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57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7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子像素(11),位于显示区域(B1)且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正电源线(12),位于显示区域(B1)且与第一电极电连接;正电源总线(13),位于周边区域(B2)且与正电源线(12)电连接;三个正电源接入端(14,15,16),位于正电源总线(13)远离显示区域(B1)的一侧且分别与正电源总线(13)电连接;负电源线(17),位于周边区域(B2);辅助电极(18),位于周边区域(B2)且分别与负电源线(17)和第二电极电连接;三个负电源接入端(19,20,21),位于正电源总线(13)远离显示区域(B1)的一侧且分别与负电源线(17)电连接;负电源辅助线(22),位于周边区域(B2)且分别与负电源接入端(20)和辅助电极(18)电连接。有助于保证阵列基板所显示的画面亮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阵列基板尺寸的增大,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之外的信号传输线的长度和负载也随之增大。在用于传输正电压信号(VDD)的信号传输线或用于传输负电压信号(VSS)的信号传输线的阻抗过大时,阵列基板所显示的画面容易出现亮度不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多条正电源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正电源总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沿所述第一边界分布,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多条正电源线电连接;第一正电源接入端、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负电源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所述辅助电极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一负电源接入端、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电连接;负电源辅助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负电源辅助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线、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四正电源接入端和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电连接;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晶体管和连接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源极和漏极。可选地,所述正电源总线包括正电源总线第一子层和正电源总线第二子层,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一子层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二子层电连接;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一子层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位于同一层,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二子层与所述连接电极位于同一层。可选地,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一子层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第二子层通过正电源总线过孔电连接。可选地,所述负电源线包括负电源线第一子层和负电源线第二子层,所述负电源线第一子层与所述负电源线第二子层电连接;所述负电源辅助线包括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和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电连接;所述负电源线第一子层和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均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位于同一层,所述负电源线第二子层和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均与所述连接电极位于同一层。可选地,所述负电源线第一子层与所述负电源线第二子层通过负电源线过孔电连接,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通过负电源辅助线过孔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均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位于同一层。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均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位于同一层。可选地,所述负电源辅助线包括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和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二子层电连接;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第一子层为一体结构。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n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n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n多条正电源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n正电源总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沿所述第一边界分布,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多条正电源线电连接;/n第一正电源接入端、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n负电源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n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所述辅助电极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n第一负电源接入端、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电连接;/n负电源辅助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负电源辅助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
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
多条正电源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正电源总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沿所述第一边界分布,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多条正电源线电连接;
第一正电源接入端、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
负电源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
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围绕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和所述第四边界,所述辅助电极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第一负电源接入端、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远离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负电源线电连接;
负电源辅助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负电源辅助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
所述第一负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和所述第三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线、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
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电连接;
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正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第四正电源接入端和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正电源总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三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与所述正电源总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位于所述第二负电源接入端与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之间且与所述负电源辅助线电连接;
所述第四正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正电源总线、所述正电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正电压信号,所述第四负电源接入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负电源辅助线、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发光元件传输负电压信号。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黄炜赟龙跃曾超李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