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43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转轴模块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以及切换组件。第一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连接第一支架。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与第一转轴组件分离。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之间。在第一模式,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耦接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同时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在第二模式,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移离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仅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笔记本电脑或移动电话等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是利用转轴(铰链)模块来枢接本身的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且用户可通过转轴模块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两个壳体进行相对的旋转开阖动作。详细而言,一般转轴模块能提供可携式电子装置固定的扭力输出,以使得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在开阖的过程中不会因开阖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扭力。然而,却有可能因为转轴模块的扭力不足而无法稳定将显示器屏幕定在默认的位置。进一步地说,正因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中,其转轴模块仅需符合单一显示屏幕的荷重需求,因此一旦在现有显示屏幕上再行外挂其他屏幕,则无异增加转轴模块的负担,而超出原需求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通过切换组件而提供两段式扭力源以供使用者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转轴模块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以及切换组件。第一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连接第一支架。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与第一转轴组件分离。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之间。在第一模式,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耦接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同时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在第二模式,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移离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仅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三机体以及至少一转轴模块。第三机体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机体。转轴模块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以及切换组件。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机体,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二机体。第一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连接第一支架。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且与第一转轴组件分离。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之间。在第一模式,第三机体组装至第一机体,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耦接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同时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开阖。在第二模式,第三机体从第一机体卸除,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移离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仅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开阖。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在转轴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设置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并进而以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之间,以在需要的时候,例如是需在机体上外挂其他对象而因此增加重量,用户能驱使切换组件链接起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以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通过转轴模块相对旋转开阖的过程中,能让彼此连结的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一同提供机体与外挂对象进行旋转开阖时所需的扭力。反之,一旦将外挂对象卸除后,即恢复初始一对机体相对旋转开阖的状态,因此用户便能驱动切换组件而使其移离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也就是让第一转轴组件与第二转轴组件彼此分离而不连结,如此一来,机体之间的旋转开阖仅以单一的转轴组件(即,第一转轴组件)便能符合机体旋转开阖所需的扭力。据此,可切换扭力的转轴模块便能依序需求而切换至对应的模式,而有利于转轴模块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转轴模块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转轴模块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适用转轴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轴模块的简单局部示意图;图6A至图6D示出图5的第二部件与导引柱的对应运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400:转轴模块;110:第一转轴组件;111、121:轴;111a、142a:止挡结构;112:第一齿轮;113:第一扭力源;114、124:锁附件;120:第二转轴组件;122:第二齿轮;123:第二扭力源;130:第一支架;131:本体;132:承载部;140:第二支架;141:本体;142:限位部;150:限位组件;151:第一限位件;152:第二限位件;160、360:切换组件;161:第三齿轮;162、175:弹簧;163:按钮;170:驱动组件;171:第一部件;172:第二部件;173:双齿轨道;173a:第一齿结构;173b:第二齿结构;173c:凹槽;174:导引柱;200:可携式电子装置;210:第一机体;220:第二机体;230:第三机体;240:连结机构;310:壳体;311:凸肋;A1、B1:齿顶;A2、B2:齿底;D1:方向;F1:力;F2:弹力;L1、L2:旋转轴向;L3:移动轴向;X-Y-Z:直角坐标。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转轴模块的爆炸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转轴模块100包括第一支架130、第二支架140、第一转轴组件110、第二转轴组件120以及切换组件160。第一转轴组件110设置在第二支架140且连接第一支架130。第二转轴组件120设置在第二支架140且与第一转轴组件110分离。切换组件16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110与第二转轴组件120之间。在此,第一转轴组件110具有旋转轴向L1,第二转轴组件120具有旋转轴向L2,而切换组件160具有移动轴向L3,以沿所述移动轴向L3来回移动,其中旋转轴向L1、旋转轴向L2与移动轴向L3彼此平行而相异,也就是三者皆平行于X轴但彼此不重合。请再参考图2,转轴模块100还包括限位组件150,其包括第一限位件151与第二限位件152。再者,第一支架130包括本体131与从本体131延伸出的承载部132,第二支架140包括本体141与从本体141延伸出的限位部142。第一转轴组件110包括同轴设置的轴111、第一齿轮112、第一扭力源113(由多个摩擦垫片构成)与锁附件114,其中轴111的一端设置于承载部132,轴111的另一端依序穿设于限位部142、第一齿轮112、第一限位件151、第二限位件152、第一扭力源113而结合至锁附件114,进而使第一齿轮112位于限位组件150与限位部142之间,并在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40以旋转轴向L1进行相对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架;/n第二支架;/n第一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n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分离;以及/n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之间,其中在第一模式,所述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耦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在第二模式,所述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移离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仅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
第一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
第二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分离;以及
切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之间,其中在第一模式,所述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耦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在第二模式,所述切换组件适于受力而移离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仅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而相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具有第二齿轮,而所述切换组件具有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三齿轮耦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齿轮移离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具有第一扭力源,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具有第二扭力源,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扭力源所产生的扭力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相互耦接而传递至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以与所述第一扭力源所产生的扭力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
按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且与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轴呈同轴设置;以及
弹簧,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按钮之间,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按钮适于受力而移动所述第三齿轮以耦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并变形所述弹簧,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按钮适于受力而使所述第三齿轮移离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轴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轴向与所述切换组件的移动轴向彼此平行而相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第一部件且随所述第一部件移动,所述第二部件连结所述切换组件,所述第一部件适于受力而通过所述第二部件驱动所述切换组件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移动轴向、所述切换组件的移动轴向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旋转轴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适于配置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内,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引柱,设置于所述壳体,而所述第二部件的外表面具有双齿轨道,所述导引柱耦接于所述双齿轨道,当所述第二部件随所述第一部件移动时,所述导引柱抵接于所述双齿轨道的其中一齿结构而驱动所述第二部件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或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在所述切换组件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的过程中,所述弹簧受力变形,在所述切换组件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的过程中,所述弹簧复位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旋转过程中,所述导引柱抵接于所述双齿轨道的第一齿结构而驱动所述第二部件移动并以一方向旋转,在所述弹簧复位所述驱动组件的过程中,所述导引柱抵接于所述双齿轨道的第二齿结构而驱使所述第二部件以所述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结构沿所述第二部件的往复移动轴向而彼此相对设置,所述导引柱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结构之间。


13.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第三机体,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
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禹钦张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