气机构5还包括输气管54,所述输气管54的一端与所述注气泵51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输气管54的另一端与各个所述针管52均连通。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使用时,先将工件1顺着夹具壳体41的进件口插入夹持腔内,工件1抵触到楔形块423上,使弹簧424收缩,当楔形块423卡入卡槽11内时,弹簧424复位,工件1无法离开所述夹持腔,此时,针管52正好穿透橡胶塞12,从而针管52与检测腔连通,接着通过驱动件34驱动转轴32转动,使翻转板33向下没入水槽2内的水中,从而使工件1没入水槽2内的水中,再开启注气泵51,注气泵51向工件1的检测腔内注气,若工件1的气密性良好,则水槽2内不会出现气泡,若工件1的气密性差,则水槽2内会出现气泡,检测完毕后,通过驱动件34驱动转轴32反向转动,使翻转板33向上离开水槽2,接着拉动拉杆425使楔形块423脱离卡槽11,再取出工件1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结果分类存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的气密性,所述工件具有一检测腔,所述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n水槽,所述水槽用于盛装水;/n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板、转轴、翻转板及驱动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翻转板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轴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进入或离开所述水槽;/n若干个夹持机构,各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夹具壳体及卡紧件,所述夹具壳体具有一夹持腔,所述夹具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进件口,所述进件口用于供所述工件穿过,所述卡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夹持腔内,当所述工件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进件口的内侧壁与所述工件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卡紧件用于卡入所述卡槽内;/n注气机构,所述注气机构包括注气泵及与各个所述夹持机构一一对应的针管,所述注气泵的出气口与各个所述针管的一端均连通,当所述卡紧件卡入所述卡槽内时,各个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的气密性,所述工件具有一检测腔,所述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水槽,所述水槽用于盛装水;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板、转轴、翻转板及驱动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翻转板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轴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进入或离开所述水槽;
若干个夹持机构,各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夹具壳体及卡紧件,所述夹具壳体具有一夹持腔,所述夹具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进件口,所述进件口用于供所述工件穿过,所述卡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夹持腔内,当所述工件穿过所述进件口时,所述进件口的内侧壁与所述工件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卡紧件用于卡入所述卡槽内;
注气机构,所述注气机构包括注气泵及与各个所述夹持机构一一对应的针管,所述注气泵的出气口与各个所述针管的一端均连通,当所述卡紧件卡入所述卡槽内时,各个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扬炯
申请(专利权)人: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