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43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该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气体净化组件以及收集组件。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排渣管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出气管连接在所述箱体另一侧的下方。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上方,所述氨气通入管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一侧,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集气罐的上方,所述扇动板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过氧化氢填充板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内部上方。有利于对气体进行前期的过滤处理,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处理效果,有利于提高脱硫和脱硝的效率,方便对废水进行收集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净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大多都为有毒有害气体,都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够进行排放,其中最重要的是硫和氮的氧化物,在排出大气前需要对其进行脱硫和脱硝,降低危害程度。目前的净化装置在进行脱硫和脱硝时,缺少对气体进行前期的过滤处理,导致后期排放的气体中依然含有粉尘和颗粒物,影响了气体的处理效果,同时在通过加入其它气体对气体中硫和氮的氧化物进行脱硫和脱硝时,存在气体之间相互混合的效果较差,导致脱硫和脱硝的效率较低,以及缺少对废水进行收集和回收,如何专利技术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旨在改善缺少对气体进行前期的过滤处理,影响了气体的处理效果,气体之间相互混合的效果较差,导致脱硫和脱硝的效率较低,以及缺少对废水进行收集和回收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气体净化组件以及收集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箱体、进气管、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排渣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的下方,所述排渣管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出气管连接在所述箱体另一侧的下方。所述气体净化组件包括吸气泵、集气罐、排气管、氨气通入管、电磁加热圈、电机、转轴、扇动板以及过氧化氢填充板,所述吸气泵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部一侧,所述吸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集气罐与所述吸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上方,所述氨气通入管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一侧,所述电磁加热圈覆盖在所述集气罐的外表面,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集气罐的上方,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扇动板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过氧化氢填充板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内部上方。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活性炭吸附网、排液管以及集液箱,所述活性炭吸附网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网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内部,所述排液管连接在所述集气罐的底端,所述集液箱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下方,所述集液箱与所述排液管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下方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箱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门上开设有透视窗,所述箱门上连接有把手,所述箱门与所述箱门之间设置有密封条。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泵与所述出气管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吸气泵与所述集气罐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罐的上方两侧分别连接有温度计和压力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罐的上方连接有管道,所述集气罐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圈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集气罐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箱的底端连接有滚轮,所述集液箱的上方连接有箱盖。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盖上连接有拉手,所述箱盖的上方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排液管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箱的下方一侧连接有出液管,所述集液箱的另一侧连接有液位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使用时,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箱体内,通过启动吸气泵将气体引入箱体的下方,第一过滤网板和第二过滤网板分别对向下的气体进行过滤,去除气体中的粉尘和颗粒,通过设置箱门和排渣管便于对箱体内部进行清理,过滤之后的气体通过吸气泵进入到集气罐内,电磁加热圈能够对集气罐内部进行加热,有利于快速升温,通过氨气通入管向集气罐内通入氨气,启动电机带动转轴和扇动板进行转动,扇动板能够加速集气罐内气体之间的相互流动和混合,有利于加快硫和氮的氧化物进行脱硫和脱硝,气体脱硫和脱硝后并产生一定的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网对其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过滤,然后通过排液管进入到集液箱进行收集,设置液位计方便了解到集液箱内的废水含量,最后通过排气管进行无害化排放,通过设置过氧化氢填充板能够确保气体能够进行充分的脱硝,有利于对气体进行前期的过滤处理,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处理效果,有利于提高脱硫和脱硝的效率,方便对废水进行收集和回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脱硝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组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组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净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过滤组件;110-箱体;112-支撑腿;120-进气管;130-第一过滤网板;140-第二过滤网板;150-排渣管;160-出气管;170-箱门;172-透视窗;174-把手;176-密封条;200-气体净化组件;210-吸气泵;212-第一连接管;214-第二连接管;216-温度计;218-压力表;220-集气罐;222-管道;230-排气管;240-氨气通入管;250-电磁加热圈;252-防护罩;260-电机;270-转轴;280-扇动板;290-过氧化氢填充板;300-收集组件;310-活性炭吸附网;320-排液管;330-集液箱;332-滚轮;340-箱盖;342-拉手;350-连通管;360-出液管;370-液位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组件(100),所述过滤组件(100)包括箱体(110)、进气管(120)、第一过滤网板(130)、第二过滤网板(140)、排渣管(150)以及出气管(160),所述进气管(12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30)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40)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30)的下方,所述排渣管(15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下方,所述出气管(16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另一侧的下方;/n气体净化组件(200),所述气体净化组件(200)包括吸气泵(210)、集气罐(220)、排气管(230)、氨气通入管(240)、电磁加热圈(250)、电机(260)、转轴(270)、扇动板(280)以及过氧化氢填充板(290),所述吸气泵(210)设置在所述箱体(110)的外部一侧,所述吸气泵(210)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气管(160)连接,所述集气罐(220)与所述吸气泵(2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气管(23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上方,所述氨气通入管(24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一侧,所述电磁加热圈(250)覆盖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外表面,所述电机(260)固定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上方,所述转轴(270)设置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所述转轴(27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26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扇动板(280)连接在所述转轴(270)上,所述过氧化氢填充板(29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上方;/n收集组件(300),所述收集组件(300)包括活性炭吸附网(310)、排液管(320)以及集液箱(330),所述活性炭吸附网(310)连接在所述转轴(270)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网(31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所述排液管(32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底端,所述集液箱(330)设置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下方,所述集液箱(330)与所述排液管(32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脱硝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组件(100),所述过滤组件(100)包括箱体(110)、进气管(120)、第一过滤网板(130)、第二过滤网板(140)、排渣管(150)以及出气管(160),所述进气管(12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30)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40)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30)的下方,所述排渣管(15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下方,所述出气管(160)连接在所述箱体(110)另一侧的下方;
气体净化组件(200),所述气体净化组件(200)包括吸气泵(210)、集气罐(220)、排气管(230)、氨气通入管(240)、电磁加热圈(250)、电机(260)、转轴(270)、扇动板(280)以及过氧化氢填充板(290),所述吸气泵(210)设置在所述箱体(110)的外部一侧,所述吸气泵(210)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气管(160)连接,所述集气罐(220)与所述吸气泵(2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气管(23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上方,所述氨气通入管(24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一侧,所述电磁加热圈(250)覆盖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外表面,所述电机(260)固定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上方,所述转轴(270)设置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所述转轴(27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26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扇动板(280)连接在所述转轴(270)上,所述过氧化氢填充板(29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上方;
收集组件(300),所述收集组件(300)包括活性炭吸附网(310)、排液管(320)以及集液箱(330),所述活性炭吸附网(310)连接在所述转轴(270)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网(31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内部,所述排液管(320)连接在所述集气罐(220)的底端,所述集液箱(330)设置在所述集气罐(220)的下方,所述集液箱(330)与所述排液管(32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君亮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亮慧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