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35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2
一种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光源组件包括导光层、光源和光整形件;导光层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设于导光层的入光面处,光整形件设于光源和导光层的入光面之间;光整形件包括第一表面和朝向导光层的入光面设置的第二表面,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射入光整形件内并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且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能够从导光层的入光面射入导光层内并从导光层的出光面射出;光整形件设置为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在第一平面内的出射角度小于光源在第一平面内的发光角度,第一平面为经过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点且与导光层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可以提高亮度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与透射式显示装置相比,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图像更加柔和、功耗更低,在户外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因此在电子阅读器、公共显示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一些反射式显示装置设置有前置光源,如图1所示,一些设置有前置光源的反射式显示装置包括:前置光源组件和显示面板6,前置光源组件包括设于显示面板6显示侧的导光层2和设于导光层2一侧边处的光源1,导光层2的背离显示面板6的表面设有微结构层4,微结构层4包括多个微结构41,光源1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层2中并向远离光源1的方向传播,微结构层4的多个微结构41可以破坏光在导光层2中的全反射,使得导光层2中的光可以朝向显示面板6所在侧射出并入射到显示面板6内,使显示面板6进行显示。但是,图1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整体画面的亮度均一性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导光层、光源和光整形件;所述导光层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处,所述光整形件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之间;所述光整形件包括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射入所述光整形件内并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且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层内并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射出;所述光整形件设置为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在第一平面内的出射角度小于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发光角度,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点且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可选地,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为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凸出的弧面。可选地,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棱。可选地,所述凸棱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凸棱之间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可选地,所述凸棱的截面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凸棱包括垂直相交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可选地,所述光整形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均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为所述光整形件内的光入射到所述反射层上时能够发生镜面反射。可选地,所述光整形件的折射率为1.4至1.6。可选地,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设有多个沿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或者,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设有第一微结构层,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沿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深度与宽度的比值为1:1至2:1。可选地,所述导光层的与出光面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二微结构层,所述第二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设置为所述导光层内的光入射到所述微结构上发生反射后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按设定出射角度射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组件和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在光源和导光层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光整形件,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射入光整形件内并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且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能够从导光层的入光面射入导光层内并从导光层的出光面射出;光整形件设置为从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在第一平面内的出射角度小于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发光角度,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点且与导光层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如此,光整形件可以将光源在第一平面内的光束角进行收拢后射入导光层内,这样可以使得光在导光层内沿远离光源的方向传播的距离更远,从而可以提高应用有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显示装置的画面的亮度均一性,且有利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应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中,并可提高光线利用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图1为一些设置有前置光源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中光源组件的光源和光整形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中的光整形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中的光整形件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整形的光路示意图;图8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的亮度分布示意图;图9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整形件整形后的亮度分布示意图;图10为图1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在导光层内传播的光路示意图;图11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整形件整形后在导光层内传播的光路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光源,2、导光层,3、光整形件,4、第二微结构层,5、保护膜,6、显示面板,7、粘接层,21、导光层的入光面,22、导光层的出光面,31、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32、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33、光整形件的第三表面,34、光整形件的第四表面,41、微结构,221、第二沟槽,321、凸棱。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如图1所示的设置有前置光源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整体画面的亮度均一性偏低,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画面的亮度均一性,一些方法是改变微结构层4中微结构41的间距(pitch)以及大小,但受微结构层4加工方式限制,微结构41的形状及pitch变动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加工成本成倍上升,并且,当微结构41的pitch过密或者过疏时,同样会影响到画面的显示效果,使得画面局部显示不清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图2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中光源组件的光源1和光整形件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导光层2、光源1和光整形件3;所述导光层2包括相邻的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所述光源1设于所述导光层2的入光面21处,所述光整形件3设于所述光源1和所述导光层2的入光面21之间;所述光整形件3包括第一表面31和朝向所述导光层2的入光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32,所述光源1发出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层、光源和光整形件;/n所述导光层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处,所述光整形件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之间;/n所述光整形件包括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射入所述光整形件内并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且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层内并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射出;/n所述光整形件设置为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在第一平面内的出射角度小于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发光角度,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点且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层、光源和光整形件;
所述导光层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处,所述光整形件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之间;
所述光整形件包括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射入所述光整形件内并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且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层内并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射出;
所述光整形件设置为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射出的光在第一平面内的出射角度小于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发光角度,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点且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一表面为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凸出的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整形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光层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凸棱之间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鹏陈秀云孙凌宇杜景军梁菲侯婷琇赵健孙亚新赵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