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16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和装置,包括:基于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对于任一时刻,基于所述电路建模结构和所述任一时刻采集的所述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所述任一时刻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其中,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感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容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了静态负荷建模的灵活可控和提高准确率,且动态特性和数值稳定性均强于传统建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暂态建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仿真的静态负荷模型中,负荷消耗的有功、无功随其电压、频率变化:其中,f为频率,U为元件端电压,f0和U0分别为额定频率与额定电压,P0和Q0分别为额定有功功率与额定无功功率,NP,NQ,kPf和kQf为常数。在传统的静态负荷电磁暂态模型中,仅采用受控注入电流源进行建模,即在稳态时,注入电流的三相向量I满足:V·I=PV×I=Q其中,V为负荷模型三相电压瞬时值向量。具体的做法是,注入电流的三相向量I可表示为:其中,Iδ*为三相补偿电流源相电流幅值,θi*为A相电流角度,它们被表示为:事实上,现有的静态负荷电磁暂态建模技术仅含注入电流源,不含导纳矩阵,因此仿真模型的数值稳定性较差,在电磁暂态仿真中常常出现数值振荡、数值积分不收敛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的静态负荷模型的电磁暂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于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n对于任一时刻,基于所述电路建模结构和所述任一时刻采集的所述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所述任一时刻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n其中,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感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容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和补偿电流源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
对于任一时刻,基于所述电路建模结构和所述任一时刻采集的所述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所述任一时刻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
其中,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感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容和补偿电流源构成,或者,所述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和补偿电流源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具体包括: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大于零,则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感和补偿电流源构成;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小于零,则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三相电容和所述补偿电流源构成;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等于零,则确定注入电流源在所述静态负荷中的电路建模结构为基于三相电阻和所述补偿电流源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大于零,则所述注入电流源的电流为流经所述三相电阻的电流、流经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补偿电流源电流之和;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小于零,则确定注入电流源的电流为流经所述三相电阻的电流、流经所述三相电容和所述补偿电流源电流之和;
若静态负荷的额定无功功率等于零,则确定注入电流源的电流为流经所述三相电阻的电流和所述补偿电流源电流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补偿电流的静态负荷的控制电流暂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经所述三相电阻的电流是基于所述三相电阻的恒定阻抗和当前时刻采集的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的;
所述流经所述三相电容的电流是基于所述三相电容的恒定电容量和当前时刻采集的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的;
所述流经所述三相电感的电流是基于所述三相电感的恒定电感量和和当前时刻采集的静态负荷的三相电压确定的;
所述补偿电流源电流是基于注入所述补偿电流源的功率、所述静态负荷的A相电压相角和所述静态负荷的端电压有效值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明周杨兵马文李万智薛鹏飞丛鹏李西刘晓明许志伟谭镇东陈颖宋炎侃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