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2861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供水工程领域。双水源供水系统包括高位水源、备用水源、吸水井和升压泵房以及供水管路,高位水源上设有进水管路,进水管路上串接有压力检测结构,进水管路与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进水管路与吸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升压泵房中设有水泵,升压泵房的水泵与吸水井之间连接有泵吸管路,升压泵房的水泵与供水管路连接有泵排管路;进水管路与备用水源之间连接有第三支路,备用水源与吸水井之间设有引水通道。以高位水源为主备用水源为辅,高位水源可运行自流供水和泵加压供水方式,兼顾了运行成本和供水压力的要求,在高位水源维护时备用水源作为临时水源可保证稳定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供水工程是从水源地取水输送至水厂或用户,通常采用水泵加压的方式来输送水,当水源地与用户地存在较大海拔差时,可利用水源的高度势能实现自流送水。目前,利用泵站加压将水输送至用户的方式也称为泵站加压供水,通常在江河湖泊的岸边建有取水泵房,水源通过进水管流至取水泵房的吸水井中,经水泵加压后输送至用户,这种方案的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另外,利用水源地与用户地之间的高程差来输送水的方式也称为自流式供水,经设计核验,确保处于高位的水源地具有足够的势能,克服整个输水管线的水头损失,以达到输送至用户的目的。但是,用户需水量会发生变化,且水源的水位可能发生波动,无法保证稳定地自流供水。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泵站加压供水的运行成本高,以及自流式供水工程不能灵活地满足用户需水量的变化,无法保证为用户稳定地供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泵站加压供水的运行成本高,以及自流式供水工程不能灵活地满足用户需水量的变化,无法保证为用户稳定地供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双水源供水系统的技术方案为:双水源供水系统包括高位水源、备用水源、吸水井和升压泵房,以及连通所述高位水源、所述升压泵房的供水管路,所述高位水源上设有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串接有压力检测结构,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升压泵房中设有水泵,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泵吸管路,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供水管路连接有泵排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备用水源之间连接有第三支路,所述备用水源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设有引水通道,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引水通道中设有引水闸门。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水源为灌溉水库,所述灌溉水库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高位水源的海拔高度,所述吸水井设置在靠近所述灌溉水库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引水通道为连通所述灌溉水库与所述吸水井之间的引水渠,所述引水渠中还设有拦污栅和滤网。进一步的,所述引水闸门和拦污栅共槽设置,且所述引水闸门为液压平板钢闸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上的阀门、所述第三支路上的阀门均为蝶阀,所述第二支路上的阀门为流量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为进水压力表,所述供水管路上串接有供水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路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水管路与至少两个所述供水管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吸水井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水管路与至少两个所述吸水井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备用水源与至少两个所述吸水井之间分别设有引水通道。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吸水井并列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吸水井之间还设有铸铁闸门,所述铸铁闸门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吸水井。本专利技术的双水源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双水源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进水管路上的压力检测结构的压力值,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后续供水管路的自流供水;步骤二:如压力值满足自流供水,则开启第一支路,关闭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使高位水源经进水管路和第一支路输送至所述供水管路中;如压力值不满足自流供水,则开启第二支路,使高位水源经进水管路和第二支路输送至吸水井,启动升压泵房的水泵将水升压送至所述供水管路中;步骤三:如高位水源维护,则关闭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开启引水闸门,使备用水源经引水渠进入吸水井,启动升压泵房的水泵将水升压送至所述供水管路中;待高位水源维护结束后,则开启第三支路,关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使高位水源经进水管路和第三支路输送至所述备用水源中。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如压力值不满足自流供水,则开启第二支路,通过第二支路上的流量调节阀控制高位水源输送至吸水井的水流量,防止吸水井的水位过高而发生溢流。有益效果:该双水源供水系统采用了高位水源、备用水源、吸水井和升压泵房以及供水管路的设计形式,高位水源上设有进水管路,通过进水管路、第一支路与供水管路直接连通,用于在进水压力满足供水压力的需求时,可直接开通第一支路上的阀门运行自流供水,无需启动水泵即可满足正常的水量供应,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当进水压力不满足供水压力的需求时,开启第二支路上的阀门,使高位水源经进水管路和第二支路进入吸水井中,并启动升压泵房的水泵将水升压送至供水管路,既可增大水压确保能克服整个供水管路的水头损失,又能提高供水流量满足用户需求量的增长。此外,当高位水源维护时,则关闭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开启引水闸门,使备用水源经引水通道进入吸水井,启动升压泵房的水泵将水升压送至供水管路中;待高位水源维护结束后,则开启第三支路,关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使高位水源经进水管路和第三支路输送至备用水源中。整个双水源供水系统对高位水源和备用水源结合,以高位水源为主备用水源为辅,高位水源可运行自流供水和泵加压供水两种工作方式,兼顾了运行成本和供水压力的要求,在高位水源维护时备用水源作为临时水源可保证为用户稳定地供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水源供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双水源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水源供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备用水源和吸水井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高位水源、10-进水管路、100-进水压力表、11-第一支路、110-蝶阀、12-第二支路、120-流量调节阀、13-第三支路;2-备用水源、20-引水渠、21-拦污栅、22-滤网、23-引水闸门;3-吸水井、30-铸铁闸门、4-升压泵房、40-升压泵房的水泵、41-泵吸管路、42-泵排管路、5-供水管路、50-供水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双水源供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双水源供水系统包括高位水源1、备用水源2、吸水井3和升压泵房4,以及连通高位水源1、升压泵房4的供水管路5,高位水源1上设有进水管路10,进水管路10上串接有压力检测结构,进水管路10与供水管路5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11;进水管路10与吸水井3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12,升压泵房4中设有水泵,升压泵房的水泵40与吸水井3之间连接有泵吸管路41,升压泵房的水泵40与供水管路5连接有泵排管路42;进水管路10与备用水源2之间连接有第三支路13,备用水源2与吸水井3之间设有引水通道,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上分别设有阀门,引水通道中设有引水闸门23。该双水源供水系统采用了高位水源1、备用水源2、吸水井3和升压泵房4以及供水管路5的设计形式,高位水源1上设有进水管路10,通过进水管路10、第一支路11与供水管路5直接连通,用于在进水压力满足供水压力的需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高位水源、备用水源、吸水井和升压泵房,以及连通所述高位水源、所述升压泵房的供水管路,所述高位水源上设有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串接有压力检测结构,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n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升压泵房中设有水泵,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泵吸管路,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供水管路连接有泵排管路;/n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备用水源之间连接有第三支路,所述备用水源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设有引水通道,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引水通道中设有引水闸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高位水源、备用水源、吸水井和升压泵房,以及连通所述高位水源、所述升压泵房的供水管路,所述高位水源上设有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串接有压力检测结构,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
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升压泵房中设有水泵,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连接有泵吸管路,所述升压泵房的水泵与所述供水管路连接有泵排管路;
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备用水源之间连接有第三支路,所述备用水源与所述吸水井之间设有引水通道,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引水通道中设有引水闸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备用水源为灌溉水库,所述灌溉水库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高位水源的海拔高度,所述吸水井设置在靠近所述灌溉水库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引水通道为连通所述灌溉水库与所述吸水井之间的引水渠,所述引水渠中还设有拦污栅和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引水闸门和拦污栅共槽设置,且所述引水闸门为液压平板钢闸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路上的阀门、所述第三支路上的阀门均为蝶阀,所述第二支路上的阀门为流量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供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为进水压力表,所述供水管路上串接有供水压力表。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丽红李波杨伟龙国庆毛卫兵杨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