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温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恒温器分为两种,一种是触控屏直接控制温度的调节与模式的切换,另一种是在显示屏的底部设有多个对应的按钮。两种操作模式不是成本较高就是外观复杂。且普通的温控器散热的时候通常实在壳体的周边开设散热孔,不仅在使用的时候容易积灰影响散热效果,而且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器,旨在在较低的成本下能够实现对温度调节和模式切换的简洁控制,并且在保证外观完整的条件下实现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控器,包括:后壳组件;前壳组件,设于所述后壳组件的前侧,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通过滑动结构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前壳组件与所述后壳组件之间的间隔形成环形的散热窗,所述散热窗用于对所述前壳组件内的发光主板进行散热;弹性复位组件,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之间,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被配置有使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相互远离的预紧力;以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壳组件;/n前壳组件,设于所述后壳组件的前侧,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通过滑动结构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前壳组件与所述后壳组件之间的间隔形成环形的散热窗,所述散热窗用于对所述前壳组件内的发光主板进行散热;/n弹性复位组件,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之间,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被配置有使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相互远离的预紧力;以及/n按键组件,具有相互对应的按压部和触发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的其中之一,所述触发部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的其中之另一,所述前壳组件形成有与所述按键组件对应的按压控制区域,自由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组件;
前壳组件,设于所述后壳组件的前侧,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通过滑动结构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前壳组件与所述后壳组件之间的间隔形成环形的散热窗,所述散热窗用于对所述前壳组件内的发光主板进行散热;
弹性复位组件,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之间,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被配置有使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相互远离的预紧力;以及
按键组件,具有相互对应的按压部和触发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的其中之一,所述触发部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和所述后壳组件的其中之另一,所述前壳组件形成有与所述按键组件对应的按压控制区域,自由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触发部间隔设置;
当按压所述按压控制区域时,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触发部相互接触,以实现按键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按键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前壳组件的不同侧边,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壳组件上的挂孔,以及设于所述前壳组件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
压力件,固设于所述前壳组件,并向后延伸;以及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后壳组件,所述压力件的后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复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弹性硅胶垫,所述弹性硅胶垫形成有向后开口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侧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所述压力件抵接于所述弹性硅胶垫的前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硅胶垫的前侧还设有挡圈,所述挡圈围处于所述压力件的外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还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壳组件上且向前开口的缓冲槽,以及位于所述前壳组件上且向后延伸的两个缓冲条,所述缓冲条被配置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增平,何建安,郭松山,庄佳卿,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