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38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包括竖直的承载墙和河道底部紧贴承载墙的腰梁,所述腰梁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顶部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防护墙与承载墙之间设置有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生态种植区内填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有水生植物,通过防护墙将土壤挡住,防止生态种植区内的土壤流失而落入河床,减少河床抬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
本技术属于城市水利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的要求,城市的改造建设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美观,而在许多城市中会有河道穿过城市,从而对河道的改造成为了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之处,而对城市河道的改造首先就是在河道两岸建设护岸,即河道护岸是河道建设的基础,传统的河道护岸按其外坡形式可分斜坡式护岸、陡墙式护(包括直立式)和由两者混合的护岸,以满足不同的城市河道建设的需求。如公开号为CN20466235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承载结构和腰梁,所述腰梁上间隔布置若干生态支撑台,所述生态支撑台由若干块混凝土空心块叠合而成,所述混凝土空心块为长方体,其内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通孔,所述混凝土空心块与护岸承载结构之间回填土壤并放有水上植物种子。上述公开专利中,在混凝土空心块与护岸承载结构之间回填土壤,而混凝土空心块上又设置有通孔,在河水长时间的冲刷下,会导致回填的土壤从混凝土空心块的通孔落入河床,从而抬高河床,使河面抬高,影响护岸的防护能力,而随土壤落在河床上的水生植物也无法生长,从而影响护岸的生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拥有水生植物种植土壤,且能够防止土壤抬高河床的城市生态护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包括竖直的承载墙和河道底部紧贴承载墙的腰梁,所述腰梁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顶部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防护墙与承载墙之间设置有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生态种植区内填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有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墙与生态种植区之间设置有土工无纺布,所述防护墙上设置有水平且通透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墙包括若干块大小不一的护岸砌块,若干护岸砌块竖直堆叠呈阶梯状,最上方的护岸砌块的上表面高于土壤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护岸砌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护岸砌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腰梁上设置有对应定位凹槽的限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墙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土壤内,另一端连通地表。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墙的顶部设置有玻璃栈道,所述玻璃栈道上设置有护栏,所述玻璃栈道与腰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防护墙将土壤挡住,防止生态种植区内的土壤流失而落入河床,减少河床抬高;2.防护墙的墙体顶部低于河道常水位,从而使得河水能够没过土壤,使得水生植物能够生长,从而通过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河水水质;3.由若干护岸砌块形成的阶梯状的防护墙,提高了护岸的防护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承载墙;2.腰梁;3.生态种植区;4.土壤;5.水生植物;6.土工无纺布;7.通孔;8.护岸砌块;9.定位凸起;10.定位凹槽;11.限位凸起;12.进水管;13.玻璃栈道;14.护栏;15.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包括竖直的承载墙1和河道底部紧贴承载墙1的腰梁2,所述腰梁2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顶部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防护墙与承载墙1之间设置有生态种植区3,生态种植区3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生态种植区3内填有土壤4,所述土壤4上种有水生植物5。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进行河道生态护岸建设时,先将承载墙1伸入河床底部,然后在河床底部的承载墙1处浇筑腰梁2,然后在腰梁2上距离承载墙1一定距离处放置一道防护墙,即防护墙与承载墙1之间形成生态种植区3,然后在生态种植区3上放入土壤4,并将土壤4压实到一定程度,且土壤4表面低于防护墙的顶部,再在土壤4表面种上水生植物5,引入河水后,使河水表面高于防护墙的顶部,从而使生态种植区3内的土壤4和水生植物5完全浸没在河水里,使得水生植物5能够生长,由于防护墙的顶部高于土壤4表面,从而减少生态种植区3内的土壤4被河水的冲刷量即土壤4的流失量,防止河床的抬高,从而提高护岸的防护能力,同时防止破坏水生植物5的生长环境,从而使水生植物5能够持续对河水水质进行一定的净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防护墙与生态种植区3之间设置有土工无纺布6,所述防护墙上设置有水平且通透的通孔7,所述通孔7使得土壤4与河水连通,使土壤4内保持大量的水分,有利于水生植物5的生长,而通过土工无纺布6能够将土壤4与护岸砌块8进行隔离,防止土壤4流失而从通孔7进入河道,防止河床抬高,同时又能通过土工无纺布6使土壤4与河水之间能够进行水质的交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防护墙包括若干块大小不一的护岸砌块8,若干护岸砌块8竖直堆叠呈阶梯状,最上方的护岸砌块8的上表面高于土壤4表面。堆叠护岸砌块8时,所有护岸砌块8朝向承载墙1的一侧对齐,形成竖直的防护墙。而每个护岸砌块8与相邻的护岸砌块8之间形成台阶,由于护岸砌块8的体积向上依次减小,通过堆叠的方式提高了防护墙的整体抗压能力,且护岸砌块8的体积和重量大,能够更有效的抵抗河水的冲刷,提高护岸的防护能力。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护岸砌块8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9,护岸砌块8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10,所述腰梁2上设置有对应定位凹槽10的限位凸起11,堆叠护岸砌块8时,先将最底部的护岸砌块8上的定位凹槽10对准腰梁2上的限位凸起11,再依次将护岸砌块8通过定位凹槽10与定位凸起9的配合进行向上的堆叠,通过限位凸起11与定位凹槽10的配合以及定位凹槽10与定位凸起9的配合,起到对最底部护岸砌块8和其他护岸砌块8的限位和定位作用,防止防护墙整体在河水冲刷下位移而降低护岸的防护能力。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承载墙1上设置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的一端伸入土壤4内,另一端连通地表,通过进水管12能够将地表径流的水通入土壤4内,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包括竖直的承载墙和河道底部紧贴承载墙的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顶部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防护墙与承载墙之间设置有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生态种植区内填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有水生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包括竖直的承载墙和河道底部紧贴承载墙的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顶部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防护墙与承载墙之间设置有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之下,所述生态种植区内填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与生态种植区之间设置有土工无纺布,所述防护墙上设置有水平且通透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包括若干块大小不一的护岸砌块,若干护岸砌块竖直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长遥聂雄孙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兆达连合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