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亚军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03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包括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出风扇、进风扇以及操作台,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正面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光线传感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维修门,所述操作台的正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人体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光线传感器、人体传感器以及照明灯,当光线传感器感应到周围光线不足时,以及有工作人员靠近时,电性开启照明灯,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照明,方便工作人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检测部件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使得设备使用时,能够方便照明从而方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现有的电梯质量大多需要进行极限安全抽查检测。现有的电梯极限安全装置拥有很多种,但现有的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在使用时,大多需要进行长时间运行检测工作,而长时间的工作导致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内部温度过高,导致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需要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包括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出风扇、进风扇以及操作台,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正面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光线传感器,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盖,两个所述安装盖的相反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内部底壁固定安装有极限检测仪,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内部相邻一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维修门,所述操作台的正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人体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安装盖的相邻一侧表面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维修门为双开门,所述维修门的正面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的内部顶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进风扇的右侧中心处与靠近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左侧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风扇的左侧中心处与靠近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右侧的驱动电机额输出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进风扇以及出风扇,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温度过高时,则同时电性启动进风扇以及出风扇,通过出风扇将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高温空气抽出,再通过进风扇将外部空气抽入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使得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快速降低极限检测装置主体内部温度,使得设备使用时,能够快速降低以及延长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光线传感器、人体传感器以及照明灯,当光线传感器感应到周围光线不足时,以及有工作人员靠近时,电性开启照明灯,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照明,方便工作人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检测部件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使得设备使用时,能够方便照明从而方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盖结构图;图中:1-照明灯、2-操作台、3-维修门、4-万向轮、5-人体传感器、6-光线传感器、7-工作指示灯、8-连接杆、9-极限检测装置主体、10-安装盖、11-安装架、12-进风扇、13-驱动电机、14-出风扇、15-过滤网、16-极限检测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包括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出风扇14、进风扇12以及操作台2,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1,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光线传感器6,通过设置的光线传感器6、人体传感器5以及照明灯1,当光线传感器6感应到周围光线不足时,以及有工作人员靠近时,电性开启照明灯1,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照明,方便工作人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检测部件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使得设备使用时,能够方便照明从而方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指示灯7,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盖10,两个安装盖10的相反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5,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底壁固定安装有极限检测仪16,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1,两个安装架11内部相邻一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4,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设置有维修门3,维修门3为双开门,维修门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操作台2的正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人体传感器5,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安装盖10的相邻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顶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风扇12的右侧中心处与靠近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左侧的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出风扇14的左侧中心处与靠近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右侧的驱动电机13额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进风扇12以及出风扇14,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温度过高时,则同时电性启动进风扇12以及出风扇14,通过出风扇14将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高温空气抽出,再通过进风扇12将外部空气抽入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使得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快速降低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温度,使得设备使用时,能够快速降低以及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当极限检测装置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温度过高时,则同时电性启动进风扇12以及出风扇14,通过出风扇14将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高温空气抽出,再通过进风扇12将外部空气抽入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使得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快速降低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内部温度,而当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又需要对极限检测装置的检测工作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包括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出风扇(14)、进风扇(12)以及操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1),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顶部Z左侧固定安装有光线传感器(6),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指示灯(7),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盖(10),两个所述安装盖(10)的相反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5),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底壁固定安装有极限检测仪(16),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1),两个所述安装架(11)内部相邻一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4),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设置有维修门(3),所述操作台(2)的正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人体传感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极限安全装置,包括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出风扇(14)、进风扇(12)以及操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1),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顶部Z左侧固定安装有光线传感器(6),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指示灯(7),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盖(10),两个所述安装盖(10)的相反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5),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底壁固定安装有极限检测仪(16),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1),两个所述安装架(11)内部相邻一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4),所述极限检测装置主体(9)的正面设置有维修门(3),所述操作台(2)的正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人体传感器(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罗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