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4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包括:多对金属弹片对和供电方向保持电路;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一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二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实现受电设备正反方向及多接触点受电,继而实现了用户盲插充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池的应用中,通常都会配置有电池保护电路,以为电池提供过放电、过充电、过电流、过温度等保护功能。在电池的使用中还有存在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反向充电的情况。例如,电池的充电器反接而产生反向充电电压。而反向充电可能导致线路中的元器件等损坏,电路工作异常。目前电池产品充电方式都需要用户把产品对准到特定充电器口上,才能给产品供电或者给电池充电。因为这些充电产品都是依靠特定的结构和固定充电方向的电路来实现供电。由于现有技术由于电路的供电方向是固定的,无法将正负方向调转,这样会极大的限制产品了的形态和用户的使用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通过包含单向导通电路的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实现受电设备正反方向及多接触点受电,实现了用户盲插充电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包括:多对金属弹片对和供电方向保持电路;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一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二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的单向导通电路;所述供电电源为内部供电电源或外部供电电源。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第二单向导通器件、第三单向导通器件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当所述供电电源为内部供电电源时,所述单向导通电路与所述内部供电电源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内部供电电源的输入端均相连。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当所述供电电源为外部供电电源时,所述单向导通电路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的输入端均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充电座,包括多个接触点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所述多个接触点成对地裸露在所述充电座外围,每一个接触点分别与所述多对金属弹片对中的一块金属弹片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设备,包括多个接触点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每一个接触点分别与所述多对金属弹片对中的一块金属弹片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充电座及供电设备,设置了包含单向导通电路的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利用单向导通器件的单向导电性能,使得无论外部受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极性如何变化,都能使得供电电路的内部系统保持正常的供电方向。因此,无论用户如何放置受电产品,只要保证受电产品能接触到供电电路外部与金属弹片相连的接触点,受电产品都能够正常受电电工作,实现了用户盲插充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充电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多对金属弹片对和供电方向保持电路;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一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1相连,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二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3相连。其中,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Vcc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源Vcc连接的单向导通电路10;所述供电电源Vcc为内部供电电源或外部供电电源。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点2和点4是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内部供电点,内部供电点4与信号地相连,内部供电点2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的输入端相连,TP1、TP2、TP3、TP4是裸露在所述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外部的接触点,每个接触点均与对应的一块金属弹片相连。示例性地,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第二单向导通器件、第三单向导通器件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示例性地,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示例性地,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当所述供电电源Vcc为内部供电电源时,所述单向导通电路10与所述内部供电电源Vcc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内部供电电源Vcc的输入端均相连。示例性地,所述单向导通电路1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当所述供电电源Vcc为外部供电电源时,所述单向导通电路10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的输入端均相连。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放置受电产品与多接触点供电电路的接触点为TP1和TP3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对金属弹片对和供电方向保持电路;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一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二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n其中,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的单向导通电路;所述供电电源为内部供电电源或外部供电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反向供电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对金属弹片对和供电方向保持电路;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一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每一对金属弹片对中的第二金属弹片分别与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其中,所述供电方向保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的单向导通电路;所述供电电源为内部供电电源或外部供电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第二单向导通器件、第三单向导通器件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触点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当所述供电电源为内部供电电源时,所述单向导通电路与所述内部供电电源连接,具体为: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能跃廖嘉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