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柯专利>正文

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83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包括打捞网,利用打捞网进行浮萍和水藻的自动打捞,所述打捞网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利用支撑杆对打捞网进行支撑和限位,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通过支撑杆、限位板、异形盘和隔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将河道内的水藻或浮萍打捞后将水分自动沥干,且通过震动加快沥干的效率,更加的省时省力,避免打捞后的浮萍含水分过大难以收集,通过第一圆盘、固定杆、第二圆盘和推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浮萍和水藻打捞时,可以通过上下移动自动进行打捞,代替人工使用长杆进行打捞,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打捞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当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故为了进行生态修复,通常需要由专人对水藻和浮萍进行打捞,但是现有的打捞装置设置较为简单,通常由专人使用长杆等装置站在船头进行打捞,由于在船头打捞时,可能会出现船身倾斜的现象发生,故存在翻船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同时在将水藻或浮萍进行打捞后,含水量过高,通常需要将水分沥干,但是沥干时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从而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较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具备自动打捞和加快沥干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藻打捞时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保证了使用该装置进行操作时可以自动进行打捞,并且利用震动加快水分的沥干效率,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生态修复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包括打捞网,利用打捞网进行浮萍和水藻的自动打捞,所述打捞网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利用支撑杆对打捞网进行支撑和限位,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利用限位板的运动带支撑杆上下进行震动,从而将打捞网内的水分震动进行过滤,加快水分的过滤速度,减少重量,收集时更加方便,限位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异形盘,利用异形盘的旋转带动限位板同步进行运动,支撑杆远离打捞网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利用支撑板的运动带动打捞网整体上下移动,从而自动进行浮萍的打捞,不需要人工打捞,更加的方便,支撑板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推杆,利用推杆的运动带动支撑板整体运动,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第一圆盘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支撑板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转轮,转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支撑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隔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三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的规格一致,且以限位板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同时限位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该滑槽的尺寸与限位板的尺寸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异形盘、转轮和第二圆盘三者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同时异形盘设置为半圆形,转轮的背面设置有弹簧,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该滑槽的尺寸与转轮的尺寸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背面开设有凸块,同时推杆的上方开设有曲形对称状滑槽,且该凸块的尺寸与滑槽的尺寸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推杆的规格一致,且以支撑板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打捞网设置为凹槽型,同时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二)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通过支撑杆、限位板、异形盘和隔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将河道内的水藻或浮萍打捞后将水分自动沥干,且通过震动加快沥干的效率,更加的省时省力,避免打捞后的浮萍含水分过大难以收集。2、该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通过第一圆盘、固定杆、第二圆盘和推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浮萍和水藻打捞时,可以通过上下移动自动进行打捞,代替人工使用长杆进行打捞,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打捞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打捞时使得船体侧倾发生翻船,提高打捞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打捞网、支撑杆、限位板和隔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打捞网;2、支撑杆;3、限位板;4、异形盘;5、支撑板;6、推杆;7、外壳;8、第一圆盘;9、固定杆;10、第二圆盘;11、转轮;12、固定板;13、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包括打捞网1,利用打捞网1进行浮萍和水藻的自动打捞,打捞网1设置为凹槽型,同时第一圆盘8与第二圆盘10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凹槽型设计可以增大打捞的面积,同时避免打捞后的浮萍沿着打捞网1出现溢出,提高打捞时的工作效率,打捞网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利用支撑杆2对打捞网1进行支撑和限位,支撑杆2设置有三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2的规格一致,且以限位板3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三组支撑杆2均匀分布在打捞网1的上方,保证打捞网1受力均匀,同时利用支撑杆2的震动带动打捞网1同步进行震动,将打捞网1内的水分进行沥干。支撑杆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3,利用限位板3的运动带支撑杆2上下进行震动,从而将打捞网1内的水分震动进行过滤,加快水分的过滤速度,减少重量,收集时更加方便,限位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同时限位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该滑槽的尺寸与限位板3的尺寸相互适配,利用弹簧进行支撑和限位,同时使得限位板3可以沿着滑槽进行移动,保证移动时的稳定性,使得移动更加的顺畅,限位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异形盘4,利用异形盘4的旋转带动限位板3同步进行运动,异形盘4、转轮11和第二圆盘10三者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同时异形盘4设置为半圆形,转轮11的背面设置有弹簧,固定板1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该滑槽的尺寸与转轮11的尺寸相互适配,利用第二圆盘10的旋转带动异形盘4同步进行旋转,当异形盘4进行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上下进行移动,此时带动转轮11沿着滑槽同步移动,故当异形盘4上下移动时不会对其旋转造成影响。支撑杆2远离打捞网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5,利用支撑板5的运动带动打捞网1整体上下移动,从而自动进行浮萍的打捞,不需要人工打捞,更加的方便,支撑板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推杆6,利用推杆6的运动带动支撑板5整体运动,推杆6设置有两个,两个推杆6的规格一致,且以支撑板5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保证支撑板5移动时受力均匀,推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7,外壳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8,第一圆盘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背面开设有凸块,同时推杆6的上方开设有曲形对称状滑槽,且该凸块的尺寸与滑槽的尺寸相互适配,利用固定杆9的旋转带动凸块沿着滑槽进行移动,从而产生位移差,最终带动推杆6上下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包括打捞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网(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3),限位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异形盘(4),支撑杆(2)远离打捞网(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7),外壳(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8),第一圆盘(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9),第一圆盘(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10),支撑板(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转轮(11),转轮(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支撑板(5)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隔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包括打捞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网(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3),限位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异形盘(4),支撑杆(2)远离打捞网(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7),外壳(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8),第一圆盘(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9),第一圆盘(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10),支撑板(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转轮(11),转轮(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支撑板(5)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隔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设置有三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2)的规格一致,且以限位板(3)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河道浮萍打捞效率较低和浮萍含水量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同时限位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柯
申请(专利权)人:郑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