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08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手柄和所述手柄相连的推头,所述手柄内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连接有刀片,所述马达电连接有动力源,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推头相连,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和转杆,所述机架两侧设有滑槽,所述转杆设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设有压杆,所述压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压杆设置于转杆下方,所述转杆上对称设有压辊,所述转杆两端设有固定螺栓;通过滑槽内设置的弹簧式压杆,灵活的调节转杆位置,满足不同的削痂深度;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和干电池动力源,使得整体尺寸小型化,操作简便灵活,很好掌握对创面清除,达到相对亚精准程度,更适用于手部、面部等烧伤创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
技术介绍
烧伤创面临床上可分为一度、二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均称为痂。在深二度或浅二度手部、面部等烧伤创面中,通过削痂装置可对深二度或浅二度创面手术削痂治疗,为自体皮移植准备,可减少创面感染,缩短病程,减轻预后瘢痕增生。在现阶段临床上对手部及面部烧伤创面手术削痂中,因存在生理间隙,利用目前现有器械、工具操作困难。如现用滚轴削痂刀或电动削痂刀,在手指、指蹼等生理间隙操作难度大,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创面削除深度控制困难,增加手术时间,操作困难,不方便携带。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的小型电动削痂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包括手柄和所述手柄相连的推头,所述手柄内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连接有刀片,所述马达电连接有动力源,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推头相连,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和转杆,所述机架两侧设有滑槽,所述转杆设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设有压杆,所述压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压杆设置于转杆下方,所述转杆上对称设有压辊,所述转杆两端设有固定螺栓。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马达与刀片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不完全直齿轮和动板,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转轴一与马达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转轴二与不完全直齿轮连接,所述动板上下对称设有卡齿一和卡齿二,所述不完全直齿轮设于动板内,所述动板通过固定杆与刀片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杆上设有紧固套环,所述紧固套环设于机架的内侧。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紧固套环上设有指示块,所述机架内侧设有刻度块,所述指示块与刻度块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力源为干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小型电动削痂刀中调节机构的转杆设于机架滑槽内,通过滑槽内设置的弹簧式压杆,灵活的调节转杆位置,满足不同的削痂深度;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和干电池动力源,使得整体尺寸小型化,操作简便灵活,很好掌握对创面清除,达到相对亚精准程度,更适用于手部、面部等烧伤创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指示块位置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11-马达,12-刀片,13-动力源,14-传动机构,141-第一锥齿轮,1441-转轴一,142-第二锥齿轮,1421-转轴二,143-不完全直齿轮,144-动板,1441-卡齿一,1442-卡齿二,1443-固定杆,15-开关,2-推头,3-调节机构,31-机架,311-滑槽,312-压杆,313-弹簧,314-刻度块,2-转杆,321-压辊,322-固定螺栓,323-紧固套环,324-指示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包括手柄1和所述手柄1相连的推头2,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连接有刀片12,所述马达11电连接有动力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与推头2相连,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机架31和转杆32,所述机架31两侧设有滑槽311,所述转杆32设于滑槽311内,所述滑槽311内设有压杆312,所述压杆312外部套设有弹簧313,所述压杆312设置于转杆32下方,所述转杆32上对称设有压辊321,所述转杆32两端设有固定螺栓3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烧伤者不同位置的创面削除深度不同,需要通过改变转杆32上压辊321的高度来达到削痂深度的改变,具体的,将转杆32外侧的固定螺栓322旋出,压杆312在已压缩弹簧313的作用下上移,使压杆312推动转杆32,进一步使压辊321上移,也可通过对转杆32位置进行人为干预,弹簧313压缩,向下移动转杆32,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固定螺栓322旋紧产生的摩擦力将转杆32固定,通过滑槽内设置的弹簧式压杆,灵活的调节转杆位置,满足不同的削痂深度。打开手柄1上端的开关15,刀片12在通电的马达11带动下运动,实现对创面清除。实施例2所述马达11与刀片12之间设有传动机构14,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锥齿轮141、第二锥齿轮142、不完全直齿轮143和动板144,所述第一锥齿轮141通过转轴一1411与马达11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41和第二锥齿轮142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142通过转轴二1421与不完全直齿轮143连接,所述动板144上下对称设有卡齿一1441和卡齿二1442,所述不完全直齿轮143设于动板144内,所述动板144通过固定杆1443与刀片12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带不完全齿轮的齿轮齿条传动可以实现往复运动,满足刀片切削要求。而现有的削痂刀主要通过曲柄滑块连杆机构实现往复运动,曲柄滑块连杆机构结构简单,但是会占用较大空间,本技术中通过齿轮齿条联动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使本技术设计尺寸更小,适用于手部、面部等存在间隙部位的创面处理。实施例3所述转杆32上设有紧固套环323,所述紧固套环323设于机架31的内侧。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下调节转杆32的位置过程中,由于紧固套环323抵住机架31的端面,使得调节过程中转杆32无法沿着转杆32轴线方向横移,保持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实施例4所述紧固套环323上设有指示块324,所述机架31内侧设有刻度块314,所述指示块324与刻度块314平行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向上调节转杆32使得压辊321处于不同高度来获得不同的削痂深度,通过机架31两侧的指示块324与刻度块314配合使用,保持左右两侧读数一致,保证刀片削痂深度的均匀型。实施例5所述动力源13为干电池,可通过两节干电池供电,干电池体积小,使得本技术的小型电动削痂刀设计尺寸可以更小,小型化结构更适用于手部、面部等存在间隙部位的创面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包括1-手柄,11-马达,12-刀片,13-动力源,14-传动机构,141-第一锥齿轮,1441-转轴一,142-第二锥齿轮,1421-转轴二,143-不完全直齿轮,144-动板,1441-卡齿一,1442-卡齿二,1443-固定杆,2-推头,3-调节机构,31-机架,311-滑槽,312-压杆,313-弹簧,314-刻度块,2-转杆,321-压辊,322-固定螺栓,323-紧固套环,324-指示块。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包括手柄(1)和所述手柄(1)相连的推头(2),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连接有刀片(12),所述马达(11)电连接有动力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与推头(2)相连,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机架(31)和转杆(32),所述机架(31)两侧设有滑槽(311),所述转杆(32)设于滑槽(311)内,所述滑槽(311)内设有压杆(312),所述压杆(312)外部套设有弹簧(313),所述压杆(312)设置于转杆(32)下方,所述转杆(32)上对称设有压辊(321),所述转杆(32)两端设有固定螺栓(3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包括手柄(1)和所述手柄(1)相连的推头(2),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连接有刀片(12),所述马达(11)电连接有动力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与推头(2)相连,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机架(31)和转杆(32),所述机架(31)两侧设有滑槽(311),所述转杆(32)设于滑槽(311)内,所述滑槽(311)内设有压杆(312),所述压杆(312)外部套设有弹簧(313),所述压杆(312)设置于转杆(32)下方,所述转杆(32)上对称设有压辊(321),所述转杆(32)两端设有固定螺栓(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削痂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1)与刀片(12)之间设有传动机构(14),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锥齿轮(141)、第二锥齿轮(142)、不完全直齿轮(143)和动板(144),所述第一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君彭丽丽潘孙峰方高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