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19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属于铲齿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下表面与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通过设置转盘、第一螺纹杆、第二转动机构、螺纹块、连接杆和限位杆,当需要对铲齿进行固定时,首先移动铲齿,当铲齿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转动转盘,使得限位杆移进铲齿和固定架内,使得铲齿在加工时不会发生晃动,相对于现有的抛丸装置,该抛丸装置只需要转动转盘便可对多个铲齿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得铲齿在加工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铲齿不会因相互撞击而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
本技术属于铲齿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抛丸也是一种机械方面的表面处理工艺的名称,类似的工艺还有喷砂和喷丸。抛丸是一个冷处理过程,分为抛丸清理和抛丸强化,抛丸清理顾名思义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提高外观质量。现有的抛丸装置在对铲齿进行加工时,需要把多个铲齿悬挂在固定架上,但是铲齿在抛丸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使得晃动的铲齿容易相互碰撞而损伤,且抛丸装置在对使用时,壳体的内壁容易附着有大量的粉尘,使得工作人员不方便对其进行清理,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清理和便于固定的抛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抛丸装置在对铲齿进行加工时,需要把多个铲齿悬挂在固定架上,但是铲齿在抛丸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使得晃动的铲齿容易相互碰撞而损伤,且现有的抛丸装置在对使用时,壳体的内壁容易附着有大量的粉尘,使得工作人员不方便对其进行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转动机构(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内壁的相对面分别卡接有第二转动机构(5)和第三转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5)和第三转动机构(7)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n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8),所述螺纹块(8)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铲齿加工的抛丸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转动机构(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内壁的相对面分别卡接有第二转动机构(5)和第三转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5)和第三转动机构(7)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
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8),所述螺纹块(8)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设置在固定架(4)和铲齿(11)内,所述铲齿(11)设置在固定架(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带轮(15),所述第一带轮(15)通过两个皮带(16)分别与两个第二带轮(17)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带轮(17)卡接在第二螺纹杆(18)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两端均通过第四转动机构(19)分别与壳体(1)内壁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板(20),所述螺纹板(2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刷板(21),所述刷板(21)与壳体(1)的内壁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德春王文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恩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