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45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及电机,转子结构包括:本体结构,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磁体以及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通孔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均与外铁芯以及磁体间隔设置;内铁芯,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内铁芯安装于通孔内并与本体结构间隔设置,内铁芯上设有沿其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件,减震件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减震件包括位于内铁芯和本体结构之间的间隙内的减震部;减震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部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子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转子结构难以兼顾减震效果和结构强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结构及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因为转矩脉动而引起电机振动。相关技术中的电机通过在转子结构的内铁芯及外铁芯之间设置减震橡胶来减小转矩脉动输出振动,从而减小电机的噪音。采用结构设计的电机中,内铁芯和外铁芯之间依靠减震橡胶类连接,难以保证内铁芯和外铁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导致电机转子结构承受切应力的能力较差,对电机转子的结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结构及电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转子结构难以兼顾减震效果和结构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本体结构,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磁体以及支撑架,外铁芯和磁体均安装于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通孔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均与外铁芯以及磁体间隔设置;内铁芯,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内铁芯安装于通孔内并与本体结构间隔设置,内铁芯上设有沿其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件,减震件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减震件包括减震部,减震部位于内铁芯和本体结构之间的间隙内;减震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柱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部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内。进一步地,减震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对应地与本体结构的相对的两端抵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对应地与内铁芯的相对的两端抵接。进一步地,减震件为注胶后凝固形成的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内铁芯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多个第一凸起部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第一凸起部。进一步地,通孔的内壁设有多个第二凸起部,多个第二凸起部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二凸起部和多个第一凸起部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支撑架在外铁芯和磁体的外表面注塑而成;外铁芯上设有定位槽,支撑架上与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进一步地,外铁芯上设有连接孔,支撑架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配合。进一步地,外铁芯和磁体均为多个,多个外铁芯和多个磁体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交错设置;各个外铁芯远离预定轴线的一端均设有卡设部,卡设部与磁体卡接,以阻止磁体沿远离预定轴线的方向移动;各个磁体的靠近预定轴线的一端的边缘设有切面。进一步地,沿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磁体的长度大于外铁芯的长度。进一步地,外铁芯到预定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磁体到预定轴线的最大距离;支撑架包括多个沿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部,多个加强部与多个磁体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加强部均位于相应的磁体的远离通孔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包括转子结构和围绕转子结构设置的定子,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转子结构包括:本体结构,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磁体以及支撑架,外铁芯和磁体均安装于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通孔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均与外铁芯以及磁体间隔设置;内铁芯,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内铁芯安装于通孔内并与本体结构间隔设置,内铁芯上设有沿其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件,减震件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减震件包括减震部,减震部位于内铁芯和本体结构之间的间隙内;减震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柱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部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减震件的第一连接部穿设在支撑架上的第一连接孔内,减震件的第二连接部穿设在内铁芯的第二连接孔内,从而能够通过减震件将内铁芯和本体结构之间稳定地连接,从而提高了转子结构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转子结构难以兼顾减震效果和结构强度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的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的内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去除支撑架和减震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的外铁芯与磁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本体结构;11、外铁芯;111、定位槽;112、连接孔;113、卡设部;12、磁体;121、切面;13、支撑架;130、通孔;131、第一连接孔;132、第二凸起部;133、定位孔;134、加强部;2、内铁芯;21、第二连接孔;22、第一凸起部;23、内孔;3、减震件;30、减震部;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一限位部;34、第二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本体结构1,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11、磁体12以及支撑架13,外铁芯11和磁体12均安装于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设有通孔130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均与外铁芯11以及磁体12间隔设置;内铁芯2,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内铁芯2安装于通孔130内并与本体结构1间隔设置,内铁芯2上设有沿其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21;减震件3,减震件3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减震件3包括减震部30,减震部30位于内铁芯2和本体结构1之间的间隙内;减震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为柱状结构,第一连接部31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31内,第二连接部32穿设在第二连接孔21内。本技术的转子结构包括:本体结构1,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11、磁体12以及支撑架13,外铁芯11和磁体12均安装于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设有通孔130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均与外铁芯11以及磁体12间隔设置;内铁芯2,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内铁芯2安装于通孔130内并与本体结构1间隔设置,内铁芯2上设有沿其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21;减震件3,减震件3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减震件3包括减震部30,减震部30位于内铁芯2和本体结构1之间的间隙内;减震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为柱状结构,第一连接部31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31内,第二连接部32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结构(1),所述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11)、磁体(12)以及支撑架(13),所述外铁芯(11)和所述磁体(12)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通孔(130)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均与所述外铁芯(11)以及所述磁体(12)间隔设置;/n内铁芯(2),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所述内铁芯(2)安装于所述通孔(130)内并与所述本体结构(1)间隔设置,所述内铁芯(2)上设有沿其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21);/n减震件(3),所述减震件(3)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减震件(3)包括减震部(30),所述减震部(30)位于所述内铁芯(2)和所述本体结构(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减震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均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内,所述第二连接部(32)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2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结构(1),所述本体结构包括外铁芯(11)、磁体(12)以及支撑架(13),所述外铁芯(11)和所述磁体(12)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通孔(130)和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均与所述外铁芯(11)以及所述磁体(12)间隔设置;
内铁芯(2),用于与电机的轴连接;所述内铁芯(2)安装于所述通孔(130)内并与所述本体结构(1)间隔设置,所述内铁芯(2)上设有沿其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21);
减震件(3),所述减震件(3)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减震件(3)包括减震部(30),所述减震部(30)位于所述内铁芯(2)和所述本体结构(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减震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均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内,所述第二连接部(32)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3)包括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34),所述第一限位部(3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4)分别对应地与所述本体结构(1)的相对的两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4)分别对应地与所述内铁芯(2)的相对的两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3)为注胶后凝固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芯(2)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22),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22)沿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高明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