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48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其结构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侧边加固板、散热口、3D打印机体、电源指示灯、控制器、底座、门把手、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侧面与3D打印机体前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防护门右端前侧与门把手背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背部固定于底座右端前侧,所述底座顶部与3D打印机体底部垂直连接,所述3D打印机体右端内部与侧边加固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背部与3D打印机体底端前侧垂直连接,所述高效散热装置安装在3D打印机体内部,所述3D打印机体两端顶部设有散热口,增加了高效散热装置,该装置能够进行快速散热,这样会提高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3D打印设备,属于3D打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821656909.2本技术属于激光增材制造
,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该3D打印设备包括:送粉本体,其内设有铺粉区域和打印区域,送粉本体包括送粉通道,送粉通道与铺粉区域相对;工作台,其可旋转地设于送粉本体的底部,且工作台的上表面由铺粉区域和打印区域覆盖;工作台每旋转一次,工作台位于铺粉区域的部分和工作台位于打印区域的部分互换。本技术通过在送粉本体内设有铺粉区域和打印区域,并利用工作台的旋转,使工作台位于铺粉区域的部分和工作台位于打印区域的部分互换,从而保证了在工作台上能同时实现铺粉和打印,大大提高了打印的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3D打印技术效率低的问题。但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无法进行快速散热,这样会降低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无法进行快速散热,这样会降低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3D打印设备,其结构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侧边加固板、散热口、3D打印机体、电源指示灯、控制器、底座、门把手、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侧面与3D打印机体前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防护门右端前侧与门把手背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背部固定于底座右端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与3D打印机体底部垂直连接,所述3D打印机体右端内部与侧边加固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背部与3D打印机体底端前侧垂直连接,所述高效散热装置安装在3D打印机体内部,所述3D打印机体两端顶部设有散热口;所述高效散热装置由伺服电机、外框、连接杆、固定套、传动杆、散热架、顶盖组成,所述伺服电机顶端与传动杆底端垂直连接,所述传动杆顶端与散热架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顶部装有顶盖,所述传动杆侧面与固定套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两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连接到外框底端内侧。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架由上转动架、中间连接杆、下转动架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动架底部与中间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杆底部与下转动架顶部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转动架底部设有传动杆。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是40DNA-40CB1AMS。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能够增加设备的稳定性。本技术增加了高效散热装置,该装置能够进行快速散热,这样会提高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高效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高效散热装置-1、侧边加固板-2、散热口-3、3D打印机体-4、电源指示灯-5、控制器-6、底座-7、门把手-8、防护门-9、伺服电机-101、外框-102、连接杆-103、固定套-104、传动杆-105、散热架-106、顶盖-107、上转动架-1061、中间连接杆-1062、下转动架-106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高效散热装置1、侧边加固板2、散热口3、3D打印机体4、电源指示灯5、控制器6、底座7、门把手8、防护门9,所述防护门9侧面与3D打印机体4前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防护门9右端前侧与门把手8背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5背部固定于底座7右端前侧,所述底座7顶部与3D打印机体4底部垂直连接,所述3D打印机体4右端内部与侧边加固板2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3D打印机体4底端前侧垂直连接,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安装在3D打印机体4内部,所述3D打印机体4两端顶部设有散热口3;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由伺服电机101、外框102、连接杆103、固定套104、传动杆105、散热架106、顶盖1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101顶端与传动杆105底端垂直连接,所述传动杆105顶端与散热架10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106顶部装有顶盖107,所述传动杆105侧面与固定套104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套104两端设有连接杆103,所述连接杆103外侧连接到外框102底端内侧,所述散热架106由上转动架1061、中间连接杆1062、下转动架1063组成,所述上转动架1061底部与中间连接杆106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杆1062底部与下转动架1063顶部垂直连接,所述下转动架1063底部设有传动杆105,所述伺服电机101的型号是40DNA-40CB1AMS,所述底座7能够增加设备的稳定性。本专利所说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进行使用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器6来控制3D打印机体4内部的高效散热装置1,伺服电机101能够带动传动杆105转动,传动杆105能够带动上转动架1061、中间连接杆1062、下转动架1063转动,上转动架1061、中间连接杆1062、下转动架1063高速转动能够使外框102空气流速加快,增加散热速度,传动杆105通过连接杆103、固定套104进行位置固定,该装置能够进行快速散热,这样会提高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注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设备,其结构包括高效散热装置(1)、侧边加固板(2)、散热口(3)、3D打印机体(4)、电源指示灯(5)、控制器(6)、底座(7)、门把手(8)、防护门(9),所述防护门(9)侧面与3D打印机体(4)前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防护门(9)右端前侧与门把手(8)背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5)背部固定于底座(7)右端前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7)顶部与3D打印机体(4)底部垂直连接,所述3D打印机体(4)右端内部与侧边加固板(2)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3D打印机体(4)底端前侧垂直连接,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安装在3D打印机体(4)内部,所述3D打印机体(4)两端顶部设有散热口(3);/n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由伺服电机(101)、外框(102)、连接杆(103)、固定套(104)、传动杆(105)、散热架(106)、顶盖(1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101)顶端与传动杆(105)底端垂直连接,所述传动杆(105)顶端与散热架(10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106)顶部装有顶盖(107),所述传动杆(105)侧面与固定套(104)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套(104)两端设有连接杆(103),所述连接杆(103)外侧连接到外框(102)底端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设备,其结构包括高效散热装置(1)、侧边加固板(2)、散热口(3)、3D打印机体(4)、电源指示灯(5)、控制器(6)、底座(7)、门把手(8)、防护门(9),所述防护门(9)侧面与3D打印机体(4)前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防护门(9)右端前侧与门把手(8)背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5)背部固定于底座(7)右端前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7)顶部与3D打印机体(4)底部垂直连接,所述3D打印机体(4)右端内部与侧边加固板(2)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3D打印机体(4)底端前侧垂直连接,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安装在3D打印机体(4)内部,所述3D打印机体(4)两端顶部设有散热口(3);
所述高效散热装置(1)由伺服电机(101)、外框(102)、连接杆(103)、固定套(104)、传动杆(105)、散热架(106)、顶盖(1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101)顶端与传动杆(105)底端垂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开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九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