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安涛专利>正文

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27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涉及水利工程材领域,包括转动杆、捕捉杆和转台,转台顶部端面上设有安装孔,转动杆一端探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至少一组捕捉机构,每组捕捉机构包括两根捕捉杆,捕捉杆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捕捉杆轴线垂直于转动杆轴线,捕捉杆外圆周面上设有尖刺,用于勾挂污染物并将其缠绕在转动杆、捕捉杆上,采用带有尖刺的转动捕捉杆,在风力或水流驱动下转动扩大收集范围,勾挂接触捕捉杆的柔性污染物并缠绕在装置上,实现被动收集污染物,达到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数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水库、河流等水利设施中,看护不到位及垃圾的随意倾倒问题,导致水体中存在着较多的生活垃圾以及废弃塑料袋等污染物;为了保证水资源的清洁,一般通过人工使用网兜将水中汇集在一块的垃圾进行捞取;对于河流等还可以采用清理船拖带网兜的方式实现污染物的打捞,达到去除水体内污染物的目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人工打捞垃圾的作业至少需要两个人,且抄网杆往往比较长,自身重量较重,再加上在水中所受到的阻力,使得作业人员具有相当大的劳动强度,尤其对于收集塑料袋时,塑料袋堵塞网眼导致收集网阻力增大,移动收集污染物困难,难以满足水利设施内污染物清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采用带有尖刺的转动捕捉杆,在风力或水流驱动下转动扩大收集范围,勾挂接触捕捉杆的柔性污染物并缠绕在装置上,实现被动收集污染物,达到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数量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包括转动杆、捕捉杆和转台,转台顶部端面上设有安装孔,转动杆一端探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至少一组捕捉机构,每组捕捉机构包括两根捕捉杆,捕捉杆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捕捉杆轴线垂直于转动杆轴线,捕捉杆外圆周面上设有尖刺,用于勾挂污染物并将其缠绕在转动杆、捕捉杆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台的一端设有扇叶,多个扇叶沿环向均布在转动杆侧壁上,用于接受水流或风力作用带动转动杆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转台包括底座和锚杆,底座顶部设有盲孔作为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锚杆连接底座底部,用于固定底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安装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均与安装孔同轴布置,且沿轴线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轴承外圈贴合安装孔内壁,内圈用于贴合转动杆外壁。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多组捕捉机构,其沿转动杆轴向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每组捕捉机构对应的两根捕捉杆同轴布置,相对转动杆轴线对称布置。进一步地,相邻组对应的捕捉杆分布在不同的母线上,沿转动杆的环向上,相邻组对应的捕捉杆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捕捉杆为圆柱杆件,其轴向长度小于转动杆轴向长度,同组捕捉机构对应的两根捕捉杆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尖刺为底面对接捕捉杆的圆锥结构,捕捉杆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尖刺。进一步地,所述捕捉杆通过端部设有的对接轴连接转动杆,对接轴的直径小于捕捉杆轴向其他位置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采用带有尖刺的转动捕捉杆,在风力或水流驱动下转动扩大收集范围,勾挂接触捕捉杆的柔性污染物并缠绕在装置上,实现被动收集污染物,达到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数量的效果;(2)通过转动作用扩大保护范围,相较于传统的固定位置的捕捉结构提高捕捉效率,并且保证捕捉后对污染物的收卷降低体积,避免对水流产生较大阻挡影响;(3)安装孔与转动杆通过插接并结合轴承形成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上收集足够的污染物后,将转动杆从安装孔内拔出,作为可抛弃结构将污染物和转动杆共同抛弃处理,避免解绕的繁琐步骤;(4)捕捉杆与转动杆的连接位置设有对接轴,对接轴的直径小于捕捉杆直径,从而将对接位置形成薄弱段,在抛弃转动杆和所缠绕污染物时,可以进一步将捕捉杆从对接轴位置折断,进一步减小整体的体积,方便进行处理。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污染物捕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动杆;2-捕捉杆;3-底座;4-安装孔;5-轴承;6-锚杆;7-对接轴;8-扇叶;9-污染物。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收集塑料袋时,塑料袋堵塞网眼导致收集网阻力增大,移动收集污染物困难,难以满足水利设施内污染物清理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实施例1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主要包括转动杆1、转台和捕捉杆2;针对塑料袋、布条等柔性污染物。转动杆与转台转动连接,捕捉杆安装在转动杆上,转台固定在待收集污染物9的水体内,转动杆相对于转台转动,并带动捕捉杆转动,对装置周围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勾挂,对于接触捕捉杆的污染物进行勾挂后,在转动作用下缠绕在转动杆和捕捉杆上,降低在水体中产生的阻力。对于转台,其主要起到固定转动杆的作用,能够固定在水体内;可以通过固定在水利设施原有的设备上,比如水位计、边坡或桥梁的支柱等,利用已有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对本体进行固定;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水利设施的地面上,通过锚杆6、植入钢筋等方式固定在地面上,适用于距离已有设备、设施较远的水体区域。对于转动杆,其作为捕捉杆的支撑载体,安装在转台上,下部与转台转动连接,上部连接多个捕捉杆,并在顶部安装扇叶8作为获取动力的结构,整体转动带动捕捉杆转动捕捉污染物;转动杆与转台为插拔式连接,方便更换,在转动杆使用后,其上缠绕有大量的污染物,从转台上拔出后抛弃,更换新的转动杆插入转台内。具体的,转台顶部端面上设有安装孔4,转动杆一端探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至少一组捕捉机构,每组捕捉机构包括两根捕捉杆,捕捉杆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捕捉杆轴线垂直于转动杆轴线,捕捉杆外圆周面上设有尖刺,用于勾挂污染物并将其缠绕在转动杆、捕捉杆上;对于捕捉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多组,其沿转动杆轴向依次间隔布置,均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进一步的,每组捕捉机构对应的两根捕捉杆同轴布置,相对转动杆轴线对称布置,从而使得其转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受力偏差导致的转动杆轴向过度受损坏折断;相邻组对应的捕捉杆分布在不同的母线上,沿转动杆的环向上,相邻组对应的捕捉杆呈夹角设置;实现环向的多角度布置,提高覆盖范围,减少转动过程中出现的遗漏,提高在转动周期内对所在范围的覆盖时间。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组的捕捉杆轴线垂直布置。对于捕捉杆的结构,捕捉杆通过端部设有的对接轴7连接转动杆,对接轴的直径小于捕捉杆轴向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杆、捕捉杆和转台,转台顶部端面上设有安装孔,转动杆一端探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至少一组捕捉机构,每组捕捉机构包括两根捕捉杆,捕捉杆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捕捉杆轴线垂直于转动杆轴线,捕捉杆外圆周面上设有尖刺,用于勾挂污染物并将其缠绕在转动杆、捕捉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杆、捕捉杆和转台,转台顶部端面上设有安装孔,转动杆一端探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至少一组捕捉机构,每组捕捉机构包括两根捕捉杆,捕捉杆连接在转动杆侧壁上,捕捉杆轴线垂直于转动杆轴线,捕捉杆外圆周面上设有尖刺,用于勾挂污染物并将其缠绕在转动杆、捕捉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台的一端设有扇叶,多个扇叶沿环向均布在转动杆侧壁上,用于接受水流或风力作用带动转动杆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底座和锚杆,底座顶部设有盲孔作为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锚杆连接底座底部,用于固定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内污染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安装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均与安装孔同轴布置,且沿轴线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轴承外圈贴合安装孔内壁,内圈用于贴合转动杆外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安涛
申请(专利权)人:左安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