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慧蓉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75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涉及路线测量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水平向的用于放置测量仪本体的基座,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基座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架,每个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增大所述支架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个放置测量仪本体的基座,在基座底部设计多个支架,在每个支架上均设计一个用于增大支架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从而在多个支架在光滑地面上对仪器进行支撑的时候,可通过防滑机构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稳固的支撑在光滑的地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线测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设计是指具体完成一条公路所进行的外业勘测和内业设计的全部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必须经历一个调查研究范围由大到小、工作深度由粗到细的过程。初步设计在选定方案时,应对路线的走向、控制点和方案进行现场核查,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意见,基本落实路线布置方案,一般应进行纸上定线,赴实地核对,落实并放出必要的控制线位桩。对复杂困难地段的路线、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大桥的位置等,一般应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深度、同精度的测设工作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在进行公路设计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路线测量,而现有的进行路线测量的仪器均通过脚踩仪器支架底部的锥形构造物将仪器的支架插入土中进行固定,而现有的情况是当在较为坚固且表面光滑的底面进行路线测量时,仪器底部的支架由于与底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小从而无法将仪器稳定支撑在地面上,从而无法进行路线测量,为此设计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测量仪器的支架无法将仪器稳定支撑在光滑的地面上从而无法进行路线测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包括:一水平向的用于放置测量仪本体的基座,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基座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架,每个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增大所述支架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构造为正三角形且其每个三角边上均构造有一凹槽,所述基座与所述测量仪本体之间通过一竖直向的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底部和所述基座上均构造有一与所述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构造为枢转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垂直于所述连接杆底面且底部构造为开口的外杆,两个所述外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构造有一滑道,两个所述外杆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构造有多个孔洞,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杆内部且可在所述外杆内部滑动的内杆和一用于将所述内杆固定在所述外杆内部的且与所述孔洞相适配的卡件,两个所述内杆之间通过一贯穿两个所述外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可沿所述滑道滑动的连杆连接,以形成所述连杆带动两个所述内杆在所述外杆内部运动。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均构造有一开口二且两个所述内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构造有一滑道二;所述防滑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二内部的杆件,两个所述杆件之间通过一转杆连接,所述转杆贯穿两个所述内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可沿所述滑道二滑动,两个所述杆件与所述转杆之间构造为枢转连接,还包括一设置在两个所述杆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杆件底部的防滑板,所述防滑板与两个所述杆件之间构造为枢转连接且所述防滑板底部设置有多个防滑垫片。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所述内杆的底部均设置有一脚踏,所述脚踏底部设置有一尖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计一个放置测量仪本体的基座,在基座底部设计多个支架,在每个支架上均设计一个用于增大支架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从而在多个支架在光滑地面上对仪器进行支撑的时候,可通过防滑机构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稳固的支撑在光滑的地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1、测量仪本体;2、基座;21、凹槽;3、支架;31、连接杆;32、外杆;321、滑道一;322、孔洞;33、内杆;331、滑道二;34、卡件;35、连杆;4、防滑机构;41、杆件;42、转杆;43、防滑板;44、防滑垫片;5、螺纹杆;6、脚踏;7、尖锥。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包括一水平向的用于放置测量仪本体1的基座2,基座2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基座2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架3,每个支架3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增大支架3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4,当需要在光滑的地面上进行路线测量时,通过打开支架3上的防滑机构4,增加支架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测量仪本体1稳定支撑在地面上。如图1,图3所示,基座2构造为正三角形且其每个三角边上均构造有一凹槽21,基座2与测量仪本体1之间通过一竖直向的螺纹杆5固定连接,测量仪本体1的底部和基座2上均构造有一与螺纹杆5相适配的螺纹孔,可通过螺纹杆5将测量仪本体1安装到基座2上且可从基座2上将测量仪本体1拆卸下来。如图1,图3,图5所示,支架3包括一设置在凹槽21内且与凹槽21构造为枢转连接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垂直于连接杆31底面且底部构造为开口的外杆32,两个外杆32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构造有一滑道一321,两个外杆32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构造有多个孔洞322,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外杆32内部且可在外杆32内部滑动的内杆33和一用于将内杆33固定在外杆32内部的且与孔洞322相适配的卡件34,两个内杆33之间通过一贯穿两个外杆32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可沿滑道一321滑动的连杆35连接,以形成连杆35带动两个内杆33在外杆32内部运动,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内杆33的底部均构造有一与卡件34相适配的卡槽,当该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内杆33通过卡件34固定在外杆32的内部,当需要进行路线测量时,取出卡件34,在将内杆33从外杆32中抽出,再将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向的用于放置测量仪本体(1)的基座(2),所述基座(2)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基座(2)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架(3),每个所述支架(3)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增大所述支架(3)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向的用于放置测量仪本体(1)的基座(2),所述基座(2)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基座(2)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架(3),每个所述支架(3)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增大所述支架(3)与地面间摩擦力的防滑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构造为正三角形且其每个三角边上均构造有一凹槽(21),所述基座(2)与所述测量仪本体(1)之间通过一竖直向的螺纹杆(5)固定连接,所述测量仪本体(1)的底部和所述基座(2)上均构造有一与所述螺纹杆(5)相适配的螺纹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凹槽(21)内且与所述凹槽(21)构造为枢转连接的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垂直于所述连接杆(31)底面且底部构造为开口的外杆(32),两个所述外杆(32)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构造有一滑道一(321),两个所述外杆(32)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构造有多个孔洞(322),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杆(32)内部且可在所述外杆(32)内部滑动的内杆(33)和一用于将所述内杆(33)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蓉
申请(专利权)人:王慧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